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苏少版】四年级下册《5 反文旁》教学设计1.doc,共(5)页,16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17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爱学习的“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创造象形文字进行古今文字特点对比,掌握楷书“子“的本义、结构与书写方法。2、通过“子”的成长故事衍生出“学”与“教”,了解“学”与“教”的字型与字义的关系并掌握其结构与书写方法。3、通过设计书籍封面文字的活
动,了解书法字体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教学活动及意图】一、由古通今,认识“子”。(一)认识象形字出示甲骨文的“山”字,学生大多能够认出这个字,教师便追问:“你是怎么看出这是‘山’?”生:“因为长得像‘山’啊”。
然后教师出示自然界中山的图片并小结:“这个山字用线条表现了山的外形特征,这就是象形字,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设计意图:书法教学不能脱离汉字,而字的本源与造字的方法学生知之甚少,从象形字入手更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
受到造字的奇妙,由对大自然的万物的特点的仔细观察才能创造出有趣的汉字。从文字→图片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是如何被造出来了,甲骨文的“山”用概括的线条勾勒了大自然中山的基本造型,变抽象为形象】(二)造个象形字出示一个小婴儿仰面平躺伸展手臂的图片,让学生用刚才
造字的方法,也来创造一个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各种各样造型,有一些很形象,很具体,也有一些很抽象,挑出最简洁概括的作业,提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字呢?”然后出示古文字“子”的写法(“子”是象形字,正如一个圆
圆小脑袋的孩子两只小手高高举起挥舞着,本义是婴儿)。【设计意图:从图片→文字让学生体验造字的过程,形象的孩子又是如何成为抽象的文字。文字的创造不是简单的事情,从这个造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古人的聪慧之处,汉字的精妙所在,这个环节更增添了书法课堂中的趣味性。】(三)学习书写“子”
出示“子”的不同写法(金文与楷书),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两者有何不同。生:“圆圆的脑袋变成了三角形,弯弯的手臂变直了,长长的身体多出了一个小钩子。”教师由学生的观察总结出楷书“子”的结构特点:头要方、臂要直、身要长。【设计意图: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字在历史长
河中的巨大变化,从外形特征,用笔方法等都在演变,并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发现“子(楷书)”的书写特点。在书法课堂中引入文字的演变,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更要在观察中学会如何写好它们。】(四)教
师示范在示范书写过程中,强调“子”的特征,并补充每笔的用笔特点。1、头要方:提撇呼应夹角要小,有提有按。2、臂要直:中横斜长左放右收,有轻有重。3、身要长:弯钩略弯钩须饱满,立锋出钩。最后强调:笔笔呼应书写连贯。【设计意
图:书法的用笔方法在课堂讲解中,说万遍不如写一遍,所以在书写时,老师更多的讲解应侧重于用笔方法。】(五)学生练习,作业点评。二、情境引入,学习“学”与“教”(一)“子”在学习1、教师通过聊天引入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小朋友逐渐长大了,像你们现在这般大的时候他在做什么呢?”生:“
肯定是在学习”。(出示孩子在课堂中进行书法练习的照片)2、揭题:爱学习的“子”3、教师追问:“那么你们是在哪里学习呢?”学生齐声作答:“学校”。然后教师在投影仪上用毛笔在原来的“子”(金文)上添写完成“学
(金文)”,并总结说明“学(金文)”表示孩子()在屋里()练习写字()。4、出示范字“学(楷书)”(1)师:“‘子’作为字底时有何变化?”(2)请学生在作业纸上为“学(缺少“子”部)添写一个“子”,写完后回答问题。(3)教师总结:当字的部件作为字底时,一般写得较扁。【设计意图:这是汉
字的第一次成长,原来的小朋友(子)长大了,走进了学校学习,小朋友长大了,汉字也长大了,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一步一步把金文的“学”字根据学生的答案用象形文字表现出来。学生在这个交流与演示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学”字这样造的原因,回归汉字的本源,返璞归真,生
动有趣,这更是书法课堂中书法文字文化渗透的一种方式。】6、多媒体出示“学”的范字,用图形分析法让学生选择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概括“学”字的另外两个部分的结构,并让学生说说如此选择的原因。(1)上部:上宽下窄呈梯形。(2)下
部:横钩细长呈平行四边形。7、教师示范。8、学生练习,作业点评。【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汉字时是盲目没有方向的,特别对于“学”这样笔画繁多的字,用几何图形概括汉字部件可以令他们简单快速地方式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以便书写。】9、出示古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所书写的“学”,引导学生欣赏不同书写风格特点下“学”的相通之处。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个书法家写的“学”?为什么?小结:不同书法家写出不同风格的字,各有各的美,但是在结构上“学”的上部都呈梯
形,中部左右伸展,而“子”部略扁。【设计意图:书法课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写好汉字,这个环节中例举了历史上其他书家所书写的“学”,不妨让他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也会多一种审美的眼光】(二)“子”学有所成1、教师聊天延续情境:“我们每
个同学都像‘学’中的小朋友一样善于学习和观察,这个小朋友在学习中慢慢成长,长到了像老师这般大了,他又会做什么呢?”生:“做老师,把学会的知识教给学生们。”2、多媒体出示“教”楷书与金文两种写法(1)甲骨文的表示一只拿着笔的手在画画写字(),旁边有个小孩()正在观看。(
2)师:“这时‘子’出现在字的哪里呢?它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生:“‘子’出现在左下部,横变为提,为了避让反文旁。3、教师示范书写“教”。4、学生练习。【设计意图:“子—学—教”这是汉字的第二次成长,学而优则教,由一名
“学”生成长为一位“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得学生形象的理解汉字创造时最初的意义,“教”正如“学”一样,也是和“子”密不可分的,学生也通过观察发现,“子”出现在不同字、不同部位时如何变化使得字更美观。】三、书法应用,设计书籍封面文字(一)书籍
封面欣赏1、实物展示师:“每一个爱学习的人都爱读书,老师这有一本书《红楼梦》,这本书的书名是用书法的字体书写设计的,有什么特别之处?”生:“有个性,很特别……”。2、图片欣赏让学生欣赏用书法字体设计的各类书籍封面,感受不同字体带来的
不同感受。(二)书籍封面文字设计(教师提供彩印好的书籍封面)作业要求:1、用“学与教”三个字作为书名进行书籍封面文字设计。(“与”字用字母代替)2、文字的大小比例、排版、位置、字体等都可自行调整,但文字要突出。3、作品由同桌合作完成,每人各负责设计书写一个字。4、作品合作完成后,集体评出一组“最
佳学习奖”。【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环节中,让学生做一个书籍封面的文字设计,文字的大小比例,如何排版、位置的确定和字体的选择等都旨在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审美意趣。书法艺术在书刊,报纸和一些产品包装的名字和文字标题的应用,以其清雅、苍劲、古朴、灵动等
艺术特点有别于一般的印刷字体。书法的恰当应用使得设计的作品更有艺术魅力,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产生中国古典雅致的人文的气息。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书写的形式,用学会的“学”与“教”字设计书写于书籍封面上,把传统书法与美术的设计应用课程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