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6.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3.doc,共(2)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95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6课秦陵兵马俑教学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并能仿照考古人员绘制的线描图绘制一幅兵马俑线描图,体会兵马俑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艺术特点。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难点:通过照片或者实物,仿照考古人员的方法绘制衣服兵马
俑的线描图。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纸质图片。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播放音频(学生录制)2.陈述史实:1974年3月,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二、考古流程1.调查阶段勘察地形地貌——文化层的保护
——取得许可证2.发掘阶段发掘现场视频——发掘注意事项——学生尝试挖掘研究分析:证据一:材质为陶泥(原始社会有实用器具——秦汉成熟品种多——春秋时期衰落)证据二:作用为陪葬或纪念。丧葬文化:奴隶制社会时期流行陪葬,秦汉实行厚葬,出现替代物——俑。纪念意义:原始社会时期的洞窟画。证据三:秦汉
时期战争代表人物:秦始皇、汉武帝。3.整理阶段仿考古人员描绘兵马俑观察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头、颈、躯干、四肢组成。学生尝试给陶俑添画服饰。证据四:写实的艺术风格(秦汉对比)4.陈列阶段记者采访新闻历史上的今天(视频)三、拓展阶段1.秦始皇历史博物院的介绍2.秦始皇兵马俑手指被盗新闻及进
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