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晋人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 上下结构——上短下长》教学设计3.docx,共(13)页,669.36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07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培训与展示活动方案小学·书法《上下结构——上短下长》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上下结构——上短下长》学科书法学段小学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软笔书法;颜体楷书;字形结构教材晋人2011课标版1.指导思想与理
论依据1.指导思想:依据北京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它传统文化教育。”www.遵循“软笔适古,硬笔适今”的原则。本
节课选取颜真卿《颜勤礼碑》例字为基本内容,让每个孩子掌握上短下长结构的字的特点,增强学生书写技能,锻炼临摹、分析的能力。2.理论依据:书法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突破口。几千年来,书法的学习方法不外就是通过对中国经典
碑帖的临摹,得以继承和传播。临摹的目的就是从结构到笔画与古人求同求似。根据“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的原则,首先强调提高眼的观察力,然后才是手的表现力,只有“察之者尚精”,才能“拟之者贵似”。本课,在数字化设备的帮助下,通过“分析概括法”,有效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力,再通过“演练法”,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而提高学生手的表现力。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重点是学习汉字结构的一般规律,前半部分主要学习和研究“上下结构”的汉字的结构规律。本课
重点学习上短下长的合体字“晨、蜀”等,其共同特点是上短下长、上窄下宽,但这两个字又各有自己的特点。观察、分析例字时要把各自的特点作为重点。精准临摹上短下长的字的要点一:找到大约落在整个字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的笔画。要点二:下半部分
比上半部分宽,主要表现在哪些笔画上?“晨”与“蜀”上半部分的“日”与“四”最后一笔横画都是落在大约整个字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的笔画。“晨”的撇画与捺画要舒展,“蜀”的撇画伸展出来,“虫”靠左写且被包围,整个下半部分非常饱满。
•学生情况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观察、总结、表达以及临摹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可以准确辨认结构特点,但是对结构的理解并不深入,对结构的准确书写存在困难。所以本节课以引导学生分析书写要点,总结观察方法为重点,达到对“晨”与“蜀”的精准临摹,通过讨
论类比的方法,可以对上短下长的字的分析举一反三。•教法与学法学法本节课,学生通过讨论法、类比法总结出上短下长的字的两大特征;通过演练法熟练掌握观察方法;通过练习法提高书写技能。教法本节课,教师通过讲授法、归纳法引导学生分
析观察上短下长的字;通过演示法、示范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的方法提高书写技能。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上短下长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会例字“晨”的写法。•尝试书写“蜀”与其他上短下长的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概括上短下长的字的特点锻炼观察、
总结能力。•通过临摹练习掌握分析上短下长的字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更深刻体验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2.养成善于观察、总结的良好书写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析上短下长的字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析:《上短下长的字》这一课以“晨”为例字分析、掌握上短下长结构,
旨在提高眼的观察力,提炼分析字形结构的方法。教学难点精准临摹上短下长的字“晨”与“蜀”。教学难点分析:在相关观察、分析方法的指引下,发现与总结“晨”与“蜀”的书写要点,并且精准临摹。教学流程示意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巩固复习笔画•练习笔画:巩固基本笔画横折钩、撇、捺的书写。练习书写基本笔画。进入书法课状态,为新授做铺垫。认识上短下长的字•出示上短下长的字提问:谁能告诉大家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提问:同为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的长
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问:你能为这种结构起个名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短下长的字”。答:上下结构。答:上半部分短,下半部分长。答:上短下长。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总结概括。(二)查找上1.欣赏视频与
图片:让学生探索分析与实践短下长的字1)播放学生参观“石渠宝笈”的视频。2)播放作品图片清代陈邦彦的小楷作品《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轴》。观看视频。欣赏图片。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培养其热爱古代书法艺术的情感。2.查找上短下长的字:节选了六个局部分别分给六个小组欣赏,找出符合上短下长
的字。(见附件)提问:你找出了哪个上短下长的字?预设:概括错字结构,与拿出作品片段欣赏与查找。答:最、岸、矣、色、農、景。。预设:回答错误。让学生自主查找上短下长的字,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本节学的不同,以后的学习中再详细分析。分析上短下长的字的特点1.分析上下两部分的高度:四个同学
一桌进行一分钟讨论。提问:上下两部分在整个字的高度分配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总结:经我们讨论研究发现上短下长的字,特点一:上半部分大约占整个字高度的三分之一。小组讨论这些字在高度分配上的特点。答:上半部
分大约占整个字高度的三分之一。听讲、思考。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问题,培养合作能力,锻炼观察能力。2.分析上下两部分的宽度:1)提问:上下两部分,在宽度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还是分组讨论半分钟。2)总结:经我们讨论研小组讨论。答:上窄,下宽。听讲,思考。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问题,培养合作能
力,锻究发现这几个上短下长的字特点二:上窄,下宽。炼观察能力。书写上短下长例字颜体“晨”1.学习“晨”的写法:1)PPT展示颜楷“晨”,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其字形结构得出书写要点。2)示范“晨”的写法,同时,带领学生复述“晨”的书写要点。3)练习书写“晨”两遍,台下分组
指导示范。(3分钟)4)展示两个学生作品,找其他同学评价,从两大书写要点评价。5)再次练习书写两遍。观察PPT例字。听讲、思考。一起分析字形结构。观察示范,一起复述“晨”的书写要点。拿出练习纸,临摹练习。欣赏与评价作品。临摹练习。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晨”的书写要点。
及时练习且评价,强调例字“晨”的书写要点。2.总结观察方法:①找大约落在整个字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的笔画。②找下半部分体现宽的笔画。思考,听总结。总结观察方法,举一反三。自学颜体尝试分析“蜀”1)“蜀”,PPT展示。四听讲观察PPT。及时巩固观察“蜀”个同学
一组,利用观察方法,讨论“蜀”的书写要点。3)PPT展示书写要点。4)学生临摹练习书写“蜀”三遍。(3分钟)讨论“蜀”的书写要点并汇报讨论结果。观察,思考与临摹练习。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练习与总结书写练习与评价总结1.书写练习:1
)请拿出书写纸,完成三字作品,要求前两个字分别是“晨”和“蜀”,第三个字为上短下长的字即可。2)展示,总结书写情况。书写练习。评价,听总结。巩固练习并且练习运用观察方法。2.总结结构特点与分析方法:1)我们今天学习了上短下长的字。提问1:
它们有两个共同特点是什么?2)我们还学习了观察字形结构的方法。提问2:答:上占三分之一;上窄下宽。答:①找大约落在整个字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的笔画。②找下半部分体现宽及时巩固复习知识点。观察上短下长结构的字的方法是什么?的
笔画。3.观看视频欣赏观展后的视频,总结看展情况。观看视频。回归展览,培养书法兴趣。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能否准确书写“晨”?能否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分析上短下长的字?学生自评教师评价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
-500字数)本教学设计在开始与结尾都密切结合故宫观看展览之行,充分结合书法界时事,培养学生关注书法时事的好习惯;本节课“查找上短下长的字”环节选取本次“石渠宝笈”展的作品为查找对象,熏陶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操;本节课还设计学生讲解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本节课在详
讲“晨”的写法之后,总结观察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学“蜀”的写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在练习书写环节设计书写本节课讲解之外的上短下长的字,及时运用所学方法巩固练习,锻炼学生的自我观察、
自我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