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消化性溃疡规范化治疗课程课件.ppt,共(66)页,198.97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15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消化性溃疡规范化治疗课程•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也包括食管溃疡、胃空肠吻合口溃疡;其局部粘膜损伤超过粘膜肌层,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因此又称为胃、十二指
肠溃疡。2020/11/3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比女性多见。消化性溃疡也是全球常见病,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目前进行的规范化治疗也是近年来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一大进展,因此了解对其规范治
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首先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之后结合案例分析掌握消化性溃疡的规范治疗措施。2020/11/33•对于消化性溃疡,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H2受体拮抗剂(H2RA)
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问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广泛应用及对幽门螺杆菌(Hp)在消化性溃疡病发生中作用的认识,使近二十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PPI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病治疗中的应用,降低了消化性溃疡
的发病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因此,进行规范化治疗意义重大。2020/11/34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主要是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粘膜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失衡,导致胃酸-胃蛋白酶自
身消化,使黏膜组织受到损伤的结果。2020/11/35•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经常受到胃酸、胃蛋白酶、和摄入的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但却能抵御这些侵袭因素的损害,维持黏膜的完整性,这是因为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完善而有效的防御和修复机制,足以抵抗胃
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而形成溃疡,只有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导致溃疡形成。2020/11/36•也就是说溃疡的发病与否,取决于黏膜的侵袭力的强弱和黏膜自身防卫能力的强弱,其中
有侵袭力的因素包括:微生物(Hp)、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药物(NSAID)、乙醇等。黏膜的防卫力指:粘膜屏障、粘液、HCO3-分泌、前列腺素E的细胞保护和细胞更新、表皮生长因子和黏膜血流量等。当侵袭力超过防卫力作用时就会产生溃疡。2020/11/
37•目前认为的病因有:•1.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病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2.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起重要作用。•3.胃酸在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
作用。2020/11/38•4.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抗凝剂也可诱发消化性溃疡病,也是上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5.吸烟、饮食因素、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心理因素等在消化性溃疡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2020/11/39临床表现•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以致不为患者所注意,而是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1.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如下临床特点:•①慢性过程,病史数年至数十年。2020/11/310•②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
解期亦是长短不一,短者数周,长者数年。•③季节性发作,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过劳诱发。•④发作时上腹疼痛呈节律性,胃溃疡多在餐后0.5~1小时出现疼痛,持续1~3小时后缓解,下次餐前消失,进食后又出现疼痛
,呈现“进食→疼痛→缓解”的特征。2020/11/311•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夜间痛,疼痛在进食2~3小时后出现,下次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后缓解,呈现“进食→舒适→疼痛”的规律。•⑤其他症状:有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
等,以及一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部分还有消瘦、贫血等。2020/11/312•2.消化性溃疡的特殊类型•复合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幽门管溃疡:位于胃远端,与十二指肠交界处。•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直径大于2㎝的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多
