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效果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doc,共(2)页,38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形图的判读》评测练习探究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2、我们的教学楼高约15米,15米是海拔高度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评测结果及分析:第一题经教师引导点拨后学生都能理
解。第二题大部分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都能回答上来。探究三:等高线地形图评测结果及分析:经过学生对陡坡缓坡的分析和教师的总结,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当堂检测:1、指出数字所代表的山地部位名称。2、估算C的海拔范围。A、B的相对高度。3、如果要进行攀
岩运动,可以选择哪个地方?为什么?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评测结果及分析:第一题、第三题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做。说明上课学生
自己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环节特别成功。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效果比教师教给学生要好的多。第二题学生有些不敢回答,因为在等高线地形图环节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己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不错。第四、五题与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学生通过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经过学生之间的回答、质疑、解答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