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反比例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1-九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docx,共(3)页,114.07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3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的原因;能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中心对称性以及轴对称性。在探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对应以及转换。【教学重点】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为双曲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复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k为常数,k≠0);2、画一个函数的图象通常有怎样的步骤?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以y=x+1的图象为例)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进行铺
垫。由于要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对比,因此在此复习y=x+1的图象。为后面的环节打下伏笔。二、亲历并理解反比例函数是双曲线。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步骤1:列表:(注意:x是不能等于0的)x„-
3-2-10123„„-2-3-6Y无意义632„在列表中,发现x不能等于0(数),那么,一个函数若x≠0时画出的图象是怎样的(形)?类比一次函数y=x+1的图象进行说明,解决以下问题:(1)x=0在坐标系中表现为什么?
x≠0呢?(2)若x≠0,对于一个函数的图象来说意味着什么?(函数的图象与y轴不能有交点)由于在中,x≠0,所以得到:的图象不能与y轴相交。步骤2、3:描点、连线学生活动:请根据列表结果以及我们在步骤1中获得在列表过程中错误的取x=0,用以引起学生的思考:x≠0时在图象上会
有怎样的表现?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分别借助“数”与“形”强调说明错误发生的原因、结果。目的在于讲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以此渗透“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互相转化的特点。利用学生在画图期间可能发生的的结论,尝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通过巡堂,发现
学生的典型错误,并围绕典型错误展开分析,解决以下问题:(1)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可以有交点吗?(通过此问题,解决中x≠0,k≠0,y≠0)(2)如果没有交点,函数图象应该怎样发展?(通过此问题,解决函数向
坐标轴不断接近,又不与坐标轴相交)(3)函数的图象可以经过第二或第四象限吗?为什么?(回到函数式本身,说明此函数x,y同号)展示正确的函数图象,向学生介绍“双曲线”及其图象特点。错误进行“反比例函数为什么是双曲线?”这个问题的讲解,能让学生亲历这个知识发生的原因
、过程以及正确的结果。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象。x≠0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之所以成为“双”曲线的重要原因(不连续函数),也是区别于已学过的“一次函数”和即将学习的“二次函数”的图象(连续函数)的重要因素,讲透x
≠0时函数的图象特征,为以后函数的继续学习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三、研究k值对双曲线的影响学生活动: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对比的图象,你能否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它们具有这样的特点?函数中的k>0,因此x,y同号,图象在一、三象限;函
数中的k<0,因此x,y异号,图象在二、四象限;你能否画出任意反比例函数的草图?通过本活动,学生继续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并在画图中体会k值对图象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对“形”的影响。能画出k值不同时,相应的反比例函数的草图。四、反比例
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学生活动:给出任意双曲线的一段,你是否有办法补全该双曲线?说说你的方法。反比例函数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中心是原点,对称轴为y=x和y=-x。通过本活动,发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五、小结1.反比例函数是一条双曲线;2.反比例函数既
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3.如何画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草图?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函数学习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