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3课 平捺》教学设计3.doc,共(5)页,1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25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平捺教材内容:湖南美术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平捺画的特点,基本掌握平捺画的写法。2.培养观察力、对比能力,提高书写能力。3.通过练习、比较、赏析,提高书法欣赏能力,培养热爱中华
书法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平捺的特点,基本掌握平捺的写法。教学准备:毛笔、水写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直接引入课题,出示课题“平捺”,引发质疑。2.PPT出示“短捺”“长捺”,复习。二、初识“平捺”1.对照PPT,比较“短捺”“长捺”和“平
捺”:①“平捺”和“短捺”“长捺”有哪些相同点?②“平捺”和“短捺”“长捺”相比,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3.出示“渡水的小蛇”图,学生观察、汇报,明确字形特点。三、探究写法(一)自主试写1.根据观察的结果,自己尝试书写。2.
书写展示,说一说自己在写字时候的思考。(二)学习运笔步骤1.出示“运笔步骤图示”,根据运笔步骤思考酝酿,书空。2.看视频演示。3.回顾运笔步骤,再写平捺。4.展示、评价。(三)范字赏析与练习1.出示“之”,读帖,说说字的特点和运笔需要注意的地方。尝试书写。展示、汇报。2
.出示“是”,读帖,说说字的特点和运笔需要注意的地方。尝试书写。展示、汇报。(四)对比与欣赏出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中的“之”,对比平捺在欧体、柳体、赵体中的不同形态。(五)回顾方法学生回顾本课学的笔画,说说笔画特点和运笔方法。
四、拓展1.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说出物品(战国时候的毛笔和笔管)。2.阅读:毛笔的故事。五、作业1.想一想,还有哪些字有平捺的笔画,找出来写一写。2.练习书写一首诗《画》。课后反思:学校开设书法课的时间不长,且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书法基础比较薄弱。书法课上,枯燥的运笔讲解可能会让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打折扣,尤其是在大班额教学环境下。基于这种情形,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一、让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思考运笔技巧。首先,让学生观察平捺与长捺、短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通过观察渡水
的小蛇来认识平捺的运笔特点,这样,就将平捺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为接下来的平捺画的书写教学打下了一个基础。二、让学生先行尝试,在尝试中发现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尝试自己写,大胆展示。此时的学生已经是“蠢蠢欲动”了,稍加推动,同桌之间就开始了“书写大比拼”。当然,在试写当中
,自然就有不足,在试写展示中就有许多同学发现了问题:有发现起笔“尖尖的”并不像“小蛇的头部”,也有发现在书写过程中用力均匀“一般粗细”的,还有“尾部”(捺脚)用力太猛的……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让学生在一番“热闹”的书写之后陷入了沉思——到底是
哪儿出了问题?从而以更加投入的姿态进入到运笔方法的学习当中去。三、运用信息技术,在演示和展示中看到进步。我特别找到了比较合适的平捺演示视频,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运笔的方法,再与自己试写时的运笔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不足,再进行总结和再写,情况就和之前大不相同。除了运用好PPT
,我在课上还充分利用了班班通终端上的展示台功能,将学生书写的内容展示给全班,让同学们在展示和互评中发现进步,看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①课时的分配上存在不足,对范字的赏析与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这固然有学生书法基础上的原因,但老师缺乏耐性,细致引导不足,以至于范字的练习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应的指导,只能留到课后作业当中。②教师评价不如学生评价那样丰富和具有感染力,当学生们看到秦磊同学书写的平捺的时候,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叹,着实让老师感到惭愧,老师当然也能写出比那更好的捺画,但在对孩子们的评价上,多是来自于客套,来自于一种机械的生硬
的反应,较少发自肺腑,评价语的僵硬,评价偏向于对书写问题的发现,而较少关注学生在书写上的进步,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③课后的作业的设计比较单一,紧紧是书写的练习,不够丰富,而且第2题有
拔高的嫌疑,如果将其确定为一个集字作业(搜集不同书法家的有平捺画的字)的话,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书法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