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神经系统摘要课件

PPT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4 页
  • 大小 803.504 KB
  • 2023-04-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解剖学-神经系统摘要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解剖学-神经系统摘要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解剖学-神经系统摘要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解剖学-神经系统摘要课件
解剖学-神经系统摘要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解剖学-神经系统摘要课件.ppt,共(64)页,803.504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38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Page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内容提要一、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神经系统是主导、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系统,体现在: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互相协调和统一,使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去活动;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平衡和统一。大脑皮质是

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能够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age2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对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Page3三、神经系统的区分Page4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是

中枢神经内,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的部分,色泽灰暗。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其表层,分别称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是中枢神经内,由大量神经纤维聚集形成的部分,呈白色。神经核:是中枢神经内,由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神经节:是周围神经内,由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

聚集而成的团块。Page5纤维束:是中枢神经内,由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神经:是周围神经内,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网状结构:是中枢神经内,由灰质和白质混杂形成的结构。Page6一、脊髓(一

)位置和外形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达第3腰椎下缘。2.外形细长,42~45cm,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两个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1个圆锥:脊髓末端缩细称脊髓圆锥,圆锥向下延续为终丝,附着于尾骨背面。6条沟裂: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左、右前外侧

沟和后外侧沟。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Page73.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脊髓节段:与每对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1个脊髓节段,共31个节段,分别是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在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速度比脊髓

快,脊髓位置上升,大多数脊髓节段的位置均高于同序数椎骨。马尾:由于脊髓上升,腰、骶、尾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椎管内围绕终丝形成。Page8(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灰质前角(柱):主要由躯体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管理骨骼肌运动。后角(柱):主要由联络神经元胞体构成

,传导躯体感觉冲动。侧角(柱):位于脊髓胸段和腰1~3节段的前、后角之间,主要由交感神经元胞体构成,管理内脏、心血管的活动和腺体分泌。骶副交感神经核:位于脊髓骶段的第2~4节段,在相当于侧角处,由副交感神经元胞体构成,管理内脏、心血管的活动和腺体分泌。

Page92.脊髓的白质围绕在灰质的周围。(1)上行(感觉)纤维束薄束和楔束:薄束在内侧,楔束在外侧,传导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来自下半身的神经冲动通过薄束传导,来自上半身(头面部除外)的神经冲动通过楔束传导。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四

肢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压觉。(2)下行(运动)纤维束皮质脊髓束:包括前束和侧束,管理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红核脊髓束:与皮质脊髓束一起管理肢体远端骨骼肌的运动。Page10(三)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2.反射中枢主要有膝反射中枢和排便、排尿的低级反射

中枢。Page11二、脑(一)脑干1.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延髓:有前正中裂、锥体、锥体交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脑桥:有三叉神经、基底沟、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中脑:有大脑脚、

脚间窝、动眼神经。(2)背侧面延髓和脑桥:有菱形窝、薄束结节、楔束结节。中脑:有上丘、下丘、滑车神经。Page122.脑干的内部结构(1)灰质脑干内的灰质成团块状,称神经核。神经核分两类,即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脑神经核:与脑神经有关,名称大都与相应的脑神经

一致,位置大都与相应的脑神经连脑位置相同。脑神经核分躯体感觉核、躯体运动核、内脏感觉核和内脏运动(副交感)核。非脑神经核:与神经冲动传导有关,如薄束核、楔束核、红核、黑质。Page13(2)白质1)上行纤维束内侧丘系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

觉、粗触觉和压觉。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压觉。2)下行纤维束皮质核束管理头颈部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3)网状结构Page143.脑干的功能(1)传导功能(2)反射中枢有中脑的瞳孔对

光反射中枢,脑桥的角膜反射中枢,延髓的调节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生命中枢)。(3)网状结构功能维持大脑皮质醒觉、引起睡眠、调节骨骼肌张力、调节内脏活动。(二)小脑1.位置位于颅后窝。Page152.外形中间缩细,为小脑蚓;两侧膨大为小脑半球;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处

突出,为小脑扁桃体。3.内部结构表层为小脑皮质,深部为髓体,内有数对小脑核。4.功能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与中脑水管相通,向后经正中孔

和左、右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Page16(三)间脑间脑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组成,其内的腔隙称第三脑室。1.背侧丘脑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又称丘脑,是全身躯体感觉传导的中继站,也是大脑皮质下的感觉中枢。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与听觉和视觉冲动的传导有关。2.下丘脑包括视交叉、

