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3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97.500 KB
  • 2022-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5)页,39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记住我国主要的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及其分布。2、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巩固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势特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利

用实验演示、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举例说明地势和地形对河流、气候及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影响当地的民俗,说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评价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过程评价

:学生同桌展示绘制地形简图成果、课堂抢答的方式;知识应用评价:课本27页活动1、2。目标2:学习过程评价:学生自主完成和师生间问答;知识应用评价:课本30页活动1、2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评价:班级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况、行为表现、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知识应用评价:进行知识迁移,分析美国的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评价:学生个人观点的交流,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课后评价:探究我国东部山脉多南北走向,西部山脉

多东西走向的原因。展示探究结果。学习效果评测工具方法:小测试卷,课后批阅分析教学难点: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教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制作课件)、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

的)。学生课前活动设计:1、复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2、预习: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找出主要的地形区3、上网查询不同地形区的视频。中国的地势、地貌、地形4、下载观看《地形与地势》微课视频。课后活动设计:联系板块运动方向解释:为什么我

国东部山脉多南北走向,而西部山脉多东西走向?教学过程:环节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势和地形差异非常明显。(播放我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东北平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分析三个地形区的地形特点。那么,我国总体的地形和地势特点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利用

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地形的多样与秀美,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也为“地形与民俗”的探究埋下伏笔。讲授新课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1.温故知新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地形的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分辨出不同的地

形类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地形特点。2.读图归纳学生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教师引导归纳我国地形的另一特点:山区面积广大。3.自主练习学生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标在相应位置。学生同桌展示、订正4

.自学检测学生举手抢答地形区的名称。1.学法指导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势特点?学生回答,教复习地形类型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以旧引新,同时为后序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具体数据来归纳补充我国地形特点。通过动手绘图、填图,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通过

抢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地形区分布落实到地图上。进一步强化我国地形分布的空间格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师点拨补充。2.读图归纳学生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的地势

特点。3.观察辨析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滑梯状还是阶梯状?教师引导4.自主练习学生填出作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集体交流学生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表中。集体交流养成查阅地图的习惯,提高地理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分析的技能。通过比对加深学生对阶梯状分布特点的认知。将地形和地势联系起来,强化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承转过渡:地形和地势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1.实验探究: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演示实验:把水倒在中国地形模型上,让学生观察水流的方向并解释原因。继续观察在阶梯交界处水流速度的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学生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水电专家,只考虑自然因素你会

把我国的水电站建在哪些地方?(学生指图解释)2.合作探究: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演示实验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地势对河流流向及流速的影响。创设情景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小组合作:

分析地势对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提升: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带来看样的结果?迁移应用: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与地形有关系吗?3.互动探究: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靠山吃山”,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你认为在山区适宜发展哪些产业?你认为造成山区人口贫困

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4.拓展探究:地形与民俗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古老习俗能沿续下来的原因。描述秦腔剧种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与当地地形的关系。学生举手交流,教师点拨补充5.课后探究:联系板块运动方向解释:为什么我国东部山脉

多南北走向,而西部山脉多东西走向?假设命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畅所欲言,发散思维由自然灾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学习地理,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学习效果评测1、班上有四位同学各自画出一幅我国地势特点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比较符合实际的

是()A①B②C③D④2、小华利用暑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面左图,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右侧地形剖面示意图的是()A.甲B.乙C.丙D.丁3.以下四幅图中,显示的地理事物分布正确的是4、诗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述的是以下哪个地形区的景色()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5、荣成地处我国地势的第阶梯,是地形。6、探究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台湾岛的铁路为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的横向铁路。结合台湾地形图,分析台湾的地形对铁

路分布的影响。梳理与回顾借助微舞幻灯课件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关系。板书设计:黄晋陕河冀晋太行山祁连发山第二阶梯第一阶梯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ABCD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30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