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运动神经元病_护理查房课件.ppt,共(18)页,32.50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45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3.08教学查房病史汇报•患者,周志海,男,54岁,住院号1063246,因“突发神志不清40分钟余”于2013年4月2日09:00入院。诊断为:1.缺氧性脑病2.急性呼吸衰竭3.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于2009年与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未服用特殊药物,平素白天
坐于轮椅,夜间睡眠时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4月2日患者老伴外出买菜时家中突然停电,赶回家中,发现患者口唇紫绀,呼之不应,小便失禁,遂呼叫120急送至我院急诊科,考虑“呼吸衰竭”,立即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转我科继续治疗。查体:T36.1,HR120次/分,R21次/分,BP143/
90mmHg,神志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双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入院后遵医嘱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化痰,促醒等对症治疗。4月2日11:00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接呼吸机辅助
通气,SIMV模式4月3日患者神志清楚,接呼吸机辅助通气4月5日更换呼吸机模式CPAP+PSV模式病程中根据患者呼吸情况更改SIMV、CPAP、NPPV模式。5月7日至今一直使用CPAP模式。因患者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易产生呼吸机依赖,肺部
感染易反复不易控制,预后不佳。患者病程中体温最高达38.9℃,目前患者体温在36.2-38.1之间,HR70-120次/分之间,R15-30次/分之间,SPO2100%。治疗上遵医嘱予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
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MND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运动
神经元病的发生。1962年,Brain发现进行性肌肉萎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并首次提出了运动神经元病的概念。概念临床变现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并存,表现
为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进展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3-5年内因呼吸肌受累导致呼吸麻痹或继发肺部感染而死亡。对于不同的患者,首发症状可以有多种表现。多数患者以不
对称的局部肢体无力起病。如走路发僵、拖步、易跌倒,手指活动(如持筷、开门、系扣)不灵活等。也可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球部症状起病。也可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球部症状起病。少数患者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随着病情的进展
,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肉跳”感(即肌束震颤)、抽筋,并扩展至全身其他肌肉,进入病程后期,除眼球活动外,全身各运动系统均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多数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因该病主要累及运
动神经系统,故病程中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统计显示,起病部位以肢体无力者多见,较少数患者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起病。不同的疾病亚型其起病部位、病程及疾病进展速度也不尽相同。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病率在30岁后开始上升,发病风险高峰位于5
0-75岁之间,之后则逐渐下降。家族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散发性患者为56岁。一般来说,在不考虑性别的情况下,发病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45岁以后发病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期比45岁以前发病的患者短39个月。本病在男性中比女性中更为常见,男女比为1.2-1.5:
1。针对患者病情提出以下护理问题:P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炎症,痰液粘稠,痰多,疲乏等导致无效咳嗽有关。目标:患者能有效咳嗽,能自行咳痰,痰量减少I1.遵医嘱予以抗感染化痰药物使用;2.协助翻身拍背排痰、吸痰PRN;3.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
(18~20℃)和湿度(50%~60%);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spo2以及咳嗽咳痰情况以及痰液的色、质、量。O患者痰液量仍较多,为黄浓痰P2有窒息的危险: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无力排痰有关目标:能及时吸出痰液
I1.Q2H翻身拍背,用杯状手扣背;2.吸痰prn,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抢救准备;3.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SPO2的变化。O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仍较多P3体温过高(基础体温35左右)与感染有关I1.测体
温Q4H,体温过高时随时测量;2.及时汇报医生病人的发热情况,遵医嘱处理;3.遵医嘱合理补液,防止体温骤降引起虚脱。O体温高时遵医嘱及时降温P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摄入不足,腹泻,感染消耗增多有关。目标:摄入充足,体重不减I1.遵医嘱予
肠内营养;2.遵医嘱予抗感染等对症处理;3.监测蛋白、电解质等情况。O患者蛋白、电解质正常。P5恐惧,焦虑:与呼吸困难以及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I1.于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向家属及病人介绍疾病相关
知识。P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目标:患者皮肤完整,无发生压疮I1.建立翻身卡,q2h予以更换体位,保持皮肤以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2.予高蛋白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O患者皮肤完整,无发生压疮P7排尿型态改变:保留导尿I1.观察尿液的色、质、量
;2.予会阴擦洗2/日;3.保持引流通畅,无折叠、弯曲。O患者仍保留导尿P8废用综合征的危险:关节僵硬、挛缩,肌肉萎缩: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有关I1.鼓励病人床上活动;2.给予患者肢体的被动运动;3.保持关节的功能位。P9躯体
移动障碍与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有关I1.给予患者肢体的被动运动;2.移动病人躯体时,动作稳、准、轻,以免增加患者痛苦;3.指导并协助鼓励病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P10自理能力缺陷综合症目标:患者生活需要满足I1.予以床上擦浴,口腔护理;2.给予全补偿式护理。O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PC潜在并
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呼吸困难等情况;2.吸痰PRN,严格无菌操作;3.定期更换消毒呼吸机管路;4.抬高床头30°。PC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I1.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2.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3.必要时遵医嘱予
以溶栓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