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医学课件-体位转移技术护理课件.ppt,共(73)页,9.713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70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体位转移技术1一、概念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及坐站转移。2二、方式•独立•帮助•借助器械3三、转移的生物力学1.支撑面(基面):是指支撑一件物体的底部面积,支撑面
越大,物体就越稳定。42.重心:是指物体重力的中心,即重力的平衡点。3.重心线:垂直经过重心点的直线。5基面、重心点与重心线三者的关系6搬移与重心线的关系7四、正确应用躯体力学的原理A双脚分开、屈膝、维持重心线于基面范围内。B
被搬移者和搬移者一起移动,利用股四头肌力量而非单纯腰背肌力量站起。C保持腰背挺直屈膝蹲下。8主动转移技术与方法1、床上转移:翻身、坐起、坐卧转移A偏瘫病人仰卧—侧卧翻身法a伸肘摆动翻身法(健—患)b健腿翻身
法(患—健)B截瘫病人仰卧—俯卧翻身法C偏瘫病人床上移动92、床边坐起与躺下A偏瘫病人床边独立坐起B截瘫病人床上独立坐起C截瘫病人借助绳梯、吊绳、扶栏等坐起102.绳梯:可安在床头便于瘫痪病人起床使用。113.床边扶手装置:可安在床上
,瘫痪病人起床抓握使用。12两椅间坐位转移技术13成角转移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度,若是轮椅,两椅间的扶手最好拆除。(1)病人向椅前移动,并使两足放好;(2)靠近第二把椅子的扶手后握着第二把椅子最远侧或者扶手,另一只手握着第一把椅子;若不能使用
两腿站立,在转移前,把两腿搬到第二把椅子前则是有帮助的;14(3)病人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二把椅子上面;(4)两手握着第二把椅子扶手,两脚进行适当调整以便维持平衡;(5)慢慢坐到第二把椅子上。1516
侧方转移两椅并排放着,如果使用轮椅,两椅间的扶手最好能去掉。(1)病人身体向第二把椅子侧斜,握着该座位的远侧扶手或座位边缘,另一只手握着第一把椅子扶手;(2)病人将臀部从第一把椅子横过到第二把椅子上;(
3)调整两脚姿势慢慢坐下。1718滑板转移此方法适用于两椅高度不同,或两椅间有一定距离(1)两椅并排放着,如果使用轮椅,两椅间扶手应去掉;(2)滑板放在两椅间,病人坐在其中一端;(3)将板和椅子固定住,病人横过滑板;(4)移到第二把椅子后,调整两腿,然后去掉滑板。192
0错车式转移两椅面相对,第一把椅子略偏左(或右)侧,如果使用轮椅,应将脚踏板拉向旁边或去掉;(2)病人向椅子左(或右)迈双腿,使两椅尽可能靠在一起;(3)病人向椅前移,他将左(或右)手放在第一把椅子扶手上,右(或左)手放在第二把椅子座位后面;(4)两手向下用力抬起臀部,然后摆过来坐到第二把椅子上;
第一把椅子搬走,(如果是轮椅,可将其推开)调整两脚及臀部,使其处于舒服位置。2122床-椅转移技术及方法23前向转移方法截瘫病人从轮椅到治疗床或病床上,多用前向转移技术。此种技术包含三个动作成分:1)臀部在轮椅上向前挪动;2)将下肢抬到治疗床上;3)躯干的移动。详述如下:241)轮
椅放置于床边,膝能接触到床边时,锁住车闸。2)病人头、躯干前屈,为防止跌倒,用一手钩住扶手,另一手放在同侧下肢膝下,将该下肢抬起放在床上,用同样方法,更换另一侧,将另侧下肢抬起放到床上。3)将脚踏板搬开或卸掉,打开车闸与床边对接,
