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学习与运用(二)》教学设计2.docx,共(2)页,4.59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16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习与运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篆、隶、楷、草、行等各种书体以及书法的一般章法。明确学习书法的方法。2能力目标:能分辨篆、隶、楷、草、行等各种书体,在实际创作中能正确地运用正确的章法。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学习以及老师同学的示范激起对祖国传
统文化——书法的热爱。教学重难点:章法的运用以及现场书写。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与运用。二、认识书体:1、何谓“书法”?书法,从广义讲就是汉字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汉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2、分别认识各种书体。(1)何谓“书体”?书体是由于汉字的出现,随着字体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最后从汉字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义并逐渐丰富的具有各自独特面目和独特风格的汉字书写体系。早期书体即指字体,如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隋唐以后,书体的意义又扩展到书法艺术的风格上,如唐之欧体、颜体、柳
体。(2)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称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3)隶书隶书,又
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4)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
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损隶之规矩,存字之梗概。有草书”。其特点是:纵逸奔放,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5)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可作楷模,故名楷书。(6)行书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奔放,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余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余楷法的叫
“行草”。3、分辨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不同书体。三、认识书法的章法。1、书法的三大要素:笔法、结构、章法。2、书法的章法:书法作品的款式:中堂、条幅、条屏、横幅、长卷、扇面等书法作品的构成:正文、落款、钤印3、分别认识
书法的章法。4、结合学生作品辨别章法的正误、优劣。四、学习书法的方法:1、读帖:就是仔细观察字帖,分析笔法、结构、章法。就是观察字的点画长短、粗细;运笔的轻重、快慢;字的结构疏密、参差;行与行之间的斜正、疏密等,谓之“心摹”。2、临摹:是指从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对
书法范本的学习和模仿。谓“手追”。摹:用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摹写。易得结构。临:对照字帖中字的样子仿写。易得笔意。有对临、背临、意临、空临等多种。关于临帖:(1)坚持(携一贴而走天下)(2)像(与原帖)五、教师学生现场演示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