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美版小学书法五年级上册《读碑赏帖:王羲之《兰亭序》》教学设计2.doc,共(6)页,3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14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读碑赏帖:王羲之《兰亭序》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及对于书法的传承。2、过程与方法: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赏析课中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书法这一种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让学生能够了解
书法,掌握基本的赏析方法。二、教学重点1、了解兰亭序的创作过程及其笔法特点。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或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性教学设计。三、教学难点1、注重协作学习。2、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
建构知识提供各种信息条件。四、课前准备舞台剧的内容有:王羲之6岁时窃取父亲王旷枕边的蔡邕的《笔论》视频展示:成语《入木三分》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出示乌衣巷图片。老师问:有没有谁知道:乌衣巷在
哪儿?学生1:乌衣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学生2:南京又称建安,是六朝古都。老师:两位同学说的非常棒。老师这儿啊,有一首关于乌衣巷的诗。有谁能朗读一下吗?齐读。老师:在这首诗里,有两大姓氏,你们能帮我找到吗?学生:王谢。老师:有没有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里的“王谢”?学
生:这首诗讲的“王谢”是在东晋时期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曾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弟子为“乌衣郎”。老师:还有没有谁需要补充一下?学生:王导作为东晋十分先和的家族琅琊氏,且王导作为王羲之的叔父,王羲之后来的成就,与王导的指点有很大的关系。老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踊跃的回答。今天我
们要来认识的就是东晋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2、学生课前查资料,汇报: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职称。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历任秘书郎,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使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3、老师:好了,我们已经对王羲
之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为我们来讲述一下,王羲之小时候的故事呢?《窃读记》王羲之6岁时,窃父亲王旷枕边书。王羲之六岁时,在家里找书,结果在父亲枕边发现了,东汉蔡邕《笔论》,父亲发现后,
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问了一句“尔何来窃吾所密”。王羲之央求他的父亲把《笔论》赠予他。通过刻苦学习,后来让王羲之爱上了书法。老师问:感谢同学们的讲述,分发奖品。通过这个故事,请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说说。学生评价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见王羲之在年幼时就很爱习书法。学生评价2:这让我想到了李白《铁杵成针》故事,学习贵在坚持。4、老师:六岁的王羲之真是一位好学的孩子,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向王羲之学习,大家说好吗?学生:好。5、老师:通过同学们的
表演,让我们知道了,小王羲之就很好学。接下来的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羲之是不是一直都是那么酷爱书法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吧!6、展示视频:王羲之初露锋芒,成语《入木三分》。老师:那我们从王羲之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1:王羲之厚积而薄发,最终
声名鹊起。学生2:学习不能临时抱佛脚。学生3:由此得知学习在于积累,在于平时的学习。老师:是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王羲之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自己的努力造就的。7、老师:王羲之23岁时
,担任了右军将军,王羲之的字逐渐摆脱了汉魏的笔风,自成一家。7、欣赏《兰亭雅集图》边播放图片,老师请一位同学介绍《兰亭序》的基本情况。同学介绍: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集会,
虽然没有丝竹伴奏,但以流觞饮酒,畅需衷肠,其中二十六人赋诗三十七首,众人决定将诗汇集成册。王羲之被公推为诗集撰写序文。此时的王羲之已然微醺,只见他握笔展纸,如江倾湖泻般一挥而就,记叙了兰亭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并发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叹。问学生:你对于《兰亭序》,
还有什么其他的了解?学生:《兰亭序》的字体是行书。学生2:据传《兰亭序》真迹被作为唐太宗的陪葬品埋入坟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的,都是摹本,以钩摹精良的“神龙”本最著名。请阅读书上第20页,我们怎么样评价“神龙本”?学生答:“神龙本”不但墨色浓淡润燥自
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笔画间的连带,甚至破笔的分叉也极其逼真。(展示“是”“幽”“畅”“类”)老师评价:是的,《兰亭序》笔画遒劲,虽如游细丝,却力透纸背,笔笔呼应承接。8、出示“之”字。《兰亭序》中,全篇一共是28行,324个字,其中,光是“
之”字就有20个,每个字都写的不一样。现在请同学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出示图片,通过视频播放。我们怎么样来评价这些字?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学生1:我发现每一个“之”字都写得不一样,各不相同。学生2:虽然是一个“之”字,但是变化多端,让人看得心旷神怡。学生3:
同样一个“之”字,结构多姿,变化丰富。教师总结:这就是王羲之书法的精妙之处,相同的字有不同的写法,即使是同一个字,相同的方向的笔画也力求有所变化。9、老师出示两张名家书法作品,①钟繇《宣示表》楷书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②米芾《苕溪诗
卷》行书特点:如行云流水,上下贯穿,力求和谐通过欣赏各种字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各种字体的认识和了解。10、老师展示作品:“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让学生感受行书的美。11、拓展训练①实践活动:将《兰亭序》中相同的字剪出再贴到
一起,然后欣赏与临摹。②还可以把兰亭序的字集在一起组成诗词、对联。《窃读记》舞台剧小王羲之在外玩耍,觉得很无聊,然后偷偷的跑进父亲的书房,在房里左翻翻右翻翻,想找点什么书可以看一下。就在自己手足无措的时候,坐到了父亲的床上,手一伸,结果在父亲的枕头下发现了一本蔡邕的《笔论》,自言自语的说:
“这应该是一本好书吧。”于是偷偷把书拿到了池塘边,径自看了起来。正在王羲之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父亲下朝回来,走到王羲之身边,微笑着说道:“尓何来窃吾所密?”王羲之说道:“父亲,这是本书,我觉得对我的书法很有帮助,它主要讲的是写字的章法。能让我看完吗?”父亲笑着说:
“我原本是准备等你长大了,把这本书给你的。”王羲之顿时向父亲鞠了一躬,说道:“请父亲现在就赠予我吧!我一定会更加勤练书法。”父亲说道:“好的,既然我儿那么喜欢这本书,那么我就送给你了,希望你能学有所成。”于
是,王羲之就更加勤奋练习书法,让自己的字,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