在胃体上部甚至胃底部,溃疡常较大。•无症状性溃疡:常以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2020/11/313•3.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①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②穿孔•③幽门梗阻•④癌变:少数胃溃疡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则无。2020/11/314辅助检查•1.胃
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也可直接取活检做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还可对良、恶性溃疡进行鉴别,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2.X线钡餐检查:适合对胃镜检查有禁忌症或不愿接
受胃镜检查者。•3.幽门螺杆菌检测: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检查项目,包括侵入性试验和非侵入性试验2020/11/315•①侵入性试验:需要胃镜取胃黏膜活组织检测,如:快速尿素酶试验、黏膜涂片染色、幽门螺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②非侵入性实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2020/11/316•4.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或低于正常,多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增高。2020/11/317诊断要点•慢性病
程、典型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且上腹疼痛可为进食或服用抗酸药物所缓解,结合胃镜或者x线钡餐,以及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2020/11/318鉴别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黏膜脱垂、胃癌、胃泌素瘤、胆石症、慢性胆囊炎等。2
020/11/319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在1983年罗宾·沃伦得和巴里·马歇尔发现Hp以前,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采用抗酸剂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黏膜防卫能力的药物。虽然可以使溃疡愈合,但停药后
易复发。自发现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后,加用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彻底治愈溃疡。但是大多数抗菌药口服后,在低PH值环境中,其抗菌活性降低,且不易穿透粘液层作用于细菌,所以用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根除Hp,还要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配伍使用。2020/11/320随着对消化道溃疡认识
的不断提高,进行治疗的手段也在不断完善、规范。•1910年,对消化道溃疡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无酸,无溃疡”---制酸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核心。•1983年,对消化性溃疡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
规。2020/11/321•近年来发现,Hp人群感染率在发达国家为25%~50%,发展中国家达50%~90%,但Hp感染人群中仅有10%发生消化性溃疡,这与消化道粘膜防御修复能力有关,因此现在认为“粘膜屏障健康,无溃疡”---胃黏膜保护剂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重要部分。20
20/11/322药物治疗种类及作用机理•(1)碱性抗酸剂•主要是中和胃酸,直接作用病灶部位,持续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溃疡愈合。常用的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碱式碳酸铋、铝碳酸镁等,以上种种,一些可致便秘,一些
可致腹泻,故常将两种或多种联合或制成复方制剂使用。以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临床常用的有:碳酸氢钠(小苏打)、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海藻酸-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盖胃平)、铝碳酸镁(达喜)、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维u颠茄铝(斯达舒)等。此类药物副作用极少,有些可
能导致大便性状的改变,有的可影响某些抗生素的吸收。2020/11/323•(2)抑制胃酸药物:•①H2受体拮抗剂(H2RA)•可抑制基础及刺激的胃酸分泌,代表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临床上适用于根除幽门
螺杆菌疗程完成后的后续治疗,及某些情况下预防溃疡复发的长程维持治疗。使用推荐剂量的各种H2受体拮抗剂溃疡愈合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价格相对低廉。抑酸作用最强的是法莫替丁、罗沙替丁,其次是雷尼替丁和尼扎替丁,西咪替丁最弱,副作用较少见
,主要有乏力、头晕、嗜睡、腹泻、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增高等。2020/11/324•②质子泵抑制剂(PPI)•主要能明显抑制壁细胞分泌小管膜中质子泵的排H+作用,从而阻断胃酸的分泌。抑酸作用比H2RA更强、持续时间更长。与H2RA相比,P
