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7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0.804 KB
  • 2022-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7)页,20.80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三、教学方法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新课──音乐(诗歌)和图片(五谷杂粮),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

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讲授新课──板书课题:农业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

部门。学生回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

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衣、住、行。师:活动----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板书一: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分析)让学生读P93图4.10

,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提问:(读图分析)让学生读P93图4.10,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师:(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我国农业分布东西差异明显。(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

水量线2.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四大牧区。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种植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3.

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二)、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想:1.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2.林业一般

在什么地形上?(山地或丘陵地形)我国的林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

等水多的地方)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板书)b.原因分析(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

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承转过渡)我国农

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学生根据课本94页“我国东部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学生

:读图讨论,填写表格。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主要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活动:完成活动“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设计意图:加强对地形、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了解在西部地区应当如何开展农

业生产,并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种植业区的常见农作物;进一步理解我国东部南北方农业的差异,为今后高中学习农业规划打下基础。课后反思:在地理课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

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标题时,我让学生观察地图,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讨论影响农业差异的影响因素。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1、虽然利用地图把知识明确展示了,但学生很多知识理解不到位。2、南北农业的差异分析时,没给学生充分的指导,尤其是形成这种

差异的原因,学生不太理解。《农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2.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事例分析初步了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通过了解事例知道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

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并了解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

地制宜发展农业。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我国农业是怎么分布的?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提问引导)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

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学生回答:提高粮食收入,控制人口数量)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粮、肉、蛋、奶、菜等)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耕作业),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不能)那么应该

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学生答: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展示课本97页活动题,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展示。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出示事例,

上学生说出主要收那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总结归纳。(承转)要提高粮食的产量,除了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外,还可以怎么做?出示科技兴农的图片。得出结论:科技兴农。板书四、走科技强农之路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30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