【文档说明】《第三节 水资源》教材分析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3)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3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水资源》教材分析水、土资源是我们自然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类,本节讲述的是我国的水资源。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和“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两部分内容,重点落实两条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
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在设计思路上,本节教材突出人水关系,在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上,强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中,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为了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根据课标确定的教学教学重点为:运用资料和图表,分析归纳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措施;教学难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成因,以及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本课
为1课时,课型为新授课。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段落标题调整,突出主题。好的标题在一篇文章中可以起到重要的点睛作用。新版教材为了突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将原教材的标题“水是宝贵的资源”去掉,直接将第二个标题调整为第一个标题“时空分布不均”。旨在通过醒目的章节标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地
知道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突出特点,也符合课标的要求。内容的调整更符合课标要求。新教材去掉了旧教材第一个标题“水是宝贵的资源”及内容。将这部分内容有选择性地放到第二个标题“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里。这样的内容调整符合课标要求,使教材内容更具完整性、连贯性。地图的调整更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中提到“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落实课标的角度,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种类的地图获取资料。教材对于这条课标的落实提供了大量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在“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中,新教材在图中新增加一条线,特别标出了水资源的南
北方界线,这样更加突出了水资源南北方的空间差异,也使学生更加有空间感。教材新增加了一幅“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量与河流流量的关系,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这一结论。新教材去掉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示意图及文字介绍,选用水库调节径流示意图。这不仅是一幅景观图,更是一幅原理图,使学生更
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水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材还新增加了一幅水污染图,突出了我国当前的水污染问题,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有关:一是污染严重,二是处理力度较低。这幅图能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同时也能借助这幅图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利用,要节约用水。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
之间的调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新版教材使用说明中明确指出,教材中的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均是课堂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新教材通过调整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的顺序,以达到突出重点、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目
的。具体来说,在第一个黑字标题“时空分布不均”下的活动式课文增加了三则阅读材料,旨在使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资料,从中总结归纳水资源时空分
布的特点,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样降低了难度,锻炼了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旧教材没有给出案例资料,问题比较泛泛,难度较大,且学生不感兴趣。新教材和旧教材都保留了课后活动“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和家庭用水调查”,
符合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课程基本理念,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