PI促进溃疡愈合的速度较快,溃疡愈合率较高,因此特别适合于难治性溃疡或NSAID溃疡患者不能停用NSAID时的治疗。另外PPI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较H2RA好,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中是最常用的基础药物。使用推荐剂量的各种PPI,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均少。临床常
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本药副作用少,主要有腹泻、头痛、恶心、皮疹等。2020/11/325•(3)胃黏膜保护剂:•可络合蛋白质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促进其愈合。常见的有:•①胶体铋•在水溶解中呈胶体状态,在酸性环境中,失去其稳定性,以铋盐的形式与
溃疡渗出液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增加胃黏膜抵抗力,促进溃疡愈合。另外还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口服后吸收极少,可使粪便呈黑色。临床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钾(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雷
尼替丁、胶体果胶铋等,副作用少见,偶有恶心、呕吐。肾功能不全者忌用。2020/11/326•②硫糖铝•本药是硫酸蔗糖的氢氧化铝盐,与胃液混合溶解后释放出氢氧化铝和硫酸蔗糖,前者中和胃酸,后者与蛋白质渗出物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溃疡愈合。另外还能吸附胃蛋白酶和胆汁酸,以减少
对胃黏膜的损害。再有能促进内生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和正常的黏膜微循环。还能吸附表皮生长因子在溃疡处浓集促进溃疡愈合。所以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本品不易吸收,副反应少。常见的副作用是偶有便秘。2020/11/327•③前列腺素类•
具有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液酸度;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促进黏膜上皮细胞生长的功能。还能促进黏液分泌,刺激上皮细胞分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有细胞保护作用。因此能够加强胃黏膜屏障对损害因素的抵抗力,起到了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米索前列醇、罗沙前列醇
、利奥前列素、阿巴前列素等。主要用于NSAID溃疡的预防。常见的副作用是短暂头痛、恶心、腹痛、腹泻或便秘,因可引起子宫收缩,所以孕妇禁忌。2020/11/328•(4)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活动还是静止、有无并发症,均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
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还能预防溃疡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目前发现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有三大类:①铋剂②质子泵抑制剂③抗菌药,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及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
左氧氟沙星等。2020/11/329治疗措施•消化性溃疡主要采用内科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避免并发症。治疗应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有计划有疗程地规范化治疗。2020/11/330(一)一般治疗:•有规律的生活,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改变不良生
活习惯,注意饮食规律,戒烟、酒;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食物如香料、浓茶、咖啡等。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即使未曾服用也要告诫患者今后慎用。2020/11/331(二)保护胃黏膜•常用药有:•(1)硫糖铝:成人,每次1g,每日4次,餐前15~30分钟
及晚上睡前口服。连续应用不宜超过8周。•(2)枸橼酸铋钾:成人,110~120mg/次,每日4次,餐前半小时及睡前嚼碎后吞服。4周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不超过8周。•(3)胶体果胶铋:150mg,每日四次,餐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4)米索前列醇:成
人,200µg/次,每日4次,餐前及晚上睡前口服,4~8周为一疗程。•(5)其他:替普瑞酮、达喜、麦滋林颗粒、表皮生长因子等。2020/11/332(三)抑制胃酸•常用药有:1、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成人,20mg/次,每日1~2次,•口服。•兰索拉唑:成人,30mg/
次,每日早晨一次•口服。泮托拉唑:成人,40mg/次,每日早晨一•次,整片吞服。•雷贝拉唑:成人,10~20mg/次,每日晨•一次,整片吞服。•埃索美拉唑:成人,20mg/次,每日2次,整片吞•服。2020/11/333(三)抑制胃酸•2、H2受体拮
抗剂(H2RA):如•西咪替丁:成人,800mg,每日睡前口服,或400mg/次,每日2次口服。•雷尼替丁:成人,300mg,每日睡前口服,或150mg/次,每日2次口服。•法莫替丁:成人,40mg,每
日睡前口服,或20mg/次,每日2次口服。•尼扎替丁:成人,300mg,每日睡前口服,或150mg/次,每日2次口服。2020/11/334(四)根治幽门螺杆菌(Hp):•1、一线方案:首次根治,目前推荐的各类根除Hp治疗方案中最常用的是以PPI或胶体铋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
,即PPI/铋剂+2种抗生素,2020/11/335•两种抗生素多为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任意两种配伍,近年来因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增加,所以可用呋喃唑酮代替,但要注意其有周围神经炎和溶血性贫血的不良反应。阿莫西林可用四环素替代。甲硝唑可用替硝唑替代。2020/11/336
