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地形图》教学设计1-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5)页,1.28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附录二:中国地形图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鲁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附录二部分。以中国地形图为基础,认识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和地势特点,认识我国不同地形区的相对位置、主要山脉和我国地势特点,侧重让学生从地图中直接获取地理知识,并将已学过的知识落实到地形图上,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增进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二、学情分析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学年多的地理知识,具备简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地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识图析图能力有待提升,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将学过的内容与地图结合,强化地理知识学习。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2)概括我国主要山脉,总结得出我国地势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利用智慧课堂、地形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
生获取相关知识。(2)通过小组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六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地形特征的资料搜集,把这些资料内容落实到地图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其他组成员可以对展示组进行量化评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地形
,充分的与地图相结合,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语言逻辑。四、教学重点熟悉不同地形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点。五、教学难点(1)将不同地形区落实到中国地图上,与地
图相结合。(2)认识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特点,了解其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及位置。六、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学习法和分组展示法,依托智慧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主动接受地理知识。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我国幅员面积辽阔,达960万平方千米,不同的地形地貌镶嵌其中,那我
国的主要地形区都有哪几种?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对不同地形的特点有了简单的认识,本节课就让我们基于这些认识,进一步的地图结合,来继续深入探讨地形地势。2、分组展示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每个组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展示讲解,
依次分为平原一组、平原二组、高原组、盆地组、丘陵组和地势组。【教师小结】我国的不同地形区散落在全国的不同位置,不同山脉则是地形区的分界线,不同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构成了我国地势的整体特点。接下来,请地势组来为我们介绍我国的地势特点和阶梯分布。【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小组课上展示,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和地理语言思维。通过自己收集资料讲解,更易于理解地理知识,体会深刻。3、合作探究根据对我国地形地势的了解,小组讨论我国地形地势分布对河流、降水的影响。【学生总结】就中国地形而言,平原区对农业发展的限制不大,适合发展种植业,高原地区,海拔升高,气温条件有限制,大部分地区适合
畜牧业。就中国地势来看,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影响我国的降水,海上水汽可以深入内陆,季风区面积广大,并且我国地势呈阶梯状进行分布,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电站。【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地理问题,将已学
知识与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共享观点,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地理综合思维。4.习题游戏(1)全班习题练习通过智慧课堂发布填空题,学生作答,用时最短且全对的同学,给所在小组加一颗星。(2)争分夺秒全班同学参与其中,按下抢答键,回答问题,正确即给小组加一颗星。(3)PK题选出两名同学进行
PK,用时最短且全队者加两颗星,其他同学也参与其中进行答题。【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游戏的进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板书设计】中国地形图三大平原四大高原中国地势四大
盆地三大丘陵八、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小老师”的活动,为同学们讲解我国不同的地形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实现翻转课堂。又结合小组讨论法和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注重对地理实践力的探索,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