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8. 田间的精灵》PPT课件1.ppt,共(19)页,3.15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96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课田间的精灵(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预期效果一、教材分析造型·表现领域学习活动一:采集合适的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的方法,
制作几件小动物或小人儿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趣味联系技术手段:捆扎、编织制作手法:穿插、分支、弯曲、插接删除增加二、学情分析夷陵区农村风景学生生活的环境编织三、教学目标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总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
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学段目标: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
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1、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2、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3、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
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材料,用捆扎、编织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造型的小动物或小人。难点:在制作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种制作方法,做出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立体造型。
五、教学方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范例分析法、讲解法、赏析法,在这个过程中还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媒体演示法辅助教学。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法等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技法应用于编织制作中。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1、感知草编,加深了解尝试探究,掌握方法二次尝试,完善作品展示交流,评价提升教学延伸,开拓视野六、教学过程1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此环节设置目的是:通过精美的稻草人艺术节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的导入新课。第二环节:感知草编,加深了解(6分钟)介绍草编工艺
的视频认识各种材料六、教学过程2第三环节:尝试探究,掌握方法(10分钟)六、教学过程3自学探究、尝试制作、反馈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微视频展播,解决动态问题第四环节:二次尝试,完善作品(15分钟)1、欣赏民间艺人和同学们
的作品,分析增加情趣的方法。2、出示任务,学生二次创作。六、教学过程4第五环节:展示交流,评价提升(5分钟)六、教学过程5组评、全班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作品,评选出最精美和最有创意的作品。第六环节:教学延伸,开拓视野(2分钟)六、教学过程6图片展示
各种草编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将做学运用到生活中去,以此来装点和美化自己的生活。七、板书设计田间的精灵八、预期效果100%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草编制作的学习和实践活动。95%的学生能采用各种草材,与同学合作制作出各种造型的小动物或小人的立体造型。60%的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与
联想,创作出造型生动、富有情趣感的精美作品。100%的学生能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草编,从而更加热爱草编、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