•治疗时用标准剂量PPI/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7~14天。一般采用10天疗法,效果更好,Hp根除率可达到70%~90%。PPI/铋剂在早晚餐前服用,抗生素餐后服用。2020/11/337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方案如下•①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
000mgbid•②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0mgbid+甲硝唑400mgbid•③PPI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00mgbid+甲硝唑400mg/呋喃唑酮100mgbid•④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
0mgbid+甲硝唑400mg/呋喃唑酮100mgbid•⑤铋剂标准剂量+甲硝唑400mgbid+四环素0.5bid•⑥铋剂标准剂量+甲硝唑40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2020/11/338•PPI标准剂量是指:如奥美拉唑20mg、兰
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雷贝拉唑10mg,日2次,口服。•铋剂标准剂量是指:如枸橼酸铋钾220mg或240mg、果胶铋100mg,日2次,口服。2020/11/339•2、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的可以采用二线、三线方
案治疗:二线方案常用四联疗法,可根据既往用药情况,采取补救治疗措施,PPI+铋剂+2种抗生素(或选用喹诺酮类、呋喃唑酮、四环素等药物),如上述方案失败考虑用三线方案,即联合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疗程多采用10~14天。
2020/11/340•如:奥美拉唑20mgbid+枸橼酸铋钾220mgbid+甲硝唑400mgbid+四环素750mgbid。2020/11/341•3、序贯疗法: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有报道称有效率达90%以上,且对耐药菌株根除率较其他方案高,
但国内经验还不很多。目前推荐的疗程为10天。•①前5天PPI+阿莫西林,后5天PPI+克拉霉素+替硝唑。•②前5天PPI+克拉霉素,后5天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2020/11/342•4、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结束后,继续给予常规疗程的抗溃疡治疗,特别是对有并发症者或溃疡面积较大的患
者,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予PPI常规剂量、每日一次、总疗程2~4周,或H2RA常规剂量、疗程4~6周。胃溃疡患者给予PPI常规剂量、每日一次、总疗程4~6周,或H2RA常规剂量、疗程6~8周。2020/11/343•5、在根除Hp治疗结束至少4周,并
在停用PPI或铋剂2周后,可采用13C、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检测Hp是否已被根治。2020/11/344其他相关治疗•1、中医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对服用NSAID后出现的溃疡,如情况允许,应立即停用,并给予常规剂量常规疗程的H2
RA或PPI治疗。对不能停用NSAID者,应选用PPI治疗,(H2RA疗效差)。因幽门螺杆菌与NSAID是引起溃疡的两个独立因素,故也需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有感染也应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溃疡愈合后,如不能停用NSAID,应用PP
I或米索前列醇长程维持治疗,预防复发。2020/11/345•3、对既往有溃疡病史、高龄、同时应用抗凝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或糖皮质激素者,常规给予抗溃疡药物预防。PPI和米索前列醇效果较好。2020/11/346•4、对少数有并
发症者,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适应症是①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②急性穿孔;③瘢痕性幽门梗阻;④胃溃疡癌变;⑤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2020/11/347案例分析•一、案例1•患者李×男50岁
公司经理间断上腹疼痛3年,加重一周来诊。•本患于3年前,每逢冬春季节于进食不当或生气时出现上腹部间断疼痛,伴有上腹胀满不适,偶有反酸、嗳气,自服一些“胃药”(具体名称不详)症状可缓解,从未系统诊治过。此次
于一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以进餐后腹痛明显,持续2~3小时后可缓解,再次进食又痛重。伴有腹胀、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呕血、黑便,自服“三九胃泰”不见好转,故来院诊治。病中食欲一般,二便正常,睡眠欠佳。既往否认高血
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吸烟、少量饮酒。平时工作压力较大。2020/11/348•查体T36.5ºCP80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如常,腹部无包块,上腹部压痛(
+),无腹肌紧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余(-)。•门诊体检:心电图:正常胃镜检查提示:胃小弯处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血常规:正常便常规:未见异常2020/11/349•1.初步诊断:胃小弯溃疡•2.病情分析:该患者的发病有以下特点•①发病时间:
冬春季节易发•②腹痛与进食有关,且有明显的规律性,呈现进食→疼痛→缓解的特点•③胃镜检查提示:胃小弯溃疡•④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⑤无并发症发生2020/11/350•3.治疗原则:因本患者从未系统规范治疗过,所以应保护胃黏膜、抑酸、抗幽门螺杆菌治疗。•①一般治疗:戒烟酒、注
