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63.000 KB
  • 2022-11-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人教版.doc,共(9)页,16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6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

母的爱心,我校学生结构复杂,有农民工子女,离异子女,独生子女,学生对家的概念还可能处于感性认识,有些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

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自己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弘扬好家风、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2.能力目标(1)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2)提高传承中

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3.知识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教学重难点: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重点:认识家庭对成长

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难点:孝亲敬长的意义与做法♥导入新课: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家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家的意味♥讲授新课:板块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展示歌词。提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过渡: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我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欣赏歌曲,回答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一、生命的居所展示图片及文字:家的意

味提问: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并说出其中道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部分,提问:说说“家”是什么。教师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

题。由于家庭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家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教材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家的广泛意味,由此引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七年级(1)班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

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展示知识点: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

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提问:歌曲《我想有个家》表达了对家的渴望,什么情况下可以组成一个家庭?展示知识点:家庭关系的确立(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小两口结了婚。(2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4)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教师讲解知识点:2.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出家庭的含义。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家庭的认识。组织学生开展教材第72

页“探究与分享”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阅读感悟”的两则故事。教师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展示知识点: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

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功能。通过两则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重要作用。二、中国人的“家”展示春运的图片,提问:你有春运回家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展示知识点: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展示图片:《三代人的责任》提问:(1)爷爷的责任和父母的责任体现了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哪些精神内

涵?(2)请你说说第三幅图你想画什么内容?展示知识点:1.孝亲敬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学生积极说说自己对春运的感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对图片感想和设想,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通过谈春运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家对于中国人的非凡意义。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人心

中父慈子孝、孝亲敬长的重要家庭文化。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展示社会上不赡养父母的漫画,提问:以上漫画的行为对吗?为什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相关链接”中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展示知识点:

2.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展示四位学生关于孝敬父母的看法,组织学生对这些看法进行辨析。小赵说:“我的妈妈文化水平不高,学习上

的事情我从来不跟她说,她根本就不懂。”小明说:“我的爸爸妈妈没有生病,身体都很好,根本不用我照顾。”小夏说:“孝敬父母就是不要惹父母生气,什么事情都要听他们的。”小强说:“孝敬爷爷奶奶那是父母的事,与我们无关。”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点评、总结。组织学生朗读教材第75页“如

何孝亲敬长”的方法与技能。学生分析图片所体现的子女不赡养父母的图片,指出孝亲敬长、成年子女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是道德和法定义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享,并总结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孝亲敬长。

通过观点评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总结孝亲敬长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总结展示本节知识结构。归纳、梳理知识点。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巩固练习1.“Family=Father(

爸)+And(和)+Mother(妈)+I(我)+Love(爱)+You(你们)。”父母与子女构成美好的家庭。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_______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④邻里关系A.①②③B.②③

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同学们对“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下列观点错误的有()A.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B.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

父母也是一家人C.家庭中,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D.随父(母)再婚组建的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回答问题。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3.“家”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

我的家境十分贫寒,但就是这么一个家,又怎能不让我牵挂呢?我牵挂这个家是因为()①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②家庭是我成长的摇篮和温馨的港湾③父母虽然贫穷,但却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使我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④家庭太贫穷,没有我父母可能无法继续生存下去A.①③

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4.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我永远地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妈妈,您在这个家是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一个!爸爸,您是家中最能干、最用心的人!你们对我的教育,从没有断过,你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长大后,一定会尽全力报答你们的。这段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要懂得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③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④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同学们收集到一些有关孝敬父母的名言,你认为在当代仍有积极意义

的是()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⑤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参考答案:1.A2.C3.D4.A5.C

课后作业写一篇亲情作文:《我的家》或《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感受亲情的温暖,歌颂自己的家。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的认识、对亲情的体味。倡导知家爱家的主旋律,营造和谐的家庭。[板书设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1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