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广字头》教学设计1.doc,共(11)页,58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15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一课一字——慶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学科书法学段:第三学段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汉字演变、书法文化教材书名:《书法练习指导》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9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一是依据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中小学
书法教育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另外,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小学高年级能够“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强
调实用与审美相辅,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和书法文化教育,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遵循“软笔适古,硬笔适今”、“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等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九三一”书法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以“一课一字,一字多得”为基本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理论依据书法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突破口。几千年来,书法的学习方法不外就是通过对中国经典碑帖的临摹。临摹的目的就
是从笔画到结构与古人求同求似。根据“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的原则,首先强调用眼的观察力,其次是手的表现力。只有“察之者尚精”,才能“拟之者贵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方向;学生主动探索发
现,并且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通过多年的书法教学实践,我认为书法学习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将学习目标与问题解决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读帖能力,逐渐形成分析能力、临帖能力、鉴赏能力
等。“辅助线标注法”、“摹临复合法”等书法学习方法,是通过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完成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通过课课观察、课课联系、课课积累、课课渗透,形成读帖、临帖、背帖与书法实践的方法建构。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教学背景分析2教学内容:《一课一字——慶》依据教材及北京市“九三一”书法教学理念,我校选择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作为学生的学习范本。欧体字笔法刚劲婉润,兼有
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本课教学,本着一课一字、集字成篇的教学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集字“慶”字为例重点突破,解决结构重难点并创作完成“吉慶”。本课所选取的“慶”字包含了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
;字形、结构特征明显,充分体现了欧体字的书写风貌,非常具有代表性。“慶”字特点如下:(一)慶字笔画、结构特点1.从笔画看,欧体的笔画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透出一种峻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的明快风格。其中,横竖画多用藏锋,行笔多取直势,左低右高;竖画正直
,坚挺有力;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形态多样;捺画起笔多用折笔藏锋,捺脚饱满含蓄,弧度较小。“慶”字笔画较多,包含4个横向笔画、3个竖向笔画、4个撇画、3个点和1笔捺。第一笔点画写作竖点或右点,位置偏左;第二笔
短横,左低右高,笔势上扬;第三笔撇画在横画下方顺锋起笔,呈柳叶状,舒展;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布白均匀,穿插避让特点明显;其中“横钩”与“捺”为整个字的主笔,尽量右伸,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另外,字内相同笔画力求变化,避免堆
砌、刻板。重叠笔画出现时,变化有致,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彼此呼应。如,形态变、笔势变、角度变、粗细变化等。如图示:横竖撇捺点关键笔画32.从结构看,欧体字结构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
中不失疏朗,工整严谨,虚实得当。“慶”字的整体是由呈现出较窄三角形之势的“广字旁”与呈现出宽大三角形之势的被包围部分组合而成的上窄下宽的三角形;笔画穿插避让,或收或放,如犬牙交错,字体生动,结构和谐。
