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肝癌医学知识讲座课件.ppt,共(122)页,9.849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14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肝癌医学知识讲座提要•肝癌是预后最差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最重要原因。•肝癌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甲胎蛋白检查和肝脏穿刺活检。•手术是治疗肝癌效果最好的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者,主要依靠以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第一节概述原发性肝
癌预后极差,其死亡率位居我国肿瘤患者死亡率第三位。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约为全世界肝癌死亡数的一半。第二节病因•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第三节病理学•肝癌的大体分型:•弥漫型•块状型•结节性•小癌型•肝癌的组织学分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性
(肝细胞、胆管细胞)癌•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特殊,罕见)肝脏的正常结构•重量:•1.5kg(成人)•血供:•肝动脉、门静脉病理大体形态分型:弥漫型:癌结节较小,弥漫分布病理大体形态分型:块状型:直径>
5cm,>10cm称巨块型病理大体形态分型:结节型:单结节、多结节和融合结节<5cm病理•大体形态分型:小癌型:<3cm单个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和<3cm.组织细胞学:◼肝细胞型90%◼胆管细胞型10%◼混合型罕见◼纤维板型层肝
细胞癌。这种肝癌以癌细胞巢内出现大量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纤维组织为特点,国内少见。病理临床表现肝癌临床症状的比较隐匿,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是中晚期了症状•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和乏力•出血倾向•下肢水肿•急腹
症体征•由于原发性肝癌多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不少患者常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一些体征,如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体质虚弱、男性乳房发育、下肢水肿等,除此之外,肝癌患
者亦有一些特殊的体征肝性脑病(肝昏迷)恶病质蜘蛛痣食道静脉曲张脾大海蛇头痔疮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腹水体征•肝肿大:触诊时肝脏质地较为坚硬,表面不光滑,有或无结节感,肝边缘较为锐利。少数较大的肿块发生液化坏死时肿块质地变软。部分
弥漫性肝癌患者的肝癌可不肿大。体征•腹水:中晚期肝癌的常见体征,主要由于慢性肝功能受损使白蛋白合成减少或门静脉高压等原因所致。血性腹水多因癌结节破裂出血所致,是诊断肝破裂的主要证据。腹水黄疸黄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见体征,弥漫性肝癌及胆管细胞癌最易出现黄
疸。黄疸多因胆管受压或癌肿侵入胆管致胆管阻塞,亦可因肝门转移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所致。部分患者的黄疸也可因肝功损害所致。脾大•肝癌患者多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所以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单纯因肝癌所致的脾肿大少见,主要是肿瘤转移至脾脏所致,亦可因癌栓进入
脾静脉使之栓塞而导致脾淤血、肿大。其他•肝区血管杂音:一些巨大的肝癌可压迫或扭曲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导致肝区出现吹风样血管杂音,它是肝癌的特殊体征。血管杂音的发生率国内报道较低,而国外作者报道则较高。•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是肝
静脉流出道被阻塞后引起的肝窦扩张、淤血伴有肝大及大量腹水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①肝静脉回流障碍:脾肿大、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胃肠道出血、腹水积聚快而多,蛋白含量低,与肝硬化相似。黄疸不突出,腹水偶可呈血性。•②下腔静脉
回流障碍:下肢水肿、浅表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或有小腿溃疡、胸腹壁及背部浅表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为其特征。•Budd-Chiari综合征长箭头:有血栓形成的肝静脉短箭头:食道静脉曲张•Budd-Chiari综合征癌旁综合征•癌旁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s)是指由于
肝癌组织本身分泌某些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物质如性激素等,引起的一组特殊征候群,这些征候群有的伴随肝癌的临床症状出现,有的则在肝癌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就可以出现,因此,认识这些特殊的癌旁综合征,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癌旁综合征•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钙血症•男性乳房发育•高胆固醇血症肝癌的并发症•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肝功能衰竭、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往往是导致肝癌死亡的直接原因。肝癌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肝癌死亡的
最主要原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凝血机制障碍。•(3)胃肠粘膜糜烂。肝癌的并发症•肝癌结节破裂: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22.6%
