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积的乘方》说课稿-七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doc,共(2)页,2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6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8.2积的乘方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第二课时《积的乘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积的乘方》处在教材《第8章整式乘除
与因式分解》中的第二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两种幂的运算性质之后紧接着的第三种运算性质,是幂指数运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同幂的意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等概念将幂的运算部分内容自然的引入到整式的运算,为整式的运算打下基础和提供
依据。这节课的内容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所处的地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后继学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桥梁。二、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积的乘方法则,并会用它熟练进行运算
。2.会双向应用积的乘方公式。3.会区分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乘法。过程与方法1.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符号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积的乘方是幂的第三种运算性质,也是本章后继学习的基础,所以我把理解并正确熟练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学生在学习幂的运算性质的时候很可能死记硬背这些性质的结论,以至于混淆运
算性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探索过程及其应用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让学生师友合作探究、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讨论来增强对已学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运用对比的方法强化训练以达到准确地区分,从而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四、教法学法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和想象能力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爱与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的意识增强。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取引导发现、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师友合作、自主探究为基础,先
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鼓励学生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熟练运用已学的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深刻理解每种运算的意义,在综合运算中避免互相混淆。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同
时,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应用,将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
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构建主义课堂教学观,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切实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掌握新知。本节课我将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教学:1、复习提问,通过复习幂的意义、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
法则,为探究积的乘方法则做个铺垫。2、导入新课,为本节课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教学任务。3、新课讲解,积的乘方法则公式推导、公式拓展、公式逆用,人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练习,及时巩固所学。(1)通过多媒体出示1,让学生结合预习初
步体会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2)探究运算法则,让学生结合1,大胆猜想并验证其法则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让学生尝试写出推导过程。(3)得出结论,并用练习题加以巩固。(4)公式的拓
展及逆用(同指数幂的乘法)4、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5、二次尝试(达标测试),及时巩固所学。6、布置作业六、课后反思1、复习提问环节时间过长,习题部分不要详细讲,找学生说,教师订正即可,或者删去。2、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在一节
中,让学生辨析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明确异同。3、“因式”与“因数”可以课下补充,课上不要再讲。4、拓展公式,学生能够理解即可,课上不要细讲,可以课下思考。5、公式逆用,一说即可,重点放应用上。6、知识点讲解不要难、深,要用简洁的语言去说要讲的问题,重点放做题上,讲解做题技巧。7、混合运算,混合
运算是一个难点,应着重讲。8、讲解太细致,导致前松后紧,第五个环节没有完成。9、讲公开课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对时间进行准确估测。总之,这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毫无避讳的提出问题,以便使我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