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二次函数y=a(x-h)2 k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5-九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docx,共(3)页,53.02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0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30.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与性质》是初中数学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
性质,以及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一次升华,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应用》的预备知识,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
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能根据图像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己作函数图像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并且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对比、发现、概括
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函数图像,认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中的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勇于探索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上述教学目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根据图像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尤其以抛物线的对称性更为重要。教学难点:对二次函数增减性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根据上述学情和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启发引导、归纳总结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为主,老师主要通过演示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在教学中让
学生自己去画图像,讨论研究函数的性质,以抢答及撕名牌提问的形式与学生互动,通过图表类比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2、学法: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练习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大部分学生完成是没有问题的。学生根据所画的图像认识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以及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坐标等性质,再通过画其他几个函数的图像,小组对比、观察、讨论、归纳得出函数y=ax2的性质,体验从特殊的一般的数学探索规律,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2、阅读课本29页内容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画出二次
函数y=x2的图象(2)若将y=x2的图像沿着y轴对折,y轴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吗?(3)y=x2的图像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那么它的对称轴是哪条直线?(4)y=x2的图像有最低点吗?如果有,那么最低点的坐标是什么?3.学生讨论4.学生展示答案5.再次让学生体会画图并且总结
图像的性质,引出抛物线的概念6.检测练习7.视频结束六、教师小结七、布置作业八、附: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反思一: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我的优点主要包括:1.教态自然,能注重身体语言的作用,声音洪亮,提问具
有启发性。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3.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尤其是能用电子白板突破重难点。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够。小组讨论过后是以个人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的,没有将个人与小组有效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