意休息、改善睡眠、少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减轻工作压力。2020/11/351•②药物治疗:•奥美拉唑(20mgbid)兰索拉唑(30mgbid)+克拉霉素(0.5bid)+阿莫西林(1.0bid)•泮托拉唑(40mgbid)•(以上选一
种)•连续口服10天后,停用抗生素,继续服用PPI类药物,连用4~6周,如疼痛较重,还可增加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口服),或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口服)计6~8周。2020/11/352•4.预后指导:在治疗结束4周后,需来院复查胃镜或13C、14C尿素呼气试
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提示仍然为阳性,需考虑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020/11/353•二、案例2•患者张××男38岁公司职员以间断出现上腹部疼痛5年,加重三个月来院就诊。•该患者于5年前
,在进食不当或饮酒后常出现上腹部胀痛,伴有恶心、嗳气,无反酸、呕吐,自服“胃药”可好转,此后常于秋冬、冬春交季时发病,自觉餐前空腹时疼痛及夜间睡眠时有痛醒现象,进食后疼痛可有所缓解,病程中无呕血、黑便。三个月前因病情加
重,来消化内科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常规给予口服“兰索拉唑”30毫克,日两次口服;“阿莫西林”1000毫克,日两次口服;克拉霉素0.5,日两次口服;共10天,之后停用抗生素,继续坚持服用“兰索拉唑”
30毫克,每日一次,持续一个月后,以上症状明显减轻,但未彻底消失。今日遵医嘱来院复诊。病程中进食不规律,二便正常,睡眠欠佳。•既往吸烟、少量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史。2020/11/354•查体T36.3ºCP80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瘦长体型,无
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软,剑下偏右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浮肿。•本次来院复诊,再次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仍为阳性。2020/11/355•1.初步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病情分析:本患者发病特点如下:•①从发病时间上看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秋冬、冬春交季时
。•②腹痛有规律性,呈现进食→舒适→疼痛的特点。•③经胃镜检查明确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且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④已给予了一线方案中基础的三联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但治疗后复查仍为阳性,可视为首次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失败,需要采用补救的二、三线治疗方案,即四联用药。2020/11/356•
3.治疗措施:•①一般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戒烟、酒;规律进食;改善睡眠,保持良好情绪。2020/11/357•②药物治疗:•奥美拉唑(40mgqdpo)兰索拉唑(30mgqdpo)选一种+果胶铋(100mgbidpo)•泮托拉唑(40mgqdpo)+左氧氟沙星(0.
1bidpo)•+甲硝唑(0.4bidpo)•或呋喃唑酮(0.1bidpo)•连续服用10天•③定期复查胃镜及有关项目,观察疗效2020/11/358•三、案例3•患者赵××男性63岁退休以渐重性腰痛、膝关节疼痛5年,伴上腹痛一周来
诊。•本患者于5年前,每于活动过量时即出现腰部疼痛及膝关节疼痛,且逐年渐重,曾来医院检查明确“腰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给予对症治疗,间断服用“洛索洛芬钠”片,“芬必得”等止痛药物。因病情逐年加重,服用止痛药物亦
见频繁,近2个月一直连续服用,一周前自觉有上腹疼痛,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稍有嗳气,反酸,为防病情变化急来诊。病重后进食差,睡眠欠佳,二便正常。2020/11/359•既往有“脑梗塞”病史一年,一直服用“拜阿司匹林”“血塞通”。年轻时喜好烟酒,现已戒一年。无糖尿病、心
脏病史,偶有血压增高,未服用降压药物。2020/11/360•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8×109/LRBC4.5×1012/LHb130g/LPLT100×109/L便潜血阴性胃镜提示:胃溃疡Hp(-)2020/11/361•查体:T36.5ºCP82次/分•R16次
/分BP140/90mmHg•神清语明,呼吸平稳,口角无歪斜,口唇无苍白、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听诊正常,腹部软,上腹部压痛(+),未触及包块,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巴彬斯基征可
疑阳性。2020/11/362•1、初步诊断•①胃溃疡•②腰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③陈旧性脑梗塞2020/11/363•2.病情分析:•①患者有5年的腰腿痛病史,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近期服用持续、频繁。因患脑梗塞同时在服用“阿司匹林”•②腹痛在服
药后出现的•③胃镜显示“胃溃疡”,Hp(-)。所以临床考虑此次胃溃疡是由NSAID引起的2020/11/364•3.治疗措施:•①停用NSAID类药物。•②进易消化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③服用•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1~2次口服。•兰索拉唑30mg/次,每日早晨一次
口服。•泮托拉唑40mg/次,每日早晨一次,整片吞服选一种•米索前列醇:200µg/次每日四次口服•④预防复发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2020/11/365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