(1)中宫紧收,余笔外拓,分领纵展,神韵突显。如图示:(2)左收右放,字旁取斜势,含蓄谦和、避于右。如图示:(3)布白均匀,疏密有度,顾盼呼应,稳重古朴。如图示:(二)慶字中的文化信息1.慶字基本含义(1)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校慶”﹑“七十大慶”、“國慶”。《
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2)福澤。《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魏書•卷六十七•崔光傳》:“修德延賢,消災集慶。”(3)德、善。《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孔安國•傳:“天子
有善,則兆民賴之。”(4)姓。如漢代有慶鴻。(5)賀喜。如:“慶祝”、“慶賀”﹑“慶功宴”。《國語•魯語下》:“固慶其喜而弔其憂。”2.吉慶文化内涵(1)喜庆。亦指喜庆之事。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父祖伯叔,若在军阵,贬损自居,不宜奏乐讌会及婚冠吉庆事也。”②《魏书·彭城王勰传》:“勰
生而母潘氏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文明太后不许,乃毁瘠三年,弗参吉庆。”③元本高明《琵琶记·旌表》:“祥瑞如此,吉庆必来。”(2)吉福,福禄。唐李翱《祭杨仆射文》:“门吏盈朝,宴赏有加。宜哉万寿,吉庆靡他。”(3)祝颂套语。谓康健多福。①唐韩愈《与孟东野
书》:“春且尽,时气向热,惟侍奉吉庆。”②明方孝孺《答刘养浩书》之一:“秋凉惟侍养吉庆。”4“慶”字孕育着丰富的书法文化、民俗文化、诗词文化等。通过书法课传承、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使书法课不仅成为书法技术的训练课,更要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学生将“吉”字与
“慶”结合,进行书法实践,创作扇面、书签等书法作品。在书法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创作的不同形式美,感受“吉慶”的文化内涵。每一节书法课都要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书写认识到每一个汉字都是有内涵的文字,都是有诗意的文字,都是有美的规则的文字,都是有生命力的文字。如图示:
学生情况:1.书法习惯之双姿。我校五年级学生已有两年的毛笔书写经验,大部分学生双姿,基本能够做到端正、平稳。随着课程的深入,有的学生会忘记要求,出现沉肘、弯腰、歪头的现象,个别学生还做不到悬臂书写。2.书法习惯之读帖。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辅助线进行读帖的方法,如四点定位、布白均匀、中宫紧
收、重心平稳、左收右放等,教师与学生已经基本形成默契,此方法也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了保证。但是,有部分学生对汉字整体字形结构与点画细节特征的把握不到位,读帖能力有待提高。3.书法习惯之临帖。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从一个字的笔画占格、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初
步掌握毛笔临摹的基本方法,较熟练地书写楷书基本笔画,能够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的变化;部分学生还不能处理好由米字格向方格的过度,很难控制汉字的大小和位置。4.书法习惯之评改。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运用辅助线进
行自评、评他的能力,能够做5到先动眼、先动脑、再动手,能够做到每临写一遍均有改进和提高。少部分学生在读帖和临帖过程中,心眼手不能合一,需要多练习多积累。教学方式:讲授法、示范法、指导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等电教多媒体辅助手段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字、书写用具、作业纸、作品纸教学目标(七要素)基本目标:1.观察、分析“慶”字,体会书写要领和结字规律。2.从中宫紧收、左收右放、布白均匀等方面临摹
“慶”字。高级目标:1.掌握“慶”字结构特征,反复临写,反复评改。2.临摹、欣赏经典碑帖提高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技术目标:1.巩固、强化书写习惯和正确的执笔方法、书写方法。2.掌握“慶”字基本特征,反复
读帖,反复临摹。艺术目标:1.掌握“慶”字的笔法特点,体验“慶”字的点画美、结构美。2.集字创作“吉慶”,感受书法创作的乐趣。文化目标:1.了解“慶”的字源演变和“吉慶”相关文化。2.知道不同书体的“慶”字,感受不同书体的意蕴美与仪态美。教学重点:1.从布白的角度,解决横向笔画、纵
向笔画的布白均匀。2.把握撇与捺的空间位置关系。教学难点:中宫紧收、左收右放的适度把握。问题框架(可选项)6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你知道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吗?诗文中第一个字是什么?2.渗透文化感知慶字:你对“慶”字了解多少呢?3.自主学习体会要领:你能够运用辅助线读帖法分析“慶”字结构特点
吗?4.自主学习提升理解:你能够理解老师的示范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吗?5.拓展延伸渗透文化:欣赏不同书体的“慶”字,说说你的感受?6.课堂分享树立信心:交流分享,深化情感,你的收获是什么?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与温故知新
