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DOC
  • 阅读 2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80.500 KB
  • 2022-1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doc,共(5)页,8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9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数据的分析--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源于冀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3.1加权平均数”。统计活动的几个环节中,数据的分析是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基础之上进行的,是统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平均数是

最常用、最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与中位数、众数相结合,通过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体现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因此平均数(尤其是加权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节内容是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整理数据的后继学习,

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础,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

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

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公式,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2.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代表,体会平均数作为一组数

据代表的优势和缺陷。(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过程,能利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算术平均数、加权平

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3.理解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意义和作用。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求加权平均数.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

自已的身高吧,请两个同学前面来报一下自己的身高,并求出平均身高?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怎么求?其中有10个人身高相同,又怎么求,有没有简单的做法?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

平均数.活动二:解释运用,形成概念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788573乙738

08283提问1:如果这家公司想找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那听、说、读、写成绩按多少比确定?如何计算平均成绩,说明你的方法。提问2:如果公司要招聘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那听、说、读、写成绩按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

看,应该录取谁?12...nnxxxx活动三:解释运用,形成概念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如上题解提问2中平均数79.5称为甲选手的加权平均数;其中2、1、3、4就是甲选手听、说、读、写各项得分的权!活动四:合作

交流,深化概念提问3: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强的翻译,可以按照听、说、读、写成绩怎样的比赋予它们权,计算甲、乙选手两人谁被录取?与上述问题中的提问1,提问2相比较,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活动五:指导应用,强化新知例1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

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演讲内容(50%)演讲能力(40%)

演讲效果(10%)A859595B958595请确定两人的名次.活动六:指导应用,强化新知思考:此问题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谈谈你对权的作用的体会.活动七:指导应用,

强化新知112212nnnxwxwxwwww反思:(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从加权的角度看,算术平均数的权相同,为1:1:„:1.(2)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例子吗?活动八:练习反馈,巩固新知1.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表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同学同学1同学2同学3平均分得分60801002.一次数学测验,有一个小组得分如下表,此时这个小组的数学测验平均分还是上题中的答案吗?该如何计算呢?得分6080100平均分人数352活动九:反思小结,自我完善1

.一个“权”的意义: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2.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活动十:学生练习,巩固提高1、某公司欲招聘公关人员,对甲、乙候选人进行了面视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候选人测试成绩(百分制)测试笔试甲8690

乙9283(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nxxx,,,21nwww,,,21若n个数的权分别是则:12...nnxxxx112212......nnnxxxxnnnwwwwwxwxwx3212211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活动十一:反思提炼,自我完善请你设计一种求本班同学平均年龄的方案。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角色的定位应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

学习的素材和机会,与学生共同研究.本节课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归纳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方式,遵循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1.提供恰当的情境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计算平均分入手,以问题串

的方式为引导,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再次感知——充分感知的经验积累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理念.2.展现学习的过程理解并会计算加权

平均数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想突出重点,感受“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这一前提条件必不可少,在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反复感受,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建构.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配以观察、归纳、猜想、验

证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3.选取恰当的例题例题选取时将教材里的例题作为探究问题进行设置,而将书本练习作为巩固练习,只找不算,加深对“权”的认识,同时补充的例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两个问题紧紧相扣,目的清晰,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体现了新知与旧知的比较,并为拓展延伸做好

了铺垫.4.关注认知的方法加权平均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要深入理解它,方法与方向很重要.教师的设计渗透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如:权有哪些表现形式?怎样在问题中找到影响数据的因素?怎么去认识权的意义?怎样计算加权平均数?怎样对结果做出判断与预测?在这个具体到抽

象,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他们提炼出了今后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会思考.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会思考.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