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设计1.doc,共(9)页,7.59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45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课型】造型表现【课标分析】“美术课标”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大人国与小人国》以《格列佛游记》这本书为主线,创设情境,用绘画的形式讲述了“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冒险经历,以此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体验改变物体大小产生的趣味性。妙趣横生的“书情画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教材分析】《大人国与小人国》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在引导学生比较大小基础上,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把物体变大或变小,由此产生了有趣的画面效
果。我利用向学生推荐书目《格列佛游记》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物体大小变化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格列佛游记》,爱上读书。【学情分析】从课前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老师的高矮问题比较模糊,指出的高或矮是凭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进行比较得出的。对于
改变物体大小的概念也很模糊,很多同学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本课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大小和变大变小的具体方法。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思维特别活跃的时期,已会使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中心所想。他们想象力丰富联想奇特,好奇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因此本课的教学设
计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新奇有趣的作品。【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思考主人翁格列佛为什么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概
括总结出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通过填画不同背景把同一个人变大或变小的练习,在实践操作中探索运用比较把物体变大或变小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人比生活中小的物体更小,人就变得很小;人比生活中大的素体物体更大,人
就变得很大。能够在美术作业中表现出物体变大变小的画面。3.通过创设大人国冒险情境,小人国的模拟体验,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改变大与小后的奇妙变化,激发想象力。积极参与情境创设,大胆发言。展示作品时能够,创编了一个精彩的小故事。4.通过和小人一起玩耍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现画面
?通过欣赏只画出巨人的手、腿、头部的美术作品,从而了解“画局部”的绘画方法,在美术作品的表现中能够灵活运用“画局部”的方法表现画面。5.以《格列佛游记》这本书为主线,创设情境,用绘画的形式讲述了“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冒险经历,以此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体验改变物体大小产生的趣味性。激发读书
的热情,课后能够积极和学生老师探讨有哪些有趣的书目,交流心得。【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得出来的,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把物体变大或变小。难点:大胆想象,改变物体的大小后会是怎样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观察主人
翁格列佛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系列图片,分析出学习目标1,得出大小是由相互比较得出来的。2.通过填画不同背景把同一个人变大或变小的练习,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把物体变大或变小,完成学习目标2.3.通过大人国与小人国有趣的情境创设和精彩的视频
展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体验变大变小的乐趣,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完成学习目标3。4.通过和小人一起玩耍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现画面?通过欣赏只画出巨人的手、腿、头部的美术作品,从而了解“画局部”的绘画方法,完成学习目标4,增强画面的趣味性。5.本节课用
绘画的形式精彩的演绎了《格列佛游记》,绘画使故事更加生动,并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完成学习目标5。【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人玩具、人物图片。学生:美术作业纸、彩笔、碳素笔。【教学过程】一.推荐《格列佛游记》导入课题: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向学生推荐书目《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主人翁格列佛到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奇特冒险,引出本课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设计意图】:通过推荐《格列佛游记》导入课题,并贯穿整个课堂,将读书和美术课深度结合,用美术独特的绘画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演绎创新《格列佛游记》,从而让学生领
略到美术的魅力,并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巧妙的完成了学科整合。二.通过观察,比较大小:出示《格列佛游记》的精彩插图,提问:哪个是格列佛?诶,为什么同一个格列佛一会大?一会小?从观察中引导学生得出“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得出来的。”【设
计意图】:展示《格列佛游记》的精彩图片初步感知大与小画面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同一个格列佛为什么一会大,一会小,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三.通过比较,变大变小:运用比较的方法,把人变大变小。1.师生尝试,把人
变小:(展台出示人物图片)思考,填画什么背景能让人变小?老师运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方法?(遮挡)把人变小是跟生活中什么样的物体进行比较的?还可以填画什么也能让人变小?【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填画背景把人变小,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归纳出把人变小的方法,并回顾了之前学过的“遮挡”的方
法,为学生丰富的画面效果奠定基础。2.小组研讨,把人变大:小组讨论尝试填画简单的背景,把人变大,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人变的最大。展示交流,如何把人变大?【设计意图】:如何把人变大?通过小组研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
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的探究通过比较把人变大的方法。3.其他物体的变大变小:人可以变大变小,其他物体能变大变小吗?来看看这些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比什么还大?比什么还小?还能把什么变大变小?【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变大变小的方法,学生
能够举一反三,把其他物体也变大变小,观察这些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学生的思考分析是对本知识点的一个巩固练习,也是知识的深入拓展。四.大人国冒险:掌握了变大变小的方法后,拿出魔法棒把自己变小,到大人国冒险。创设了“智力过河”“
偶遇老鼠”“巨人房子”三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真实的感受物体变大后的有趣画面。【设计意图】:大人国的游历,巧妙的创设了“智力过河”“偶遇老鼠”“巨人房子”的情境,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带着孩子们身临其境,活跃
思维,激发想象力的同时让孩子们体验了大小变化的乐趣。五.小人国体验:1.小人国影片激趣:播放小人国着火了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小人实物体验:每个同学一个小人玩具,跟小人玩游戏,你想怎么玩?如何来表现画面?引导出采用“画局部”的方法,比如
头部,两只脚,一只手等。【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电影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随后又设置了与小人的玩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在实物体验中亲身感知大小变化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现画面?通过学生的深度思考,体
会出“画局部”的方法,随后“画局部”图片的欣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该绘画技巧的巩固。六.学生创作:作业要求:运用大小对比完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作画时,大屏幕上播放学生精彩作品。【设计意图】:将欣赏学生作品的环节
放在了学生创作中,即可以在没有思绪的时候作为参考,又不会过多的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七.展评作业:采用互评、自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意图】: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对画面趣味性的描述,培养了学序号相关目标评价等
级A画面中能够表现出物体变大或变小的情景。☆☆☆☆☆B在美术作品的表现中能够灵活运用“画局部”的方法表现画面。☆☆☆☆☆C画面生动有趣,能够创编了一个精彩的小故事。☆☆☆☆☆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展现。八.课后拓展:出示雕塑、漫画
、广告中大小变化的图片,改变物体大小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创意无限,将大与小的变化拓展到生活中。【设计意图】:本环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领略生活中变大变小的奇特创意,是本课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和延伸。九.小结:今天我们用绘画的形式的演
绎了《格列佛游记》,绘画能让故事更加生动精彩,也因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故事创新的灵感。同学们,《格列佛游记》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今天就讲到了这里。除了《格列佛游记》外还有千千万万个精彩的故事等着大家去开启,书是人类巨大的财富,是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霾天没
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4月23日也就是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品味人生,滋养心灵,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让书放飞我们的梦想,让书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了
独特的美术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演绎了《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绘画能让故事更加生动精彩,也因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故事创新的灵感。书是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结晶,小结部分将本节课升华到热爱读书的新高度,让书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板书设计】大人国与小人国比变小:比小更
小较变大:比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