灰结节、乳头体、漏斗,内有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和内脏活动的皮质下中枢,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还调节情绪等。Page17(四)端(大)脑端脑由两侧大脑半球组成。两大脑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纵裂底部有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胼胝体。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每侧大脑半球有3个面,即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1.大脑半球的外形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凹陷处称脑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脑回。(1)大脑半球的分叶每侧大脑半球借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分为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Page18(2

)大脑半球重要的脑回上外侧面:有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角回、颞上回、颞横回。内侧面:有扣带回、海马旁回、钩、边缘叶、中央旁小叶、距状沟。下面:有嗅束、嗅球。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表面为皮质,深面为髓质,髓质中有基底核。半球内的腔隙为侧脑室。Page19

(1)大脑皮质功能定位躯体运动区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躯体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视区在枕叶距状沟周围皮质,听区在颞横回;内脏活动区在边缘叶。语言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书写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

部;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角回。(2)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豆状核和尾状核合称纹状体,维持肌张力和协调肌群运动。Page20(3)大脑髓质神经纤维根据起止分为3种: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大脑半球各部之间。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皮

质下诸结构。内囊:为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分前肢、膝部和后肢。(4)侧脑室左、右各一,半环形,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Page21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有保护和支持作

用。1.硬膜(1)硬脊膜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的狭窄间隙称硬膜外隙,隙内呈负压,有脊神经根、脂肪、静脉丛和淋巴管等。(2)硬脑膜特点:硬脑膜与颅顶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与颅底骨连接紧密,不易分离。形成物: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窦。Page2

22.蛛网膜特点:薄而透明;跨过脑和脊髓表面的沟和裂;与深面的软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隙扩大形成小脑延髓池和终池。形成物:蛛网膜向上矢状窦内突入,形成蛛网膜粒。3.软膜特点:薄而透明;

富含血管;紧贴脊髓和脑,并深入沟裂。形成物:软膜突入脑室,与毛细血管等构成脉络丛,产生脑脊液。Page23(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前者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后者供应大脑半球后1/3、脑干、小脑和部分间

脑。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在下丘脑周围互相吻合形成。(2)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汇入邻近的硬脑膜窦。Page24(三)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脑室、蛛网膜下隙和脊

髓中央管内,有营养、保护和运输作用。脑脊液循环途径如下:(四)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位于血液与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由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胶质膜构成。Page25一、脊神经脊神经共31对,计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脊神经组成和分支:第二节周围神经系统Page26(一)颈丛1.组成和位置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2.分支与分布(1)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放射状分布于颈

前外侧部、肩部和头后外侧部皮肤。(2)膈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包、胸膜、膈下腹膜以及肝和胆囊(右侧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Page27(二)臂丛1.组成和位置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部分纤维组

成,位于颈根部。2.分支与分布(1)肌皮神经肌支支配肱二头肌,皮支分布于前臂外侧部皮肤。(2)正中神经肌支支配前臂桡侧6块半屈肌、手掌外侧群肌(鱼际)、手掌中间群肌的少部分;皮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及桡侧3个半指掌面

和中、远节指背面的皮肤。Page283.尺神经走行:经尺神经沟。分布:肌支支配前臂尺侧1块半屈肌、手肌内侧群(小鱼际)、中间群肌大部;皮支分布于手掌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指、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两个半指的皮肤。4.桡神经走行:经桡神经沟。分

布:肌支支配臂及前臂后群肌;皮支分布于臂及前臂的背面、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指的皮肤。5.腋神经走行:绕肱骨外科颈。分布: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分布于肩部皮肤。Page29(三)胸神经前支胸神经前支走行于肋间隙和肋下面,称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肋间

肌和腹前外侧壁肌,并分布于胸、腹壁皮肤及壁胸膜和壁腹膜。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上有节段性,第2,4,6,8,10对胸神经前支的分布区,分别平对胸骨角、男性乳头、剑突、肋弓和脐平面;第12胸神经前支分布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Page30(四)腰丛

1.组成和位置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大肌后方。2.主要分支与分布(1)股神经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分布于股前部皮肤、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2)闭孔神经分布于股内侧肌和皮肤。Page31

