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风来了》教学设计5.doc,共(16)页,3.89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44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风来了》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是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中的一节绘画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低年级学习领域的具体要求为: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
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
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www.renjiaoshe.c
om在美术课程标准的分目标中,“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为: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元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
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因此,在小学初级阶段的美术课中,应该强调体验感受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
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材分析】《风来了》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
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力求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对象,寻找、观察事物的变化,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通过画面
色彩的渲染,使作品更加生动吸引人。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表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表现的自信心。【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述。他们上
课思维活跃,敢于想象,善于表达,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喜欢用自己独特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满足儿童的这些认知、身心特点,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增强学生的感受,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深入观察、自主探究、创新思考的能力。在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样对学生观察、
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刮风时的场景,观察、感受不同风力和季节下人们生活情景的变化。2、学习用动态的线、色元素表现风来时的感受,描绘风来时的情景,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力。3、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
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分析、了解、感受有风的时候周围环境的变化。教学难点:用美术形式表现出风来时周围发生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大风扇、手持风扇、图片、视频等素材。学生: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心理游戏、激趣导入。1.师生
互动,活跃气氛、渗透德育教育。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大风吹”的游戏,怎么样?来,先来了解一下游戏规则。(出示PPT)教师引领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师结: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在下面的游戏中
遵守规则、踊跃参与,能做到吗?——生回答。2.师生互动,激发兴趣、增进了解。师下达口令:孩子们,大风就要吹起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大风吹,吹啊吹,吹到了咱们班的女同学。——学生参与、教师评价大风吹,吹啊吹,吹到了咱们班的男同学。——学生
参与、教师评价大风吹,吹啊吹,吹到了最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大风大风,还在吹,吹到了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师总结:同学们,大风吹,吹到了你、吹到了她、吹到了我们大家,让老师对大家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也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爱回答问题、能认真
听讲,都是有自信的孩子。大风继续吹啊吹,还会吹出哪些有趣的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风来了》。(板书课题)【教学意图】:通过“大风吹”的心理游戏,一是,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事事有规则”的德育理念;二是,有效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
的参与兴趣,让师生情感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地融合、彼此适应;三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热爱表达、展示自我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引导探究、讲授新知(一)寻找风——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提升综合素养。1.生活中寻风,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师引导:同学们,风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又无处不在。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风都藏在哪儿?(1)预设以下情况:①孩子如果表达不出来,教师引导。师:哟,风藏得这么好,难住了大家。其实呀,只
要我们仔细观察,在我们的校园中就能找到风的身影。“风儿吹,红旗飘”——老师从飘动的红旗中找到了风。谁还找到了风,试着像老师这样说出来?②生说到了树叶。——师引导:你想到了树叶。对呀,风儿吹,树叶摇——摇动的树叶中藏着风,谁还能像老师这样试着说一说
?③生说到了空气——师引导:孩子你知道的可真多啊!风就是由空气流动而形成的。瞧,我们又掌握了一个新知识。【教学意图】: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最普遍的回答,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完整表达的能力;二是,根据学生的表达,提升出新的知识点,丰
