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辽海版】六下第8课《泥塑人物》教案2.doc,共(8)页,4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27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学美术学科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模板课题:泥塑人物手舞足蹈版本辽海版年级六年级下册学校虎庄镇中心小学教师姓名张海山课题一课时一、教材简析:本课是辽海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八课泥塑人物《手舞足蹈》。本册教材特制注重实用性、准确性、知识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师的实际
情况,包括图形与设计美术与音乐,泥塑与我们的生活,中国的传统文化,纸的立体制作,服装的设计。本教材共有四节泥塑课程。泥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的积定,民间泥塑在艺术的殿堂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才能。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动手能力强。我们虎庄小学经常上泥塑课,学生对泥塑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泥塑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学生用泥来做人物一点也不陌生。这也是我们虎庄
小学的特色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古今著名泥塑作品的感染和启发下,学生用泥塑造比较复杂的人物动态,表现人物的情绪,学习泥塑的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塑造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概括和表现能力,体会造型的乐趣。3.情感态度价
值观:帮助学生从我国民间美术中吸取艺术营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生活品味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造比较复杂的人物动态,学习用人物瞬间的身体语言表达人物的情绪。难点:人物动势和表情的把握以及表现。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输入使用的课件、视频、幻
灯片、一体机、无线wifi、移动终端等)幻灯片ppt、视频微课五、教学过程:(用红颜色作为教学亮点的画线)教学环节一.导入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师生问好!激情导入、放幻灯片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组图片,看看他们都是在纸上画出来的,这些人物用哪些材料作出来的?1.板书课
题:泥塑人物手舞足蹈2.提问:哪个同学能模仿人物高兴的时候师什么样的表情?学生活动生:用泥生:学生表演高兴时候的表情。生:嘴张的大眼睛眯眯的。教学媒体(资源)人物图片3张(0.19至0.50分)泥塑人物图片6张(2.32至
5.16分)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绘画和泥塑有哪些区别。这样设计能让学生知道高兴时的表三.制作过程3.身体有哪些变化?4.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5.播放幻灯片:师:说唱俑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作品,1
982年出土于我国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作品上身长,下身短,面部表情十分生动,张口吐舌、喜笑颜开、表现作者强烈的写实主义,又采用了及其夸张变形的手法。1.看图片:师:民间泥塑人物主要表现夸张的手法。
2.人物分为:头、身体(上身长、下身短)生:学生说开心时手舞足蹈。生:看、听生:听、看播放说唱俑的幻灯片放幻灯片图片情为做泥塑动态时做铺垫。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汉代民间作品夸张与变形。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四.课堂小结四肢。面部表情十分生动3.民间泥塑为什么上身长下身短,那是因为让他能站立,
再就是表现上身的动态和面部表情,腿部基本没有太大动作,这就是民间泥塑的主要特征。4.师:看泥塑作品,人物的表情动态夸张的手法。5.放幻灯片微课:制作步骤:头身体:上身长、下身短四肢师:通过作品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人
物的身体有了一定的了生:听、看放微课制作步骤(5.16至7.35分)循环播放微课让学生了解民间泥塑是怎样夸张与变形。设计这一环节是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民间泥解和掌握,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掌握了民间泥塑人物的特征,主要是夸张与变
形,上身长、下身短面部表情生动活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我国的民间泥塑继续发扬光大。塑人物的制作方法。板书设计:泥塑人物手舞足蹈头身体:上身长、下身短四肢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多数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我国民间泥塑人物的制作步骤,能够制作出人物的各种神态和高兴时手
舞足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