两手握住扶手,头、躯干后倾,撑起将身体移至床上。4)两手移至床上,整理坐姿或慢慢躺至床上。2526后向转移方法先决条件:轮椅靠背装有拉链,必须象拉开衬衣一样能够打开靠背,让出一个道来。辅助工具:滑板、手撑器27具体方法:1)轮椅后倒,使两后轮与床边接触;2)拉开后背拉连后,两手握住扶
手并撑起,躯干前倾,提臀后移;3)从滑板上滑到床上,再借助手撑器,继续后移;4)把双脚全部移到床上后,将滑板拿开。2829其他方法浴板侧移入浴独立侧移入浴30被动转移技术与方法功能障碍比较重,不能进行主动活动的病人,通常需要他人扶抱才能完成转移活动,因此将完全依赖他人帮助
的转移称为被动转移或扶抱转移。311.扶抱的基本原则(1)扶抱者应分腿站稳。(2)利用下肢肌肉承担重量,切勿用腰背力。(3)身体循着扶抱方向移动。(4)保持伤残者身体两边对称。322.扶抱前应注意事项(1)计划转移方法和方向。(2)预备充裕的空间,使扶抱过程得以安
全地进行。(3)若要由床移往椅或由椅移往轮椅,要先将椅或轮椅放在适当的位置,以缩短距离及减小转换方向。33(4)锁上轮椅或活动床,拆去阻碍移位的扶手及脚踏。(5)为了两者的安全,扶抱者及伤残者均需穿着适合的鞋子或赤脚进行扶抱,赤脚会更为安全,但切不可只穿袜子,这是非常危险的。(6)倘若
扶抱过程需要两位或多个扶抱者,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了解整个程序方可。开始时,由其中一位负责发口号,如(一、二、三、起!)然后同时把伤残者扶起。343.选择扶抱方法要考虑的事项(1)伤残者的身形及体重。(2)伤残者的伤残程
度。(3)扶抱者本身的能力,并能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需要其他助手。(4)在进行扶抱前,应作自我介绍及清楚解释目的和扶抱程序。(5)留意突然或不正常行动如中风病人的不随意动作。354.常用的扶抱技术与方法36骨
盆扶抱法(1)病人做好准备,坐在椅子前边,身体稍前倾,把一脚(健侧脚较合适)稍后放置,两足分开。(2)治疗者面对病人,把一膝顶着病人前面的膝使之不会倾倒,另一足适当分开放置以保持稳定。37(3)治疗者屈曲双膝,下蹲,
腰背挺直,双臂置于病人双臀下,双手置于病人双髋下,如果她的双手不够长,可把一手置于髋下,而另一手抓住病人腰部的衣裤和腰带,为了使病人舒适站起,治疗者不能仅仅抓住病人其他地方的衣裤让病人站起转移。(4)为了成功站起,治疗者必须让病人在口令下同时站起,然后治疗者帮助病人把双髋部摆向另一个位置。
383940前臂扶抱法(1)如前所述转移病人作好站立的准备。(2)治疗者站在病人前面,如前述,顶住病人一腿,让病人双膝屈曲,背伸直同时抬起双臂,双手置于治疗者肘上,而治疗者把双前臂置于病人前臂下,双手置
于病人肘下扶住病人。(3)嘱病人屈肘并听从治疗者口令一起站起,同样地如果要从一个坐位转移至另一个坐位,治疗者帮助病人在坐下前摆动双髋到另一个坐位。4142臂链扶抱法(1)如前所述病人做好站立的准备工作。(2)治疗者站立在病人一侧(这里以站在患侧为例)。如前所述,用膝顶着病人的膝和足,让病人把双手置
于扶手上(可能的话),然后如图所示一手穿过病人较近侧的腋窝下,手置于病人肩胛上。另一只手(a)稳定病人的骨盆(b)推椅背或扶手或(c)置于髋下帮助病人准备站起。(3)听治疗者的口令一起站立。4344肩胛后扶抱法(1)病人双膝放置如前所述,坐在椅子的前沿,双肘前伸,双手合在一起放在双膝之
间,受累侧拇指置于最上边。(2)治疗者面对病人,如前所述,用膝顶住病人一腿,双手置于病人肩后,双手掌置于病人肩胛骨上。(3)听治疗者的口令一齐站立,使用这种方法,治疗者牵拉患侧肩胛骨,可以达到减轻痉挛的作用。4546抬起技术与方法当一个病人的瘫痪程度使他在转移过程中不能对
