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四下《20.小小旅行家(山西)》教学设计1.doc,共(5)页,4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68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20课小小旅行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山西著名景观,初步掌握景观的欣赏评述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搜集资料、视觉观察等方法,对一两处景观进行简单介绍,并描述其特点,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联想与感受。3、情感目
标:感受山西景观的美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欣赏景观的方法,能对一两处景观进行介绍,并表达自己的感受。2、难点:用语言表达对景观的感受。三、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欣赏卡等。2、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等。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生同唱《远走高飞》”(播放课件
:歌曲《远走高飞》的视频。)师:“今天这节美术课,我们先来唱一首歌《远走高飞》,大家一起打拍子!”师:“我发现你们唱了这首歌,现在劲头十足,是不是也想远走高飞,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好,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做一个小
小旅行家。”(出示课题:《小小旅行家》)(二)探究学习2“五台山大白塔”(教师领赏)(播放课件:《五台山宣传短片》和《大白塔图片》)1、初步感受你看到它有什么样的感觉?师小结: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贴板书“主观感受”。)2、基本信息(1)地理位置:大白
塔具体在什么位置?师小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塔院寺内。(2)所获荣誉:那它所获得的荣誉呢?有什么称号?师小结:它是五台山的象征,也是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被誉为“清凉第一胜境”。(3)年代作者:你还知道
它的年代和设计师么?师小结:元代,是尼泊尔匠师阿尼哥的作品,所以大白塔有着浓厚的异域风情。(贴板书“基本信息”。)3、艺术特点你能从造型、颜色等方面谈谈它的艺术特点么?师小结:大白塔高达50多米,全为实心修筑。塔基为正方
形,塔身洁白浑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望去似北方的草帽,南方的斗签。每逢风和日丽,风吹铃响,悠然成韵,别有一番幽雅情趣。(贴板书“艺术特征”。)4、历史传说你们搜集到了关于大白塔的历史背景或者传说么?师小结:据佛经记载,释迦摩尼圆寂以后,一共化成
了八万四千颗舍利子,其中,一颗佛的头颅舍利子就放在大白塔里,非常珍贵,因此这个塔又名“释迦摩尼真身舍利塔”。3(贴板书“历史传说”。)师总结:我们把这四条,叫做欣赏一个景观的方法。(贴板书“欣赏方法”。)“应县木塔
”(教师扶赏)(播放课件:《应县木塔宣传短片》和《应县木塔图片》)1、请你试着用我们归纳的四条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它,并在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补充:(1)基本信息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宫寺内,又称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最高的木塔,与意
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艺术特征应县木塔位于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高六十多米,底层呈平面八角形。纯木结构、无钉无铆。这座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
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是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应县木塔,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应县木塔就全靠这个斗拱、柱梁穿插咬合,不用钉不用铆,刚柔结合,耗能减震,经历千百年屹立不倒,甚至超过现代建筑的科技水平。(3)历史传说在民间传说中,将应县木塔
的建造归功于木匠鼻祖鲁班。传说鲁班的妹妹与哥哥赛手艺,妹妹说在一夜里能做十二双绣花鞋,哥哥鲁班要是能在一夜之间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哥哥的手艺高。结果,鲁班真的修成了十二层的木塔,只是修完之后土地爷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4上半
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永乐宫、乔家大院、壶口瀑布”(学生自赏)(播放课件:《云冈石窟》、《永乐宫》、《乔家大院》以及《壶口瀑布》视频)1、从四处景观中选一处,用学到的欣赏方法来赏析。2、以课前分好的小组为
单位,交流讨论,并完成本组的“欣赏任务卡”。3、教师巡视辅导。4、小组派代表汇报。5、教师补充总结:(1)云冈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以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着往事,以多姿多彩的造型,展示着中国古代独特的雕塑艺术。
(2)永乐宫壁画:近三百个人物形象无一雷同,让人叹为观止。三清殿《朝元图》是永乐宫壁画的重点,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3)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精巧,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是一
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4)壶口瀑布:极为壮观,滔滔黄水倾泻而下,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三)课堂总结及拓展“感受山西饮食文化”1、观赏视频(播放课件:《山西面食》视频。)师总结:今天咱们当了一回小
小旅行家,一起欣赏了山西的著名景观,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的壮美,那你们还了解山西人爱吃什么?是不是和咱们一样爱吃米饭呢?咱们再一起来观赏一个视频,感受山西人的饮食文化。52、品尝“花馍”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
种山西的面食——花馍,就放在你们的抽屉里,请拿出来看看。然后告诉我,这个花馍有什么特别之处?师总结:所有花馍的内容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那今天这些花馍就送给你们,也把这些祝福一起送给你们,下课之后,你们可以尝一尝。五、教学反思本课以六个“山西著名景点”为主线,首先以师
生同唱《远走高飞》引入课题,接着教师领赏“五台山大白塔”,总结归纳欣赏方法;然后教师扶赏“应县木塔”,引导学生初步应用欣赏方法;最后通过学生自赏“云冈石窟、永乐宫、乔家大院和壶口瀑布”,并填写“欣赏任务卡”,让学生真正掌握欣赏景观的方法。这样设计使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
的参与性强,能够主动探索研究各种美术问题,并且作业效果良好,真正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的教育理念。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可以再紧凑些,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尝试体验,能有更大的
收获,教学效果会更好;还有小组汇报环节,如果让更多的学生上台来汇报,会增强更多的同学的自信心,同时如果再增加学生自评环节,就更加丰富了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