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6.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7.docx,共(3)页,22.48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95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陵兵马俑的产生时间及相关背景,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能用语言分析品评兵马俑的雕塑风格及艺术特色。2.通过赏析、讨论和探究,领悟兵马俑雕塑的特点,逐步提高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3.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拓宽视野,感悟雕
塑艺术的生命力,养成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能用语言进行品评鉴赏。【难点】学生对秦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文化的艺术感受理解程度。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展示法、提问法等。四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铅笔、素描纸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3分钟《古今大战秦俑情》片段,激发学生兴趣,放映结束提出问题:秦陵兵马俑给大家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总结发言:兵马俑体现出威严的
、英勇的武士形象。顺势引出课题——《秦陵兵马俑》。(二)直观感知教师展示秦陵兵马俑普通士兵和军官以及车兵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普通士兵和官员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通过什么特征进行区分的?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予以鼓励。
总结出:普通士兵衣饰较简洁,官员衣饰较华丽,通过头饰和铠甲来体现的。教师引申补充车兵因为要驾车所以没有护肩的知识点。(三)具体分析教师继续展示车兵、普通士兵、军官的头部和铠甲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将其一一对应连线。
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资料围绕:秦陵兵马俑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出于什么目的被制造?进行讨论。讨论完毕总结并发言:兵马俑出现于秦朝,是秦始皇死后随葬的人形俑,为了歌颂秦始皇的个人功绩。真实的兵马俑与真人等高,极其壮观。(四)巩固提高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明确创作要求。同
桌两人为一组,用陶泥选择一个身份塑造一个兵马俑。塑造结束后倡议全班把制作的兵马俑按照秦陵俑坑排列方式排列在讲桌上。鼓励学生自愿担当秦陵兵马俑导游,为大家讲解兵马俑的知识。(五)小结作业教师以提问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重点。提出问题:秦陵兵马俑如
果上颜色应该是什么颜色?学生思考,激发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上课时给制作的陶俑上色,并提醒收拾卫生。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