抗重力在帮助下转移时,治疗者必须把整个病人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47抬起前治疗者及病人的准备治疗者:需要二个或以上人员帮助转移时,必须指定一个人做指挥,发口令,良好的协调是各个治疗者之间产生同步活动的基础。病人准备:1)放松:对治疗
者或抬起者有信心,不要在抬起时对他们产生怀疑,对抗情绪;2)向前看,不要看地板或抬起者;3)全力,如果病情允许,在抬起时全力保持自已身体的位置。48扶抱中的握腕方法:1)单腕握,2)双腕握,3)指握,4)双手握持等方法。具体扶抱时由参与扶抱的两人商定用何种腕握方法。49标准式或椅式抬起
法扶抱者:两位扶抱者面对面站立,尽量靠近病人,双脚前后分开,前脚向着预定移动方向,屈膝半蹲下,保持腰背挺直及抬起头部。一手扶着病人背部下端,另一手腕握,承托着大腿靠近臀部部分。病人:交叉双臂于胸前或绕着扶抱者的肩膊保持下腭后缩,被抱起时用脚跟向床面推,伸直
双腿,帮助移动。这种扶抱法的优点是:在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病人的表情和反应;对胸部和上肢疼痛的病人特别适用。50方法:扶抱者用腿力站起将病人抬离床面,循着预定的方向把病人的重量由后脚移至前脚,到达目的地后,然后将他缓缓放下。5152穿臂抱法适应症:这种方法要求
病人的双臂或至少一只手臂或手掌较为强壮,因此偏瘫、截瘫、脑瘫病人均可适用。使用此方法,可由一人完成病人的床上转移,两人可完成病人床==椅、厕所等两地间的转移53技术要领:病人在胸前两手交叉握着自己的手腕(同上述几种握法)治
疗者或抬起者站在病人后面。两手穿过病人腕下,握着病人前臂,身体贴近他的背部。若需要两位,则令一位两手放在病人膝下或小腿处。5455肩膊/澳洲式抬起法扶抱者:两位。扶抱者肩对肩站立在病人的后侧,尽量靠近床边,双脚前后分开
,前脚向着预定移动方向,面背着病人。屈膝半蹲下,挺直腰背及抬起头。肩膊承托着病人腋下,让他的手臂垂于扶抱者背部。一手(腕握)承托着病人大腿靠近臀部部份,另一手可拉着扶手,或扶着床或病人背部。病人:坐直方法:扶抱者利用腿力站起,循着预定方向把重量由后脚移往前脚将病人抬起。56
57这种扶抱法的优点:(1)适用于多种情况及扶抱比较重的病人(2)扶抱者只需用一只手臂进行移动,空出的手可用来稳定轮椅或开门或控制病人的头部及上身。(3)扶抱者可面向移动方向,所以可走较长的距离及上落楼梯、
巴士或坐厕等。(4)扶抱者与病人距离极接近,从力学上分析,这是最省力的方法。58脑瘫婴儿的扶抱方法基本原则1.鼓励孩子保持良好的姿势(1)头部要端正;(2)双手伸直向前;(3)双腿分开;2.抱起躺着的孩子,要先
协助他转身并同时教他转身的动作593.扶坐起来时,要避免头部突然后仰。4.将孩子靠着扶抱者的身体抱起,以便控制他的躯干,手臂和臀部。605.保持扶抱者腰背挺直,用腿力站起来6.抱起后按孩子的个别情形抱他在适当的位
置,使孩子觉得安全和舒服。如果孩子自已能够做得到上述由一至五的动作或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应让他自已做并加以鼓励。611、扶抱屈曲型患儿特点∶屈曲型孩子的身体过于卷曲,往往不能自动抬起头部或挺直腰背扶抱要点:鼓励孩子控制头部位置及伸直腰背和臀部。请注意图中扶抱者手的位置。622、扶
抱僵硬型患儿特点∶僵直型孩子的身躯笔直,非常僵硬,不能前后弯曲。扶抱要点:防止他猛力将身体向后弯及鼓励他控制头部位置。扶抱者的手可以抱着或托着孩子的膝部。633、扶抱偏瘫或髋臀僵硬患儿(1)僵直型及偏瘫的孩子1)将孩子较差的一只手微屈放在
