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美版】(杨力)四年级下册《第4课 点彩刻纸》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22.392 KB
  • 2023-03-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美术【人美版】(杨力)四年级下册《第4课 点彩刻纸》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人美版】(杨力)四年级下册《第4课 点彩刻纸》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人美版】(杨力)四年级下册《第4课 点彩刻纸》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人美版】(杨力)四年级下册《第4课 点彩刻纸》教学设计1
美术【人美版】(杨力)四年级下册《第4课 点彩刻纸》教学设计1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美术【人美版】(杨力)四年级下册《第4课 点彩刻纸》教学设计1.docx,共(10)页,22.39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80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乡土诗人刘章所作的一篇散文。走进这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副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画面:秋凉以后

,乡亲们不约而同摆搭石,忧人之忧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几幅画面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学情分析: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

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

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

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乐)上节课,孩子们初步学习

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

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搭石,齐读)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

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二、通读课文,了解搭石1、请再次浏览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后汇报)

主要内容是什么?(生汇报后相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2、孩子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再次问: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师再

打问号。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自由说)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什么是搭石?(生齐读相关句子)是啊,这些平整方正

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读句子)5、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

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6、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

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

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一)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1、学生谈体会,引导学

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感悟家乡老人的可亲可敬,(生谈体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鼓励:你学会了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棒!2、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①老人踩到了不稳

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②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③满意离去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生谈体会)。鼓励:来,带着体会一起读(齐读)这种无私奉献的美的确构成了——(

指板书,生齐读)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能恰当的运用关联词,这样会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二)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当学生读到这段话,并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体会时,鼓励:这个多音字你读得真准,我们来给它组组词。2、孩子们,这些句子中

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确很美,尤其是“人影绰绰”这个词,(贴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自由说)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指名说)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

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个别读)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说,

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

,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

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三)研读重点三

:“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

同学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2、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

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

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

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

生动笔写后,交流)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四、回归课

文,整体感悟1、刚才我们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弄清了第二个问题,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谐美、心灵美。让我们再次回味回味。师引读: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便会(课件出示)搭石体现了乡村的自然

美。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瞧,上了点年岁的人(课件出示)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和谐美(课件出示)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又描绘出一种谦让美(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课件出示)是呀,这些看得见的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

让作家刘章爷爷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不是的)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

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

-。)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4、小结:(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

许多多像搭石一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5、升华延伸: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

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五、布置作业: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2、召开“寻美交流会”:交流自己的小练笔,大家互

相评价、交流、学习。板书设计:21搭石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词语卡片一学习方法卡片一词语卡片二学习方法卡片二词语卡片三学习方法卡片三教学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