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doc,共(4)页,2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7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第22章四边形复习课共2课时第1课时教材分析知识与地位四边形是历年来中考的必考内容,题型分布较为灵活,经常以选择、填空、计算和证明题出现,难度跨度较大,有简单的的送分题,也有作为压轴题出现。尤其是特殊四边形与
动点问题结合,与函数结合,以及隐圆问题,经常作为压轴的素材出现于试卷中。因此,四边形的内容是复习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考点分析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2、三角形的中
位线的应用3、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本部分内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学情分析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经过两个多月的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四边形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的弱点,其中折叠问题是学生已
有知识体系中最薄弱的地方。教学难点典型题规律的归纳和应用学习目标学科维度1.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回顾,进一步复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并形成知识体系,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专题归纳,掌握做题方法规律,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中考导入明确目标(3分钟)1、创设氛围,激励评价2、中考点拨考点梳理真题链接考察频率中考点拨让学生知道本专题在中考中的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2017年25题11分2016年13题2分2015年22题10分高频
三角形中位线2017年17题3分2015年15题2分2014年2题3分高频矩形性质与判定2017年18题3分2016年6题3分2015年16题2分高频3、出示复习目标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5分钟)(1)展示学生课前梳理的知识树(2)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把自己梳理的内容再次记忆,准备检
测三、摸底测试发现问题(15分钟)学法指导:1、完成自测,小组长统计汇报错题。2、组内讨论解决个性问题,提出共性问题班内展示解决。四、典题剖析(20分钟)专题一: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典题分析摸底测试5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
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点D重合,折痕为EF.若AB=4cm,BC=8cm,(1)求DF的长度(2)求重叠部分△DEF的面积题型、分值,提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引
导学生关注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规范答题的技巧3归纳总结:(1)折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轴对称变换,折痕就是对称轴,变换前后两个图形全等。(2)在矩形的折叠问题中,若有求边长问题,常设未知数,找到相应的三角形,用勾股定
理建立方程,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变式训练:追问:在上题中EF的长度是多少?专题二: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判定的综合应用典题分析摸底测试6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AB中点,点F在CB的延长线上,且EF∥BD.(1)求证:四边形OBFE是平行四边形
;(2)当线段AD和BD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OBFE是矩形?并说明理由.归纳总结:像这样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添加条件变矩形、菱形、正方形的题,只需要牢记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需要什么条件证什么条件即可。变式题目易于学
生对折叠问题的灵活应用小组代表展示,全班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师及时点拨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4变式训练:(安顺中考)如图,DB//AC,且D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C,E是AC的中点.(1)求证
:BC=DE;(2)连接AD,BE,若使四边形ADBE是矩形,则在三角形ABC中添加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1、小结(学生自由谈收获。)2、完善知识树3、作业:把试卷补充完整盘点本节中考考点类型,总结方法规律,更好应对中考。板书设计四边形复习课专题一:矩形中的
折叠问题专题二: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判定的综合应用清晰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一目了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