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综合与实践二 最优化种植方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doc,共(6)页,37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6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最优化种植方案课时1教学目标1.巩固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通过对图形中点阵的分析,发现点阵的排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探究规律和验证规律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三种种植方案是本节的重点[来源:.Com]难点:等边三角形排列法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分享故事《田忌赛马》(导语)《田忌赛马》的故事使我们受到启发,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答案。现在绿
化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明的爷爷为了支援绿化,想培育一种小树苗...二、新课导入:问题:有一块边长为9.9的正方形田地,计划栽种某种小树苗,要求如下:1.树苗的株距(每两株植物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2,地边上可以栽种,但不超过地边。如何栽种可使树苗的株数最多?学习方
式:自主探究思考方法一:株距1.1m,每行可种10棵,可种10行,共100棵。(利用几何画板动画展示种植方式)(启发语)同学们很快想到了行列种植法,株距尽可能的小,有可能多种一些,还有其他方法吗?随时鼓励不同意见,分析合理性。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并将结果展示给大家,老师巡
视,辅导,及时追问,补充。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同学们能想到,以口答的形式展开。方法二:对角线排列法:对角线的长度为29.9>14,含有14个1m,首尾共种15可,边界长9.9m,898.927<9.9,因此边
界上含7个2,可种8棵,每条平行于对角线的线段上依次可种13棵,11棵,9棵,7棵,5棵,3棵,1棵,(13+11+9+7+5+3+1+)×2+15=113棵。方法三:等边三角形排列法(师生共同完成探究,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分析腰长为1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边长为1m的等边三角形面积
的大小和组合形式,分析行高和水平株距。直角边长为1米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__0.5___平方米。边长为1米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_约是0.4330平方米<0.5平方米。第二种方法稍有难度,放手让学生研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方法大部分同学想不
到,教师提示,师生共同完成。IJ9.99.99.99.9BACB为第一行第一棵,C为第一行第二棵,A为第二行第一棵,∆ABC为等边三角形第一行从B开始,株距为1,可种10棵最后余0.9m第二行比第一行错后半米,也可以种10棵,最后余0.4m
第三行同第一行……以此类推,可摆满12行,宽度为m,约为9.526m。可种120棵.(利用几何画板动画展示种植方式)拓展思维:第一个方案的空隙能否再多种?开拓思路,鼓励2311三、专题简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下面的问题:完成一件事请,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的时间最少
,效果最佳。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称为极值问题,以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最优化问题”。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这个研究领域的领路人。旁白:华
罗庚简介华罗庚老师的《统筹安排》曾编录在语文课本中,介绍了如何在最短时间完成烧水沏茶。四、交流与反思:谈本节课的收获。五、教师寄语:数学属于生活,-------是多彩的,有趣的。青春属于我们,------是成长的,有梦的。借助华罗庚的一句话我们共勉:“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六、课后作业:探究、思考。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对“最优化”问题产生兴趣,同时为今后学习函数中极值问题做好铺垫。借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体会我国在“统筹”领域的重大成果和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重大意义。拓展思维。1、当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时,
可以种120棵?答案:当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时,可以种120棵?当边长(a米):9.526<a<10,都可以种120棵。当长(a米):9.526<a<10,宽(b米):9.5≤b<10m时都可以种120棵。2、写一篇生活中最优化的案例报告。七、板书设计一、问题情境二、解决方案1
、行列种植法2、对角线种植法3、等边三角形种植法三、交流反思四、课后作业多媒体播放讲解练习9.99.99.99.99.929.99.99.99.9BC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在授课中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实践与抽象的
理论知识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探究种植方案这一环节时,方案一,虽是重点,但难度不大,采用了独立思考的方式,不止达到了预期效果,同学们还想出了101棵的种植法;方案三的探究是难点,几何画板动画的引用,很形象的疏散了难点
,受到这一方案的启发,学生思维瞬间产生灵感,得出了“组合法”,虽说解答出错了,但同学们灵活、认真思考的态度还是超出预料的。3、在拓展总结环节,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不足之处:分组练习中再多分几组,有的同学动手机会不多,短短的课堂意犹未尽,可在辅导课上多动手实践,再次体会各个方
案的合理性。总之,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我们要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教师只要设计好教学
环节,使学生感兴趣,能主动观察、猜想、推理,顺着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出要学会的内容,这样教师则真正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而学生也就由观众变成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