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4.500 KB
  • 2023-03-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美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美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1.doc,共(6)页,5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44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知道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2.通过反馈练习,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进一步巩固对“近大远小”“遮挡”概念的理解与运用。3.欣赏画家的画和小朋友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前后变化

带来的空间感,了解“近大远小”规律和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4.能够在绘画中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表现物体前后关系。教学重点:认识、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学难点:在绘画中合理运用“近大远小”规律。教学评价:1.通过提问、交流评价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2.通过

排序游戏及添画练习评价目标2的达成。3.通过课堂作业评价目标4的达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照样子说位置”的小游戏,好吗?听清要求:请你依照我的说法来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我开始说了,同学们在我

的前面,黑板在我的后面。谁来说?学生说师:看来,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分辨清物体所处的前后位置,找出它们的前后关系。可是,你了解绘画中物体的前后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前前后后》。(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说位置

的小游戏导入新课,既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前后位置的思考,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探究: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现象。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队列中三个女孩儿手中的篮球大小是一样的,请你仔细观察,当她们的队形发生改变时,篮球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交流

师:对,离我们近的篮球大,离我们远的篮球变的越来越小。【设计意图:运用一段小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观察队列中篮球的大小变化,初步感知物体有近大远小的规律。】2、欣赏图片,发现近大远小规律。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你看:这几位同学高矮胖瘦都差不多,可当他们分散到操场的不同位置后,我

们看到的人就变得有大有小了。本来宽敞的公路到了远处就窄了;公园里的长廊,也是近处的看起来高而宽,远处的又矮又窄;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交流师归纳:同样大的物体,近处的看起来比较大,远处的看起来比较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现象。(板书:近大远小)【设计意图:以“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为提示,配上生活中常见的“近大远小”图片,并在观察中发现并总结出本微课程的第一个小知识点——近大远小现象。】3、联系生活,拓展思路。师:谁来说说,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见到的近大远小的现象,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4、欣赏摄影作品,感受近大远小现象带来的有趣的视觉体验。师:老师请你欣赏一组摄影作品:学生交流感受。师:正是因为人物和景物所处的远近位置和角度不同,所以才产生了这么有趣的视觉效果。这更充分说明了物体有近

大远小的规律。【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欣赏因人物和景物因所处远近处置和角度不同而产生视错觉的摄影趣图中,体验“近大远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5、创设情境,了解遮挡的作用。师:运动会那

天操场上有两位同学发生争执了,她们都说自己跑步得了第一名,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对,我们可以把比赛镜头进行回放,定格在她们冲刺的那一瞬间。现在,你能判断出谁是第一名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师:的确是,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住一部分,也能产生前后的感觉。(板书:遮挡)【设计意图:

创设两个同学为谁跑第一名而争论的情境,在观察中发现本课的第二个小知识——遮挡。学生在以前的绘画中也运用过遮挡的画法,但不一定能有意识地灵活运用,这个小知识点点到为止,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6、检测练习(1)排序游戏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有六只一样大小的热气球,把

它们放飞到空中后却发生了变化。大小变的不一样了。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生可能说: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师:是啊,因为它们飞到空中后前后位置不一样了。那你能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给它们排上序号吗?好,同桌之间说一说。学生交流师:好,

停下来。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排序的?为什么这样排?生:大气球在前面,小气球在后面。大小变化不太明显的,就是被遮挡的那个在后面。师: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间有无遮挡来判断他们所处的前后位置。【设计意图:当了解了前面的两个小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参与给气球排

序的小游戏,这是一个学生自我检测的过程,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消化知识,这也是一个反思回顾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2)尝试作画师:既然能以此为依据来判断物体的前后位置,那么在绘画中我们能不能运用这个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呢?我想画一幅表现有前有后的鱼的画

,怎么画?(你认为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师:刚才听了大家的想法我就想来试着画一画。先画一条大鱼,占的面积比较大。再画什么?谁来补充?学生画小结:画的真好,这幅画中既有大小的变化

,也有遮挡,这样画出来的画,不仅能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而且还能使画面更丰富。【设计意图:通过添画鱼的小检测,复习巩固微课中学到的知识点,为本课的创作打下基础。】7、欣赏画家作品(1)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

林荫道》(2)法国画家米勒创作的《拾穗者》(3)法国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4)这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的《雅典学院》。师:回顾这些作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是什么?学生交流师:是的,在创作中充分运用了物体大小变化以及遮挡的方法,使画面更有空间感。【设计意图:通过欣

赏画家的画,了解近大远小规律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开阔学生的视野。】8、欣赏小朋友的画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的画。(课件)同学们,这些作品中有你喜欢的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师:从这些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出前前后后来。【设计意图:同龄小朋友的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欣赏作品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感受小朋友作品构思、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作。】三、创作实践:师:欣赏了画家的画和小朋友的画,你是不是也想动手画一画呢?今天的作业就是:请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现在请大家想想,你要

表现什么内容?以什么为主体?是人物?动物?还是景物?各个形象分别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想法?你打算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师:听了这么多好的想法,老师已经特别期待见到你的作品了。还等什么,马上开始你的创作吧!【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都能够得以表达。

一些新颖独特的想法也会给同学们以启发,在表述中互相学习提高。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四、展示评价:师:同学们,请停下来。放下手中的笔,端正坐好。嗯,这个小组的同学动作最迅速。同学们

基本上都画完了,只是部分同学色彩还不够完善。没关系,不会影响大效果。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推荐1-2张优秀作品贴到黑板上。学生分组活动。师:好,X组同学的作品已经展示出来了,其他小组的同学加快速度哦。(将优秀作品都张贴在黑板上)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作

品。谁来说说,这里面最吸引你的作品是哪一幅?为什么?学生交流师:大家说的真好。你看,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如果把这些优点都变成自己的,你的作品是不是就更出色了?【设计意图:在自评互评中进一步消化吸收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结,肯定了学生的表现并鼓励

学生不断提高。】五、小结拓展: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使物体之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具和材料也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比如,像这些,用彩纸制作的剪贴画,也很有层次感吧?有兴

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着做一做。【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板书设计:前前后后近大远小遮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