(五)骶丛1.组成和位置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2.主要分支与分布(1)阴部神经分布于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周围的皮肤和会阴部。(2)坐骨神经走行:经梨状肌下缘出盆腔,途经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

大转子之间、股二头肌深面,到达腘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Page32二、脑神经脑神经共12对,感觉性神经为Ⅰ,Ⅱ,Ⅷ;运动性神经为Ⅲ,Ⅳ,Ⅵ,Ⅺ,Ⅻ;混合性神经为Ⅴ,Ⅶ,Ⅸ,Ⅹ。1.嗅神经纤维:内脏感觉,传导嗅觉冲动。走行和分布:起自鼻黏膜嗅区,穿过筛孔,止于嗅球。2

.视神经纤维:躯体感觉,传导视觉冲动。走行和分布: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组成,穿视神经管,入颅中窝形成视交叉,向后延续为视交叉和视束,连于间脑。Page333.动眼神经纤维: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走行和分布:自脚间窝出脑,向前穿海绵窦,经眶上裂入眶。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以及提上睑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4.滑车神经纤维:躯体运动。走行和分布:自中脑背侧面出脑,绕大脑脚,穿海绵窦,经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Page345.三叉神经纤维: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走行

和分布:躯体感觉神经元胞体形成三叉神经节,胞体发出的周围突组成:(1)眼神经为感觉纤维,穿海绵窦和眶上裂入眶,分布于眼球、泪腺、结膜、鼻黏膜和额部、鼻背皮肤。(2)上颌神经为感觉纤维,经圆孔出颅,穿眶下裂入眶,经眶

下孔出面部,分布于眼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牙及牙龈、鼻腔和口腔顶部黏膜、上颌窦和硬脑膜等。Page35(3)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经卵圆孔出颅,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感觉纤维分布于口裂以下和耳颞区皮肤,以及下颌牙及牙龈、舌前2/3及口底部黏膜等。6.

展神经纤维:躯体运动。走行和分布:自延髓脑桥沟出脑,穿海绵窦经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Page367.面神经纤维: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走行和分布:在展神经的外侧出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躯体运动纤维经面神经管全长,经茎乳孔出颅,穿腮腺实质,

支配面肌;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纤维,在面神经管内分出,前者管理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后者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8.前庭蜗神经纤维:躯体感觉。走行和分布:经内耳门入颅腔,在面神经的外侧进入脑桥,前庭神经分布于内耳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传导平衡觉冲动;蜗神经分布于内耳

螺旋器,传导听觉冲动。Page379.舌咽神经纤维: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走行和分布:自延髓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分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颈动脉窦和颈动

脉小球。10.迷走神经纤维: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走行和分布:自延髓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随颈部大血管下行入胸腔,随食管进入腹腔,分布于腹部实质性器官、胆囊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迷走神经在颈、胸部还要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和心。Pag

e38(1)喉上神经管理声门裂以上喉黏膜感觉和支配环甲肌运动。(2)颈心支分布于心肌。(3)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管理声门裂以下喉黏膜感觉。11.副神经纤维:躯体运动。走行和分布:自延髓出脑,穿颈静脉孔出颅,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12.舌下神

经纤维:躯体运动。走行和分布:自延髓出脑,穿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肌。Page39三、内脏神经内脏神经是管理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一)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控制,故又称自主神经;又因为内脏运动神经支

配的器官具有体液循环、气体交换等功能,与植物相似,故又称植物神经。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Page40Page412.交感神经(1)低级中枢位置位于脊髓胸1至腰3灰质侧角。(2)换元位置位于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3)节前纤维和

节后纤维的走行(4)分布(5)功能与人体的运动状态或应激功能有关。Page423.副交感神经(1)低级中枢位置位于脑干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2~4节段的骶副交感神经核。(2)换元位置位于器官旁神经节和器官内神经节。(3)节前纤维、节后纤维的

走行和分布(4)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与人体的安静状态或睡眠状态有关。Page43Page44(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在形态结构上大致与躯体感觉神经相同,其特点:1.纤维数量少,痛阈较高。2.传入途径分散,疼痛定位不准确。3.对切割、烧灼不敏感,而对膨胀、牵拉、痉挛、缺血

等敏感,可产生较强的疼痛感。4.有牵涉性痛现象。Page45第三节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内有两大类传导通路,即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概念:感觉传导通路是将感受器接受的刺激传向大脑皮质,从而产生感觉的

