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doc,共(3)页,3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20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合理利用网络》教后反思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主题是让学生全面辩证认识互联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能够自觉抵御网络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做网络的主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为社会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网络微公益,传播网络正能量,做一个负
责、向善的网络参与者。(一)成功之处1.依标施教,学习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牢牢紧扣课标要求。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统领着课程的实施、管理、评价与指导,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正统性。教师应首先知道本节课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什么,
再根据课标要求细化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本课的课标要求是1.3“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于是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都是紧紧围绕着课标创设情景,安排学生活动的,学生在教学中通
过合作沟通、活动体验及收获感悟等培养了合理利用网络的观念,学会了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和积极利用互联网来传播网络正能量。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2.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与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明确育人目标。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
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前以轻松的问答形式了解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接着又通过视频了解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社会问题,让学生认识互联网的利弊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明确合理利用网络的必要。在情景剧场中老师特意选取了一位同
龄人的例子:小铭的烦心事,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学生也能够感同身受。因此从学生实际入手,关注学生的生活,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交流,将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去解决学生在使用网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体现了本课程的
思想性、人文性特征。另外学生活动情景设置上,创设的情景也是在学生QQ群的背景之下,贴近学生的网络生活背景,学生在教学中通过沟通交流、活动体验、反思感悟,培养正确的使用网络的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帮助别人解决上网烦恼的基础上自己也在无
形中接受了自我教育,从而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体现了道德法治课程的性质,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基础上,学生有着独特的感受,课堂交流就显得自然不做作,情感流露也真诚。3.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活动探究课
”教学方式,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本课有两个主要学生活动,一个是采用QQ留言的方式给同学们排忧解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互动,明确留言内容,小组汇报留言,这种形式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
性,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教育,这种形式自然比传统的说教更能体现“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另一个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有关文明上网的公益广告词,并通过希沃授课助手这一软件实现手机与课堂电脑的同步连接,在电脑桌面上直接同步展示手机上传的学生作品。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让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通过现场做有关网络文明的有意义的活动,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也是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体验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
学生有话可说,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千万不能为了图热闹,盲目开展脱离教学主题、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课堂活动。活动的重点在于之后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这样的
交流分享,让学生将所有的体验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认识和自我教育,把本课的目标落到实处。还有最后一个课后活动,调查本班同学的使用网络情况,并就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将本课的学习拓展到了课外,并介绍利用网络上的问卷星软件来帮助做问
卷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在利用网络做有意义的事。(二)不足之处1、教学情境的设置有时候会导致学生以旁观者的姿态学习。因为本课设置了很多情境,很多同学把关注点放在了小铭及其同学身上,而忽视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合理上网问题,代入感还是比较弱。怎样把教学情境和学生体验更好地融合起来,还需要再多思
考。2、教学内容中有关利用网络做公益活动,因为书本中的内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一时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概括,所以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有两三个同学分享了自己知道的公益活动,另外对于自己将打算如何利用网络来做公益,这个问题可能对于上新课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有个同
学虽然说出了可以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和课开始前的内容重复,;立意不高,没有扣着这个活动可能更多的是指向他人和社会层面。建议可以把这个内容放在课前作为预习作业,学生好好地整理之后,可能会说出更多利用网络做有益事的事例。2、再教设计1.课前可以再做一些上课准备。一方面,课前可以
做一个关于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遇到烦恼问题的小调查。小调查:在大家平时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恼?1.过度使用QQ微信与同学聊天;2.假期周末里不玩会游戏感觉对不起自己;3.一遇到难题就用小猿搜题和作业帮来查;4.喜欢边做作业边听网络歌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课堂上让学
生讲自己遇到的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感受,上课前将调查结果出示,并且可以将学生关于使用网络遇到烦恼问题用小纸条的方式呈现,更能代表学生真实的心声。第二方面,可以事先布置作
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利用网络做有意义的事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网络公益毕竟才兴起,很多孩子接触面的还是有限,在加上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整理,一时想不起有哪些公益
活动。因而让他们提早准备,在课堂中分享这些网络公益活动,从而能教育更多的学生。2.视频的选择和制作上还有待改进。视频《网络是否是你生活的全部》是自己网上找的视频素材,视频中的多是高中生、大学生等,最好也有体现中学生的使用网
络问题的素材,这样的话可能教育的意义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