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四下《19、电脑美术——你追我赶》教学设计1.doc,共(8)页,50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6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教案课题:认识中国画学段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单元主题:中国画系列单元●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很多,是一节充满中国画艺术魅力的课程,属于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前两节《用彩
墨画鱼》《动物的脸》以及后面的《汉字的联想》形成本册的中国画系列单元。《课程标准》对这一学习领域强调:以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既能欣赏又能详述美术作品。基于此,教学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不同内容的中国画作品,了解线条这一中国画重要的
艺术造型手段,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从而体会理解中国画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基于这一目标,结合执教的属于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我以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运用赏析为主线,以体味中国文人高尚的精神追求为辅线,引导学生在笔墨体验中
感受国画笔墨的精妙与情趣。●学情分析:基于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对于如何辨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美感、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空白,对诗书印画的艺术形式也缺乏较全面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在学已有的认知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
中国画形成更多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
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造型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教法学法:教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探索各种各种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教学中
我运用直观演示法、谈话交流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采取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欣赏观察法扥刚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示范用文房四宝、国画演示工
具、课件;2、学生准备:教材、笔墨工具。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工具,发现线条的变化1.导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准备了很多中国画工具,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学生自主介绍工具——笔(书写工具);墨(黑色的颜料)纸(书画用具)
砚(磨墨的工具)教师相机介绍自备的教具——笔架、笔洗、笔筒、笔山、毛毡、墨蝶、国画颜料……这些都是中国画独有的工具。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中国画的工具了解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当毛笔、墨汁和宣纸相遇,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老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随意的画几根线条,
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谁想试一下?环节二:体验笔墨,感受线条的情趣1.分析线条的不同,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笔墨变化教师引导观察发:他们画的线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回答:有的线条粗、有的线条细,有的线条墨色深,
有的线条墨色浅……因为用笔的方法、蘸墨的多少不一样,所以产生变化2.教师师范讲解,深度分析用笔用墨技巧教师小结:我们古代的大画家们将这些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出了用笔用墨的方法——板书:用笔用墨出示课件: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感知用笔的特点
——中锋用笔线条细、侧锋用笔线条粗、逆锋线条粗细多变;感知用墨的特点——墨色饱满颜色深、墨色没有了就会干;加水墨色变浅……墨色就会出现浓淡干湿焦“五色”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技法,下面老师为大
家画一幅兰花小品,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用笔用墨的……3.教师示范讲解——简单的几根线条、深浅不一的墨色,就组成了一幅有情趣的小作品。线条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绘画语言,那古代大画家们是如何运用线条来创造不朽名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名画,认识中国
画,感受线条魅力吧出示板书:认识中国画环节三:赏析名作,了解线条的运用1.赏析宋佚名《出水芙蓉》教师引导:此图画的什么?——这是南宋一位宫廷画家的作品,仔细观察画家运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荷花的?学生交流:《出水芙蓉》花瓣上的红丝、嫩黄的花蕊、碧绿的荷叶画得
精致逼真;——出示画作局部,感受线条的细腻逼真教师小结:画家运用细致工整的线条描绘花瓣、荷叶,脉络清晰逼真却看不到一点墨痕,设色艳丽,宛如一朵真的荷花跃然纸上,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学生齐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
因为荷花高尚的品格,才会成为很多文人墨客咏诵绘画的题材,清代有位大画家朱耷也非常喜爱表现荷花,一起赏析下朱耷笔下的线条有什么特点2.赏析清朱耷《荷花》学生观察交流分析:线条没有那么细致,粗犷有力度教师小结:朱
耷笔下的荷花多是荷柄修长,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看看这扶摇直上的荷柄,是用什么笔法表现的?——中锋用笔,遒劲有力,笔墨形式简练粗犷,给人留下无穷的审美空间。3.对比两幅画作,了解工笔与写意两大类别的不同
风格教师引导观察:这两幅荷花运用了不同的线条表现荷花,风格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中国画的两大技法出示课件:工笔——工整细致写意——简练粗犷过渡语:刚才两幅画中线条的运用各有特色,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五
代的大画家顾闳中怎样用线条表现人物的——4.赏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引导:画中的线条主要表现什么?谈谈你的感受?学生交流:衣服纹理——长线、细线、淡墨等表现衣服纹路,教师相机介绍:作为一幅工笔人物画,画家很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人物的衣服纹饰刻画精细,组织严谨
而又简练,质感强烈,运用了铁线描描绘,线条准确流畅。这种又细又长有均匀的线条,叫铁线描,多用来表现衣服纹理。出示课件:全图展示介绍,此图只为局部,全图长3米多,是古代人物画的精品,也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5.赏析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教师启发:顾闳中的人物画多以铁线描来造型,那在黄公望山水画中,线条又有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布局和线条的运用——山的轮廓用长线勾勒,再用不同的短线皴擦之法表现明暗,体现景物的立体感。教师放大局部欣赏——教师小结
:画面中山峦起伏,场面宏大,但是画家线条有长有短且不平行排列,各种景物巧妙的交错组合,疏密得当,变幻无穷,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过渡语:今天欣赏的名作分别表现了哪些题材?—人物、花鸟、山水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花鸟画,在塑造形象上画家们都将线条运
用到极致。环节四:介绍诗书画印,感悟文人的精神追求1.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所有的画作上除了绘画,还有哪些组成部分?——诗书画印教师过渡:从元代起,画家们开始在画上题字作诗,体现了古人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互补,为
世界所独有。元代有位名人王冕既是诗人,也是画家,也是篆刻家,一生喜爱画梅,从他的诗中你能看出他诗怎样的性格?2.分析王冕《墨梅》中的诗书印画: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3.从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教师小结
:画家借物言志,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这种画格、诗格、人格的高度统一,正是我们中国文人千年的精神追求,更是中国画的最高艺术境界。课件出示:中国精神——画格、诗格、人格的高度统一看看老师的作品还缺什么?——题字、压印教师在范作
上继续示范题字落款,完成整幅画作。环节五:自由创作,体验线条的意蕴1.教师引导:今天了解了这么多的中国画知识,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进行创作?2.提出创作要求:用线条表现有趣的国画小品,可以临摹、可以自主创作⚫线条有粗细变化⚫墨色有深浅变化⚫构图有疏密变
化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准备不同内容的小品范作供学生参考临摹。环节六:作品评述,体会线条的变化1.说说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环节七:知识拓展,升华思想情感今天学习的中国画的线条,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
画而言。最近几十年,不少现代中国画家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新线条。播放课件——现代国画作品,感受现代线条技法的发展创新李可染创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错刀式”的线条;吴冠中创造了极富韵律美的长线条;黄胄创造了具有力度美的近似面的宽线条;黄永玉创造了曲折多姿的
“不连贯”线条……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放异彩,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板书:认识中国画用笔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