一系列神经结构的总称。(一)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深感觉):肌、肌腱及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及物体表面纹理粗细等的感觉。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

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Page461.组成2.特点3级神经元,两次换元,一次交叉,对侧管理。Page472.头面部的痛觉、温度觉及粗触觉传导通路Page48(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1)组成(2)特点在视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并且走在视交叉的中央,而来自

两眼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走在视交叉的外侧。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不同的视觉障碍。Page49二、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是将大脑皮质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达到骨骼肌,使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的一系列神经结构的总

称,它包括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一)锥体系锥体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构成。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躯体运动核和脊髓灰

质前角,其轴突参与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骨骼肌。Page501.皮质脊髓束(1)组成Page51(2)特点躯干肌受两侧大脑皮质支配,而上、下肢肌只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前损伤,主要造成对侧上、下肢肌瘫痪,而躯干肌运动无明显影响。(二)锥体外系概念:是指除锥体系以外

的所有的躯体运动传导通路。组成:由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小脑、红核、黑质、脑干网状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纤维组成。功能:调节肌张力,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协调肌群运动,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Page52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周

围神经内,神经纤维集聚而成的条索状结构,称()A.纤维束B.神经C.灰质D.白质2.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内聚集成()A.灰质B.白质C.神经核D.神经节Page533.脊髓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位于椎管内B.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C.下端在成人平第3腰椎体下缘D.呈细长扁圆柱状4

.脊髓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呈细长扁圆柱状B.颈膨大与下肢功能有关C.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D.脊髓圆锥下端与尾骨背面之间有终丝Page545.脊髓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表面有6条纵贯脊髓全长的沟和裂B.分为33个节段D.前外侧沟连有脊神经前根E

.后外侧沟连有脊神经后根6.成人脊髓下端平对()A.第11胸椎体下缘B.第12胸椎体下缘C.第1腰椎体下缘D.第2腰椎体下缘Page557.脊髓()A.呈圆柱形B.有4个膨大C.白质围绕在灰质周围D.灰质围绕在白质周围

8.脊髓节段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颈部7节B.胸部12节C.腰部5节D.尾部1节Page569.脊髓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A.全部骶节段B.胸1至腰3灰质侧角C.骶2~4节段D.骶1~3节段10.不属于脑干的是()A.延髓B

.脑桥C.中脑D.间脑Page5711.下列属于间脑的结构是()A.下丘B.上丘C.外侧膝状体D.胼胝体12.关于小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颅后窝B.两侧膨大为小脑蚓C.半球下面有小脑扁桃体D.中

间缩细为小脑蚓Page5813.大脑外侧沟内行走的脑动脉是()A.大脑中动脉B.大脑后动脉C.大脑前动脉D.基底动脉14.硬膜外隙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与蛛网膜下隙相通B.内有脊神经根通过C.隙内为负压D.将麻药注入此隙称硬膜外麻醉Page5915.硬膜外

麻醉是将药物注入()A.硬膜外隙B.小脑延髓池C.蛛网膜下隙D.硬脑膜静脉窦16.内囊的血供来自()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椎动脉Page6017.脑脊液主要产生于()A.脑组织B.脉络丛C.神经组织D.蛛网膜粒18.延髓()A.是脑干最

为粗大的部分B.其内的灰质形成神经核C.其内的白质称髓体D.腹侧面正中有基底沟Page6119.中脑()A.由一对大脑脚组成B.有视神经相连C.位于脑干的中部D.背侧面有上丘和下丘20.形成大脑镰和小脑幕的是()

A.骨膜B.硬脑膜C.软膜D.蛛网膜Page6221.桡神经支配()A.臂后群肌B.前臂前面皮肤C.手背尺侧半皮肤D.臂前面皮肤22.桡神经不支配()A.臂肌和前臂肌的后群B.手掌桡侧部皮肤C.臂和前臂后面的

皮肤D.手背桡侧半皮肤Page6323.桡神经不支配()A.前臂后群肌B.手背桡侧半皮肤C.手背桡侧两个半指皮肤D.臂前面皮肤24.尺神经支配()A.前臂尺侧半全部屈肌B.手掌桡侧半皮肤C.小鱼际肌A.前臂全部屈肌Page6425.支配肱

二头肌的神经是()A.正中神经B.桡神经C.肌皮神经D.尺神经26.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是()A.正中神经B.桡神经C.肌皮神经D.腋神经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