,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肝癌的并发症•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是导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为35%)。•肝性脑病常系癌组织严重损害肝实质或同时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实质广泛破坏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钾血症、
手术打击、抽放腹水不当及应用大量利尿剂和有损于肝脏的药物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肝癌的并发症•其它并发症:•血性胸腹水•感染及癌性发热•肝肾综合征•胆道大出血•恶病质等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超声或CT引导下的肝脏穿刺是诊断肝癌最为理想的方法,可获得
病理学结果,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目前肝癌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结合甲胎蛋白(AFP)的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其价值在于:•①可以查出1cm左右的肝内占位性病变。•②可以鉴别占位性病变是恶性还是良性。•③明确肝癌在肝内的
位置、数量、大小及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④有助于了解门静脉及其分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影像学检查•CT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其它:MRI肝血管造影CT平扫(1)多有肝硬化,边缘
局限性隆起。(2)单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原形边缘模糊肿块,肿块多为低密度,少数为混杂密度。(3)肿瘤出血、坏死和囊变表现为低、等、高密度。(4)巨块型肝癌中央坏死可出现更低密度区,少数边界清楚可有“假性包膜”。CT平扫巨块型结节型
弥漫型CT增强动脉期: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出现班片状或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静脉期:肝实质强化,而肿瘤密度降低;平衡期:肿瘤密度继续降低,增强过程呈现“快显快出”现象;血管侵犯或癌栓形成:门静脉、肝静脉
或下腔静脉扩张,血管内瘤栓,表现充盈缺损;胆道系统侵犯,胆管扩张;肝门部或主动脉旁、腔静脉旁淋巴结增大:提示转移。1、平扫:肝右叶混杂密度块,边界清楚2、动脉期:肿瘤早期显影3、平衡期:肿瘤强化消退,密度减低123巨块型巨块假包膜型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冠状位
矢状位结节型1、平扫:肿瘤呈弥漫性、不均匀性低密度2、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性强化3、静脉期:肿瘤显影部分消退123弥漫型平扫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小肝癌MRI表现•T1WI:肿瘤表现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性变表现为高信号,坏死、囊
变则出现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稍高信号,巨大肿块信号多不均匀.•假包膜T1WI表现环绕肿瘤周围的低信号.•Gd-DTPA增强多期扫描,肿块增强表现同CT.•超顺磁氧化铁增强后,正常肝实质的呈低信号,而肿瘤则表
现为相对高信号,可提高肝肿瘤的检出率.1、肝右叶肿块,轮廓清楚。2、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混杂性高信号。3、肿瘤实质部分增强,坏死区无强化。23123肝癌平扫OutofphaseInphase平扫
T2加权像肝癌肝癌平扫T2像可见假包膜形成.肝癌平扫T1WIT2WI肝癌增强1、T1WI肿块呈不均匀性信号。2、增强瘤灶不均匀性强化。12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影像检查有典型的表现:DSA见肝动脉供血,肿瘤染色;CT、MRI表现不均匀
性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肿块不均匀性强化;结合临床肝大和AFP高可明确诊断。•不典型肝癌需与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转移性肝癌、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鉴别。螺旋CT、MRI对比增强多期扫描,发现“快进快出”的征象,假包膜,血管受侵或肿瘤内的脂肪变性等表现,则
支持不典型肝癌诊断。肝动脉造影表现供血肝动脉增粗;肝血管拉直和移位;肿瘤染色;有时可形成动静脉瘘。实验室和其它检查❖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AFP是诊断肝癌特异度最高的标记物,国内60
%~70%的肝癌患者AFP高于正常值。•凡AFP>500μg/L持续1个月,或AFP>200μg/L持续2个月,而无活动性肝病及生殖腺胚胎肿瘤者,应高度怀疑肝癌,应结合影像学检查加以确诊或严密随访。肝炎标记物和
肝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学检查•B超或CT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可以获得病理学结果,是肝癌诊断中特异度最高的方法,但由于存在癌结节破裂出血和针道种植的危险性,这项检查一般是用在一些常规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针吸活检肝癌的诊断标准•AFP>400ug/L,能
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在、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大结节状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肝癌的诊断标准•AFP<400u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