富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2)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寻找生活中的风,为后面的“画风”积累素材。(3)师总结:同学们,刚才你一言我一语,从生活中找到了风的身影,它藏在各个角落里(出示PPT)!看,生活就是个大课堂,只要你留心,就能从中有所发现。【教学
意图】: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学会表达,培养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2.诗歌中寻风,引导学生感知文字的魅力。(1)师引导:风啊,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不仅藏在生活中,还藏在诗歌里呢。来,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找
一找它。(出示PPT)(2)师组织教学: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读出诗的韵味啊!师起头《春晓》——生齐读!(3)师提问: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一下子就找到了风,你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生交流(4)师总结:是啊,多么调皮的风啊,当它藏在飘落的花朵里,藏在变
绿的小草中时,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美。其实,还有很多诗歌中都藏着风,在课下,一定要记得去诗歌中找一找它,可以吗?【教学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诗词的储蓄量以及理解能力,我选取了易被学生理解的诗句,在诗词中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从文字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现象,了解美术与文字的关系,
初步感受其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3.声音中寻风,调动听觉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1)师引导:孩子们,从诗歌中吹出的风,又藏到了音乐里。来,让我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听一听!(2)师播放不同风的声音,生仔细聆听。(3)提问:同学们,你听到风
的声音了吗?听着风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4)师总结:听着风的声音,同学们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真让老师佩服。【教学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落实,让学生明确,风不但停留在我们常见的生活场景里,还
藏在诗歌、音乐、画作之中。如此,一是,通过学科整合,为学生美术素养助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通过感受不同形式的风,继而联想到不同的画面效果。(二)感受风——巧妙解决人、景、物的动态难题师引导:同学们,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大家却从生活、诗歌、音
乐中,找到了它。下面,老师要把“风”请到我们的课堂中了,想不想知道它藏在哪儿?——它就藏在你们小组的盒子中呢,来组长打开盒子,把“风”请出来吧。1.小组合作探究微风,发现风中人、景的变化(1)师:同学们,打开风扇之前,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咱们同学来解决。(PPT出示)(2)组织小组活
动:学生亲身体验风吹的感受——结合问题,进行广泛交流——教师逐一小组进行问询、辅助。(3)班级交流小组活动情况。①引导学生交流体验感受。预设:生如果答冷。师引导:你感受到了风的冷暖变化。谁注意了风的力量是大还是小?生继续交流师总结:风的力量比较小,轻轻地、柔柔地,像
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抚摸你的脸,很舒服。②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头发、服饰等变化。学生交流师总结:你观察的真仔细,头发、红领巾会轻轻摆动。(PPT演示,头发、红领巾飘动)③引出线元素、提升学生造型能力。师引导:看来通过体验风、观
察风,大家都能完整地说出你所发现的变化。现在快让我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变现这种风呢?预设一:如果孩子表达不出来,教师引导师:风的力量比较小,它轻轻地、柔柔地。什么样的线比较轻、比较柔?预设二:如果生答曲线,教师补充师追问:什么样的曲线
?长还是短?粗还是细呢?学生交流。师总结:微风很舒服,头发、服饰会轻轻摆动,摆动的幅度很小,(课件红领巾轻微飘动)我们可以用细小的线条来表现。(师板书:微风,下边配上微风线条)④由自身体验向课堂外景物延伸。其实风来了,不仅我们人有感受、有变化。大自然
中的景与物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一起来看一看。PPT出示:炊烟、衣服、帆船、动物等场景学生仔细观看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师结:对呀,他们都被吹弯了腰,袅袅炊烟,放飞的气球、迎风的动物、远航的帆船
,呈现出了一番和谐的景象。【教学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微风,并尝试运用线元素表现这种轻与柔,继而从造型角度试着表现风。2.教师引导感受大风,体会物体形态的新变化。(1)师渲染情境: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风呀不服气啦,
他摇摇头、跺跺脚,小“微风”来了一个大变身,它变成了大风(师拿出大风扇)。谁想上来体验一下?师引导:我们又会有什么新感受呢?学生体验,交流感受。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评价。大风吹来时,你有什么感受?再次观
察小组同学头发、服饰等的变化。你又会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你感受到的风呢?(2)师:孩子们,我们头发、衣服、红领巾会有哪些新变化?(师拿出大风扇向学生吹一圈)。学生交流师总结:大家都发现,它们摆动的更厉害啦!(课件头发、红领巾大幅飘动)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就在大
风中行走,你会做什么动作啊?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学生交流师结:对呀,弯着腰,我们的小眼睛都睁不开了,捂着眼,戴上了口罩。我们的动作变多了,摆动幅度也变得更大了!(3)师引导: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大自然中,自然界中的景物又会变成什
么样的呢?学生交流师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师结:树都弯下了腰,枝条都被吹成直直的了,伞也被吹翻了,帽子也被吹走了!师引导:细小的线条不愿意了。它觉得风变大了,自己也要变一变,谁来说一说线条应该怎么变?学生交流师结:是啊,大风刮来
的时候,人、景物摆动幅度就更大了,所以又长又粗的线条,更能表现出风的猛烈。(师板书:大风,下边配上大风线条)(4)PPT出示学生作品,明确风的方向师引导:瞧,这幅作品,小画家把大家观察到的变化都画出来了,大风来的真猛烈啊,但他也是一个马虎的小朋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的哪些地方大意了?