扶抱者的肩膊上,并要保持孩子的手向上及向外伸。2)将孩子的双腿分开骑跨在扶抱者的腰间(2)僵直型及两腿之间胯臀僵硬的孩子。64扶抱者的注意事项1.不可单握着孩子的手或手臂便抱起他,因为孩子缺乏正常的肌肉
控制来保护关节,只握着孩子的手便抱起他,不但危险,而且会加深他的痉挛程度。2.不要把孩子当作婴儿般抱着,尽量让孩子学习控制自已的身体。3.不要把不能控制头部的孩子背在背后,这样会使他的头部后仰或倾倒。对这类孩子,应使用特别背带把他抱在前面(如图)。65借助升降机等机械性的转移技术是指一种
用于转移和/或吊起病人的机械装置,除动力装置外,还有合适的吊带及固定的坐套,它可以将病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如从床上到坐厕椅或到浴池等。66移动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1.此种升降机用圆形或方形钢管制成,一般的提升重量为127-220kg;2.由他人帮助操作,升降杠由两种类型的控制装
置可供选择:液压控制式;手握螺杆式。3.底盘上装有脚轮,底盘大小,脚轮尺寸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一般地由床边、浴池边或汽车门边的空间大小来决定。4.可以拆,便于运输。有些采用质轻材料做成,易于搬动。注意∶严重残疾或僵硬的病人不适合使用此类升降机。67固定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1.类型:二种类型,
一种为永久性固定于地面,另一种为底盘固定于地面适当位置,升降杠可从底盘拔除。2.适应范围:主要供洗浴时用,将病人从浴池边吊起放进池中,本装置主要适用于地方不够大或不适合使用活动式升降机的地方。如浴池。3.特点:这种升降机由病人自已操作或由别人帮助操作均可
。68天花板固定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1.类型:这种升降机或是永久型固定于一个位置或是不同长度的垂直或弯曲地吊装于天花板的滑轮上。实际是由滑轮、绳索或吊带构成的起吊系统,可以是电动或手动。2.工作原理:这种升降机控制是通过两条绳索完成。一条升起,另一条放低,或者在此基础上再由两组绳索。一组向
左摆,一组向右摆。3.注意事项:这种升降机的安装安全是第一位;滑轮能够运行的滑轨,必须牢牢固定。其承载重量、滑轮大小、尺寸等必须详细计划好69升降机的配套装置—悬吊带帆布、尼龙编织绳、化纤和涤纶布等均可作为悬吊带制作的材料,要根据病人的体重、身高、疾病诊断、躯体和精神上的残疾情
况选用最合适的悬吊带。悬吊带多种多样,常用的三种基本类型是二片式悬吊带、二合一式悬吊带、三带式悬吊带70使用悬吊带的注意事项1.改制吊带最好由制造厂家,供应公司负责做,至少要使用专用的牛仔线,不能由家用缝纫机
或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去做。2.让病人在悬吊带内处于最舒适、安全的位置,病人双臂的位置是否正常非常重要,使用二带式、三带式悬吊带病人双臂应放在背带外。这是出于安全、舒适考虑。3.悬吊带应穿脱方便,尺寸大小适当。714.每个病人至少应备三条悬吊带,一条正在使用,一条清洁洗涤,一条备用。以
便在弄脏、缝线爆裂情况下替换。5.选择的悬吊带原则上均可洗涤,大多金属附属物可拆开供洗涤,如果拆洗有困难,可以用布做的套套着悬吊带,以便仅洗涤套子。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