1.配乐吟诵,激发兴趣《闻衍孙恪得举》宋.姜特立()事联翩走四邻,吾家门户一番新。明年双上青云去,为汝山园作主人。2.解谜:慶3.调动学生积极性:出色完成书写的同学有机会与老师合作完成古诗作品听诗文,猜字谜,理解字义初步感知:慶指可喜可贺的事,有德、善、祝贺之意诗词
与书法整合,渗透文化;增加学书趣味性。书法作品2分钟新知传授与渗透文化组织学生了解“慶字知多少”了解慶字字源、书体演变了解字源、书体演变,渗透文化ppt2分钟7了解简体楷书“庆”的由来学生实践与分享交流1.复习旧知,引入
新知指导学生读帖、临摹、背临2.出示慶字,引导欣赏3.组织读帖,指导试写4.组织交流,归纳总结1.课前练笔,尝试背临巩固复习欧体字的结构要领2.欣赏提高,增长学识书法文化引领,欣赏不同书家、不同书体“慶”字,感受“惟妙惟肖”的慶和“千姿百态”的慶3.辅助线读帖,初步感
知辅助线读帖:读“五点”、读布白、读中宫、读字势、读主笔、读重心、读大小、读收放4.交流体会,分享收获复习引入为“集字成篇”作铺垫;拓展视野,提高艺术鉴赏力ppt8分钟8拓展提高与作品展示1.指导临摹,强化要领布白均匀四点定位中宫紧收重心偏左主笔突出左收右放巡视
指导,个别示范,随时及时发现问题,如:执笔姿势、书写姿势、用墨习惯、观察习惯、书写速度等2.组织展评,交流提升1.临摹书写,掌握规律出现问题辅助线分析图一图二图三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横向或纵向布白不均匀(如图一);左收右放特点
不清晰(如图二);中宫没有紧收(如图三),利用辅助线读帖法依据范字评改,直到发现特征,找出规律,再进行临摹。2.展评提高,树立信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质疑中养成探索精神,在实践中提高书写能力书写用具18分钟93.指导创作,培养情趣3.
作品创作,感受乐趣(1)了解“吉慶”含义(2)欣赏教师作品(3)尝试创作10分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辅助线评价、对比评价、教师讲评、学生互评、摹比自评10评价量规:评价等级评价内容好较好待努力评价教师学生自我基本笔画能够准确、规范地书写基本笔画;准确地把握笔画的起始位
置;笔画变化特点突出。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清晰;笔画的起始位置较准确;笔画形态比较准确、规范。笔画形态基本完整;笔画的起始位置不准确;笔画粗细变化不明显。字形结构能够准确地把握“慶”字形结构,做到布白均匀、左收右放、中宫紧收。能够比较准确地书写“慶”字,结构特
征比较明显。字形、结构特点不明显。书写习惯能够运用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进行书写;准确地运用辅助线读帖法分析“慶”字书写特征。能够运用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进行书写;辅助线读帖法运用恰当。偶见书写姿势变形;辅助线读帖法有待训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课教
学设计辅助线读帖、讲练结合、集字创作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完成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端端正正、安安静静,又能够高高兴兴地进行书法学习;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充满实效性;学生的读帖、临帖和集字创作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1.技能训
练,突出学生主体性。《一课一字——“慶”》教学设计在鼓励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学——“慶”生学习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发现为线索,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促
使他们发现和感悟“慶”字点画之美、结构之美;学会探究和掌握“慶”字的结构规律;学会11发现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讨论中深化认识,在质疑中养成探索精神,在运用中实现能力的提高,在合作中反思中成长、收获,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2.传统文化,渗透增强民族
自豪感。书法艺术,即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的“根”。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课一字——“慶”》教学设计注重以书法课堂为载体,弘扬书
法艺术,渗透传统文化,释放学生的爱国情怀。设计中以经典碑帖《九成宫醴泉铭》为范本,结合文字演变历史、不同书体集字欣赏、书法创作常识介绍等内容,将书法与诗词整合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又进行了人文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任务驱动提高教学实效性。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
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既定任务展开教与学,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更好地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围绕一个个具体任务进行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教学内容完成任务的过程;在任务式驱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展开
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更利于学生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