生交流师结:对呀,当风来的时候,所有的物体都向同一个方向吹,要注意风方向的一致性啊。【教学意图】: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情景是问题的外衣。本环节通过情境的升级,利用生动有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出物体随风而动和风的大小对物体
的影响,从而明确,不同的风力线元素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师生明确当风来时,风的方向一致性。3.图片补充、动手尝试,感受线元素的多变。PPT出示龙卷风图片:师:呀,可怕的龙卷风也来了。谁来挑战龙卷风,用不一样的线条表现出来?——
可以找两生到黑板画一画。预设:生画不出来,教师引导师: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龙卷风是什么形状的?用手势比划一下。师总结:同学们画得真棒,它下边细、上边粗呈螺旋状,线条再粗一些就更好了,更能表现出龙卷风的巨大威力
了。(师板书:龙卷风,在生作品上添画)师结:同学们,瞧,这就是线元素的魅力啊(师手指黑板)!通过线条的改变,就可以让笔下的人、景物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动态。(出示PPT:对比,静止的画面和风吹来时动态的画
面)【教学意图】:当狂风、龙卷风这些不常见的风来的时候,需要通过视觉观看大量的图像进行识读,并动手进行实践尝试,感受线元素的多变,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三)四季的风——感悟四季风的不同,体会色彩的变化。师引导:风不仅会让人、景物发生动态万千的变化,而且还有一盒五
彩缤纷的颜料呢,它把不同的颜色送给了不同的季节。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四季的大门,走进去瞧一瞧。1.猜一猜,明确四季的不同。师引导:先来猜一猜,四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季节?学生交流,明确四季。2.说一说,找出四季颜色的特点。师引导: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了四季,那么请大家仔细观
察,四季的风分别把什么颜色送给了春夏秋冬?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四季颜色的特点进行评价补充——春:是啊,春风是温暖的风,它把不同的绿送给了小草、树叶和枝条……;夏天的风是多彩的风,它把红橙黄绿青蓝紫送给了大地;秋天的风是丰收的风,放眼望去一片金灿灿;冬天的风吹过,
唯有白色蓝色最能体现它的寒冷……【教学意图】:不同季节的风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除了动态变化之外,周围环境的色彩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而色彩又是一种很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会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很
有效的帮助我们表现风来时周围事物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季节,周围的环境色彩不同,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想象的方法进行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感受图像的色彩特征,帮助我们丰富画面。三、学生创作,大胆表现(
一)欣赏风——通过欣赏画中风,积累素材、回归重点。师过渡语:同学们,一年四季,风的脚步永不停息。它就是这样为每个季节吹来了不同的颜色。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留住风呢?下面一起看一看画家和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教师组织教学:1、这是绘
画大师笔下的风……(1)周若兰《阵风》(简介:有各种丰富的动作,通过抓帽子、追围巾,捂嘴巴等动作来变现大风来了。)(2)柯罗《阵风》(简介:通过树干被吹弯了腰、树枝都被吹直了来表现的)2.这是小朋友笔下的风
……教师结合欣赏,进行有针对性地解说(课件:飘动的衣服、点头的花儿、吹飞的的帽子、放飞的风筝等),以此辅助学生积累素材。3.说一说你想怎样表现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充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思考——小组讨论、表达。师总结。【教学意图】: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形式和画面色彩,表达自己内心对风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阶段是实践准备环节,也是体现学生个性、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二)留住风——引导学生把本课所学,落实到绘画中去。1.利用微课堂,辅助学生
解决构思、构图等绘画难点。引导语:孩子们,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微课堂,看看微课堂中都有哪些建议送给大家。微视频演示作画步骤:构思、画主体、丰富画面、添加背景。【教学意图】:范作设计具有代表性,降低了教材的难度,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2.作业分层,兼顾不同群体。师引导语:接下来就到了同学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在动手绘画之前,先来看看绘画要求:作业要求:(1)以《风来了》为题,根据自己的记忆,展开想象,画一幅有趣味的画!(2)以《风来了》为题,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创
作一幅剪贴画。注意以下几点:主体突出、添加背景。【教学意图】: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感受生活和环境,培养美术表现的基本素养。3.教师巡视指导,因材施教。【教学意图】:由于学生的生活
经验不同,绘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因人而异进行不同层面的辅导,有助于学生获得有效的绘画技巧,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提升自信。四、交流成果,互相评价。师引导语:让我们来看一看谁的作品“风味”十足。选择部分典
型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对作品的感受。1.学生自评:谁想展示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的形体变化表现风来了的?2.学生互评:孩子们,高高的举起你们的作品,让同学看一看,也让后边的老师看一看,说一说
哪幅作品“风味”十足?为什么?【教学意图】: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既是一次创作过程的总结,又为下一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使各种富有个性的创作思维得到相互碰撞,有利于审美意识的养成与提高。五、课外拓展,进行德育渗透。1.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
台风、飓风、龙卷风,对人与自然带来的巨大危害。师:咱们同学笔下的风千千面面,生活中风也是千千面面,如果我们破坏环境,风就会像恶魔一样侵蚀、破坏我们的家园,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毁灭。2.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风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师:但是我们如果善待环境,利用好风,风就会像天使一般给我们带
来福音,造福人类(课件)。风吹动风车发电,为我们带来光明、便捷,风带动了云的移动给干旱地区带来湿润空气和降水,才能有满满的收获等等。孩子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意图】:通过对风“正反”两面的对比介绍,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德育渗透。引起孩子
对环境的重视,唤起环保意识,能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做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六、板书设计风来了造型色彩线条微风、大风、龙卷风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