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 学构图》教学设计2.doc,共(4)页,2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56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课《学构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构图》这堂课是提升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常识性的一课,对学生绘画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他们为什么能够打动人,除了内容,表现手法等,构图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之处。为什么同样的画面内容艺术家能让其充分展现美,原因就是在“构图”。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构图美有更深更广的体会,从部分学生作品中,介绍不同构图的艺术特征,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于这些难以概括和形容的概念,学生能恰当的运用很不容易,为了避免在学生的一些作品中
出现了一种比较机械的现象,本课在构图讲解中不给学生强加概念,也不太深入剖析构图的骨架。否则学生在对艺术家总结出来的某种构图的会进行简单、程式化的理解。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绘画基本功在造型上有一定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曾由教师的指导中提出点状的构图的步骤,会在画面主体与客体、空间位置摆放上会进行
一定的思考。而在以往的课本教学上并未进行系统化真正意义上的构图教学,因此学生作业中的布局经常会趋于简单化、平面化以及概念化。三、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四、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形式与法则,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
生尝试运用形式与法规进行构图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体验构图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五、教学准备:师:课件、水果实物等生:勾线笔、纸制器皿和水果等。
六、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和认识构图的知识,学会利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难点:如何巧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七、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摆静物,赏析作品,了解构图存在的问题。引出课题概念:什么是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这称为构图。二)
、了解常用的五种构图形式(多媒体:形式图和优秀作品图)。1、三角形构图稳定感。2、井字形构图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3、十字形构图安全、和平、庄严。4、S形构图优雅有动感5、圆形构图饱满有张力不同的构
图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手式测一测,量一量小结: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三)、欣赏名家名作,感知理解。思考:画家是怎样组织画面的?它运用了什么形式构图?法国塞尚的《苹果与橙子》(油画)中国冷军的《桃》(油画)意大利莫兰迪的《静
物》(油画)中国胡善余的《桃与壶》(油画)四)、以三解形为例、分析研究绘画步骤(教师示范)(1)、确定构图大小,上下左右四点(2)、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3)、抓住主体,主次分明(4)、用
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五)、拼拼摆摆,探究差异(图略)要求:分小组进行拼摆(讨论)组织画面需要遵循那些规律?作品展示:(边展示,边指导,边修改)小结:在组织画面时要遵循对称与均衡、主次分明、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聚有散的构图原则。六)课堂
实践、提升内化。作业内容:选择3——5个静物。按照合适的构图形式,为一组静物组织画面。七)点评分析,示范矫正。学生评、教师点评——矫正:(1)散——主次对比求得变化。(2)齐——调整重心求得变化。(3)聚——疏密对比求
得变化。(4)板——打破对称求得均衡。(5)闷——调整大小求得灵动。评价的标准:是否运用构图的形式与法则组织画面。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四课《学构图》,知道了常用的五种构图形式,并在活动中,了解了三角形构图的基本规律及布局。其实所有的构图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同学们要学以至用,把这节课的知识应用
到以后的绘画中,你的作品将更加美丽。拓展: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练习,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板书设计:学构图1、有大有小2、有高有低主次分明3、有前有后求均衡4、有疏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