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α-L岩藻糖苷酶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肝癌的诊断标准•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
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肝癌的鉴别诊断与AFP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妊娠妇女•胚胎源性肿瘤如睾丸、卵巢、恶性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或混合型绒癌•消
化道肿瘤•急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鉴别诊断与AFP阴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肝脏其它的一些疾病也会表现为肝占位性疾病•良性疾病:肝囊肿、肝包虫病、肝脓肿从病史及影像学上易于与肝癌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炎性假瘤在影像学上有时与肝癌颇难鉴别•肝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肝转移癌、肝肉
瘤等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内转移肝癌的临床分期•我国肝癌的临床分期主要采用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协作会议的方案:•Ⅰ期: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Ⅱ期: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Ⅲ期:有明确恶液质、黄疸、腹水或肝外转移之一TNM分期•原发肿瘤(T)•T0无原发肿
瘤•T1≤2cm之孤立结节,无血管侵犯•T2≤2cm之孤立结节,血管侵犯;或多个局限于一叶≤2cm结节,未侵犯血管,或单个>2cm结节,无血管侵犯•T3>2cm孤立结节,侵犯血管;或多个≤2cm结节局限一叶,侵犯血管;或
一叶内多个>2cm结节,有或无血管侵犯•T4多个结节,超出一叶;或侵犯门静脉主支或肝静脉•淋巴结(N)•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TNM分期•Ⅰ
a: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A。•Ⅰ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A。•Ⅱa: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
,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A。•Ⅱ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
、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B。•III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之一;肝功能分级ChildA或B。•IIIb: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C。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组方案(BCLC)HCC分期0Child;PST0分期A-COkuda1-2;ChildA-
B;PS0-2分期DOkuda3ChildCPS>2极早期0单发<2cm原位癌早期A单发或多发肿瘤<3cm数量≤3PST0中期B多发结节PST0晚期C门脉浸润N1,M1PST1-2终末期D单发门脉压胆红素正常升高→伴发疾病手术切除无有肝移植PEI/RF化疗栓塞新药治愈
性治疗(30%)5年生存率50%~70%随机对照试验30%3年生存率20%~40%对症支持治疗30%1年生存率10%•分值1分2分3分•肝性脑病无1~23~4•腹水无轻中度及以上•血清胆红素(μmol/L)<34.234.2~51.3>51.3•血清白蛋白(g/L)≥3528~34<28•凝血
酶原时间(秒)≤1415~17≥18•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分三级:•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肝癌的治疗•肝癌预后凶险,治疗效果不理想,5年生存率很低。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肝癌患者,因此,肝癌的治疗要强调综合治疗。治疗原则•能够手术的尽可
能争取手术切除。•不能手术切除的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射治疗、冷冻治疗、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法或几种方法综合运用。•部分原先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采用其它方
法治疗后如果肿块缩小有可能重新获得切除机会,应争取II期切除。手术治疗•为治疗首选,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应证为:•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②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③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时间不低于正常50%•④心、肝、
肾功能耐受者。肝癌手术治疗肝移植•优势:最大限度地根治性切除肿瘤,同时处理了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缺点:移植肝无功能、感染、供体的缺乏、长时间的供体等待、终身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费用较高及移植术后的肿瘤转移复发肝移植•适应症:Mila
n标准:肿瘤直径≤5cm,或是数量≤3个且每个直径≤3cm,无主要血管、淋巴结和肝外侵犯和转移。•加州旧金山大学的UCSF标准及匹兹堡移植中心的改良TNM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且太过严格,至少还应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建议作适度的改进,主要是适当放宽对肿瘤体积的限制。姑息
