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教学设计3-八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doc,共(2)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7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函数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现实世界中,到处都有变化的量,函数是表达现实世界中数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数学模型。本节课是用变化的观点研究量,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在对变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它是两个
变量之间关系的积累和升华,是对问题背景的抽象与概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及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模型,感受变量与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
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学习本节要注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思考,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可以任意取值吗?二、探究(
一)大家谈1、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能不能任意取值?2、结合书上66页“大家谈谈”,谈想法。(二)试一试1、当x取何值时,下列函数式有意义?y=3x+124xy4xy2、儿童节的时候,每人发2颗糖果,总
人数x与总发的糖果数y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其中人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三)练一练总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自变量去任意实数;是分式,分母不等于0;是二次根式,被开方数
大于等于0。(三)例1: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底边BC长为y,腰AB长为x,求:(1)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腰长AB=3时,求底边y的长。想一想:当x=6时,y=10-2x的值是多少?对本例有意义吗?当x=2呢
?变式训练:例1: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底边BC长为x,腰AB长为y,求:(1)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腰长AB=3时,求底边x的长。三、随堂练习:多媒体展示,学生分组抢答。四、课
堂小结学生谈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A组、1;B组、2.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