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线段的长度》教学设计3-七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401 MB
  • 2022-1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3 线段的长度》教学设计3-七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3 线段的长度》教学设计3-七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3 线段的长度》教学设计3-七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3 线段的长度》教学设计3-七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doc,共(6)页,2.40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4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3线段的长短设计课题2.3线段的大小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借助于“比身高”的情景,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⑵掌握用直尺和圆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⑶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线段比较大小的过程,体会尺规作图方法相对于度量法的优势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教学背景分析教学重点线段的长短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线段的尺规作图,对线段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线段中点的在应用时的语言叙述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线段等概念,本章上一节也已经学习了线段的形象,描述性定义及表示方法,本节课将学习线段的基本性质

和比较方法,立足实际,着眼于中小学的衔接,从学生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意识,为后期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具学具直尺、圆规辅助媒体电子白板课件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情境创设/活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评价

检测/巩固提高/预习、复习等方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问题1:同学们,咱们班周雨涵与王佳璐谁高谁矮?请几位同学来回答说明比较的方法站在同一平地上两种方法:一种是站在一块平地上比高矮;一种是先量出身高,再用生活中的例子问题2: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她俩的身高的

,有几种办法呢?问题3:站在一起比高矮应注意什么问题?【活动二】探究新知㈠线段的比较教师随意从两个学生桌上取两支笔,问题4:怎么比较这两支笔的长短?问题5:若把笔看作线段,你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问题6:比较两条线段的方法有哪几种?问题7:对于任意两条线段,

他们的长短可能有哪几种关系?画图说明(三种情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1:量出两支笔的具体长度;方法2:把两支笔的一头对齐,叠放,比高矮在练习本上任意画2条线段,预设:1.用刻度尺度量2.借助圆规截取(用圆规在CD上截取C

M=AB,因为CM<CD,所以AB<CD)3.借助圆规截取(用圆规在AB上截取AM=CD,落在AB的延长线上,因为AM>AB,所以AB<CD)有两种方法一:度量法—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会比较线段长短的方

法,发展学生自由探究、合作交流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和实践充分结合,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小组讨论,并在小黑板上操作:画两条线段,并尝试用不同方法

比较其大小)教师选取一个组说出其方法,教师总结:度量法,叠合法(当AB>EF时,点M在EF的延长线上;若AB<EF时,点M在线段EF上;若AB=EF时,点M与点F重合)和目测法等。教师演示目测法误差大。

请1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法,给予肯定。再请1位学生叙述叠合法。问题8:在黑板或练习本上如何用叠合法?如何操作?问题9: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小组讨论,并在小黑板上操作:教师提示:可用直尺和圆规)方

法⑴:度量法;方法⑵:尺规作图请1位同学到白板上画一条线段,让其等于已知线段。(启发学生总结)问题10:出示三种图片,总结其中的数学道理。—先度量,再比较;方法二:截取法——先截取,再比较。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一生板书重点练习尺规作图跟着老师一起画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基本事实。

学生首次尺规作图,作图要规范,作图顺序,作图痕迹要注意,但不做过高要求,以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展示图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直观认识,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让学生在动手中摸索并熟悉工具的运用鼓励性语言:在数学领

域中,许多定理、公式、法则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完善、证明得到的,我们每一个同学,只要你认真、努力,你就会有很多的发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认识得出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活动三】学以致用短”这一事实。学以致用,用小组【活动四】整体感知本节课你学习到哪些知识?有何收获?1.线段的比较2.线段的画法3.基本事实4.数学来源于生活。【活动五】布置作业抢答,分组竞赛等方式激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忆思考,归

纳总结。让学生叙述本节课本节课所学培养学生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和提炼归纳的能力。2.3小测卷一张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