性外科治疗•适于较大肿瘤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区,或合并肝硬化限制而无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冷冻、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术中肝动脉栓塞治疗或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等,有时可使肿瘤缩小,血清AFP下降,为二步切除提供机会非手术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经皮药物注射
治疗•物理疗法•放射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原理: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的血供来自肝动脉,而肝脏非肿瘤部分血供70%~75%来自于门静脉系统,25%来自肝动脉。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使化疗药物直接到达肿瘤组织并达到较高浓度,而不会损伤正常肝脏和其它器官;动脉灌注化疗
的基础上,使栓塞剂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失去氧供应,导致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手术适应证广泛,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及肝癌术后复发,如无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禁忌证•常用的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和碘化油
适应症:•(1)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手术切除或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者;•(2)术前治疗,目的在于使肝瘤缩小以进行二期手术,并减少术中出血及扩散,同时DSA造影、碘油CT可发现卫星灶,便于术中一并处理,以减少术后复发;•
(3)HCC朮后复发;•(4)控制肿瘤出血、疼痛以及较大的肝内动-门短路;•(5)HCC占据肝脏的70%以下,门静脉主干无完全阻塞;•(6)各种转移性肝肿瘤。禁忌症•(1)严重肝细胞性黄疸;•(2)大量腹水,尤其是伴少尿的患者;•(3)肝硬化明显,肝功能严重受损;
•(4)肝瘤病变已超过整个肝脏的4/5;•(5)全身广泛转移(若用介入治疗以缓解症状,则属例外);•(6)终末期患者;•(7)门静脉主干完全性瘤栓阻塞。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局部消融治疗•局部消融治疗的原理:•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
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肿瘤组织。•局部消融治疗的特点:•1.是直接作用于肿瘤,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2.二是治疗范围局限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反复应用。分类•化学消融治疗•物理消融治疗化学消融•化学消融是指用化学
的方法(即往病灶内注入化学物质,如无水酒精、乙酸等)使局部组织细胞脱水、坏死和崩解,从而达到灭活肿瘤病灶的目的。目前应用于肝癌治疗的主要有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瘤内无水乙酸注射(PAI)物理消融•物
理消融则是通过物理方法,加热局部组织或冷冻局部组织灭活肿瘤病灶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射频消融术(RFA)、微波固化术(MCT)、冷冻治疗、聚焦超声消融(HIFU)以及激光消融治疗等。Instillationchemothera
py灌注化疗Interventionaltherapy:Arterialembolism栓塞治疗Radio-frequencyablation射频消融Alcoholinjection无水酒精注射经皮药物注射
治疗•瘤内局部药物注射是利用药物的毒性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常用的药物有无水乙醇、乙酸、热盐水、化疗药物、放射性核素及某些中药等。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已普遍开展,治疗效果已基本肯定。无水酒精既
有蛋白凝固作用,又具有栓塞功能。瘤灶内阻力低于周围肝组织,无水酒精可以选择性地在瘤灶内扩散,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缺点是对于有分隔的组织区域弥散较差。无水酒精注射适应证:直径<5cm的小肝癌。无水酒精注射物理疗法•射频热凝固治疗•
激光间质热疗•微波固化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针直接刺到肿瘤表面,然后推开内套针,展开9根电极针,抓住瘤灶,打开电源,局部可发生100度高温,凝固肿瘤细胞蛋白,使肿瘤失活性,然后回收电极针,针眼处贴上创可贴。由于射频是微创治疗,可随肿瘤
反复发作进行再治疗。射频消融术适应症•(1)通常适用于单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3cm。•(2)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3)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A或B,或经内科护肝治疗达到该标准。•(4)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5c
m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cm的多发肿瘤,局部消融可以作为姑息性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禁忌症•(1)肿瘤巨大或者弥漫型肝癌;•(2)伴有脉管癌栓、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3)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C,经护肝治疗无法改善者;•(4)治疗前1个月内有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和明显的血象异常,具有明显出血倾向者;•(6)顽固性大量腹水,恶液质;•(7)合并活动性感染,尤其是胆管系统炎症等;•(8)肝肾、心肺、脑等主要脏器功能衰竭;•(9)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相对禁忌证•(1)第一肝门区肿瘤
应为相对禁忌证;•(2)肿瘤紧贴胆囊、胃肠、膈肌或突出于肝包膜为经皮穿刺路径的相对禁忌证;•(3)伴有肝外转移的病灶不应视为绝对禁忌,仍然可考虑采用局部消融治疗控制肝内病灶情况。大肝癌的射频消融•目前,应用射频消融治疗仪一次消融能够达到的消融
范围一般为3~5cm,所以对于>5cm的肿瘤,单点射频治疗较难达到完全消融。•文献报道有采用多面体几何模型多针、多点治疗大肝癌的布针方案,进行反复多次的消融,可以使消融范围达到7cm以上。射频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射频消融联合肝动
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等,可以提高疗效;•特别对于肿瘤>3cm或者多个肿瘤,联合治疗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冷冻治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对肝癌相对不敏感,随着肿瘤放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
展,放射治疗设备、方法和技术的改进,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对于全身情况较好,肝功能基本正常的局限性肝癌(主要位于肝右叶),部分病例可获根治内科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化疗•药物常用者为顺铂、草酸
铂、阿霉素或表阿霉素、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或氟苷等。•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抗癌活性最强的是顺铂和阿霉素。•在晚期HCC全身治疗中,多柔比星是最常应用的药物•Folfox方案已作为目前的标准方案,可以提高近期及远期效
果•(草酸铂+5-氟脲嘧啶+四氢叶酸钙)化疗前后对比,肿瘤明显缩小生物治疗•目前常用者为干扰素、白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但其疗效仍有待更多的实践。生物治疗适用于消灭少量的残癌,
故对防治复发与转移有意义,综合应用不同的生物治疗剂可能是一个方向。内分泌治疗•肝癌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因此很多研究尝试用阻断雌激素的方法来治疗肝癌,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三苯氧氨。荟萃分析发现,和安慰剂相比,三
苯氧氨既不能使肿瘤缩小,也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其他的激素制剂,如孕激素和抗雄激素的治疗截止目前还没有得到阳性的结果。分子靶向治疗•Raf激酶在HCC中被激活并过度表达,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在HCC生成中起重要作用。HCC可分泌大量促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胎盘生长因子(PlGF)、转化生长因子(TGF)等等。•甲苯磺酸索拉非尼(sorafenibtosylate商品名:多吉美)为多激酶抑制剂•一方面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阻断肿
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索拉非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OS、PFS和TTP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可延长中位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推荐剂量:推荐服用索拉非尼为每次0.4g(2x0.2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辅助治疗•对于根治切除术或肝移植的患者,在术后予以各种形式
辅助治疗以消灭残存的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这些辅助治疗的方法包括术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射频、全身化疗、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新辅助治疗•近年来,随着肝癌的肝部分切除术、肝移植术和影像学介导下的微创治疗的综合应用,对术前新辅助治疗的观点有所更新。患者在等
待肝移植期间可予以新辅助治疗,在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两种方式:射频和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以后手术发现肿瘤完全坏死率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在下述情况下可考虑术前治疗:①如小肝癌已存在,但怀疑肝脏其他部位有播
散性微小病灶,在行肝切除或肝移植之前,可行肝动脉造影联合栓塞化疗;②为防止术后早期转移复发,可在肝移植前行肝动脉化疗或微创消融治疗;③巨大或多发肿瘤谢谢!案例分析•患者,男,41岁.曾患乙肝10年余,右上腹痛及肝大1月.当地医院彩超提示肝右
叶约5cm肿块,考虑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ATP>1210NG/ML,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2该患者在我院外科行肝右叶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肝细胞癌.术后1年患者再次出现上腹痛,复查CT示肝内多个病灶,考虑原
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稳定半年.后患者病情进展,肝脏弥漫性病灶,口服索拉菲尼,稳定3月至今.案例分析•问题:就诊时能否诊断原发性肝癌?•分析:能.因为根据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该患者有两项影像学证据及AFP的升高.•问题:首选治疗手段是什么?•分析:手术切除.该患
者右肝叶孤立的5cm肿块伴Child-PughA,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约30%.如果肿块<3cm,首选射频消融术及手术切除.对于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也是肝移植的理想指征.•问题: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是什么?•分析:索拉菲尼可
显著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临床控制率可达43%,中位存活期位9.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