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辽海版】五上第1课《取景与构图》教案5

DOC
  • 阅读 4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9.253 KB
  • 2023-03-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美术【辽海版】五上第1课《取景与构图》教案5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辽海版】五上第1课《取景与构图》教案5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美术【辽海版】五上第1课《取景与构图》教案5.docx,共(5)页,19.25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21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节画面要素分析画面:分主体(主体和陪体)/环境(前景和背景)1、主体:体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物像或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突出主题:准确选择主体、很好表现主体从表现的角度来看:体是画面的内容中心从构图的角度来看: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从读者视觉心理

来看:主体是画面的趣味中心2、陪体:陪体与主体最密切,对主体起陪衬与说明作用。陪衬主体:陪体简洁,一目了然,拓展画面空间。3、前景:处于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景物。渲染气氛,表明特征。选择框式前景:选择有对比、比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作前景。(1)突出主体的背景处理:

简洁、对比。交代作用,深化主题。第二节取景与构图摄影创作:确定主题,选择主体,表现主体,表达主题。根据主题思想,应用形色光调,内容形式统一,充分表达主题。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积极、乐观、健康、向上、高尚形式:利

用摄影语言和构图因素生动而具有美感的视觉艺术表现、揭示主题内容。优秀的摄影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二、构图的要求1、突出主体:①光线突出主体②色调突出主体③景深突出主体④陪衬突出主体⑤动静突出主体2、布局适中3、构图完整

4、形式生动5、对比照应三、摄影构图1、取景①远景②全景③中景④近景⑤特写2、布局:构图有一定的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模式。(1)定位:前宽后窄,黄金分割,视觉中心,大小适中.(2)均衡:把人景物按主次远近分组,

突出主体,均衡协调,相互呼应.(3)空间:前宽后窄留有余地第三节如何取景构图怎样才能拍摄出与众不同的摄影作品?学会创造性地去观察世界,发挥你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熟悉手中相机,准确运用摄影技能技巧,将人类的想像力与周围环境的抽象意念统一起来,把你观

察到的表现出来——摄影佳作.创造性地去观察:海鸥如何从它所站的栖木上观察海岸?田鼠透过高大的草丛可以发现什么?松鼠在地面上仰视,可能看到何种景象?马术比赛时,穿梭在牛仔马靴间的狗能看到什么?透过火炉中的圆木材观看客厅将是什么样?……一、利用镜头扩展视野影响照相机观察景物的

因素有两点:一是你所处的位置,二是镜头的焦距.发挥镜头的最大优势:如果你只有一支镜头或只有标准镜头在寻找题材时就会受到限制,要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爬高、蹲低、左看、右看,转动相机,变换角度,寻找

最能反应被摄体特征的视点。学回了观察,才能发挥标头的使用极限,才能拍出好作品。有了多个镜头或变焦镜头,加上多位置多角度观察,会大大改变拍摄视觉。我除拍大合影,平常少用标头或标准变焦头,因为它与人们的视觉很接近

。而常用超广角变焦头和长变焦头,用它拍出的照片大大超过与众不同的视觉,读者说:“这就是摄影艺术!”变换位置、变换镜头焦距、变换镜头、变换镜头和位置、学会创造性地观察。1、广角镜头:除滑稽有趣外,广角镜很少用来顶人体肖像。2、标准镜头3、长焦镜头4、微距镜头二

、构图的要素什么样的照片能博得观众的极端重视?用最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平凡无奇主体的作品,成功的作品是构图简单而不杂乱。摄影是简(减)法。摄影构图的要素包括:线条、形状、外观、格式、质感、颜色线条、形状、颜色象征坚硬或松软、友善或冷漠、强烈或柔和、积极或消极。1、线条:我们周

围充满了线条,不同的线条会唤起不同的情感反应:通向回家的路,好比通往安全;繁忙的马路会给人带来急躁;手掌上长长的生命线给人以高兴;……不同的线条象征着不同的意义:银发男人饱经风霜的脸,代表着智慧和经验;窗户上破碎的玻璃象征着害怕;风雨中的闪电象征

着力量……不同方向的线条也表示不同的意义:水平表示宁静;垂直表示高傲;对角线可诱发移动或速度的感觉;……总之,线条有视觉分量,粗线条比细线条更有力量,把线条运用到照片中,借助于它表示感情信息。无论是大自然,还是工业区都有很多

由线条组成的主体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还有院子里的蜘蛛网、电线等等。平滑的曲线意味着运动、成长、平稳。这是一幅由垂直线与对角线共同组成的画面。对角线诱发了移动、速度的感情,所以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2、形状:线

条是组成形状的基本条件,形状是一条封闭的曲线,是最基本的构图要素。四角形:给人以平稳、安定的感觉;正三角形三角形给人以持久的耐力、稳重的分量、强烈的优势的感觉;倒三角形则转变为柔弱、轻浮、不稳定;……曲线透发绝妙的运动、成长、平稳,被象征着水、植物生长、音乐。如一串SSS比一串VVV令人更安

静、更平和。圆形代表着太阳、月亮地球等,它激发出完成、全部、圆满、温暖的情感。不同形状与不同形状的光线结合,所拍出的照片效果截然不同。当你拍摄以形状为构图要素的照片,用顺光及逆光,所显现出的形状效果最好。若要拍轮廓照,切记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几分

钟内拍摄,以背景的光线曝光,主体更能得到完整的轮廓。轮廓是最单纯的形状,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效果与感受也是最美的。对称拍摄,房子的形状象盾牌。顺光拍摄,屋子上的线条及色彩更明快。以日出日落为背景表现主体的轮廓是摄影师常用的手法。用长焦头放大了太阳更加强了情感的激

发。3、外观:光的明暗区域所形成的对比称为外观。外观与形状的不同之处在于外观表现主体是三维空间,能让人们感觉出深度,能认定存在于三度空间的真实世界。圆形、弯曲的形状转变外观,如同人体曲线的外观,将激发起人们的情感;有机

的外观给人以安静、轻柔、流动的情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具有硬边的形状,当其转变成外观,便代表人为世界;拥有硬边的外观常被解释为侵略、果然、严格。桥代表壮硕、宏伟。用400mm镜头拍下局部,代表着精巧,与宏伟壮观的桥梁构成对比。4、格式:当线条、形状、

外观及质感反复不断的在一定的空间有规律地出现,就形成了格式。在车场有序停放的车、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反复出现的影像就好比其它艺术---诗、音乐中的对仗、排比结构一样,以一种奇妙舒适的构图展现在我们面前。5、质感质感控制构图时

,照片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女人“软柔”的声音可以引发细致的情感;男人的“碎石”声音却激发进犯、侵略的意识;态度“强硬”的领导少得下属的爱戴;“平易近人”的领导却能得到下属的支持;外表精明的人表现特别的风采;迟钝无趣的电影几乎不能给观众留下印象。三、构图——作品成功的关健增加距焦,转动构图拍

摄2、水平定位:日出日落的地平面、水平面等都需要水平线。古希腊艺术家在风景构图上,总结出一套即达到平衡又强调重点的方法,就是今天的黄金分割律。切勿将画面中央部分被一条横线分成两半,否则欣赏者的兴致也会被分割。采用低水平线构图,用长焦头缩小透视,更显示轮廓照的特点。广角镜,低水平线

,低角度构图拍摄。长焦镜,少天空,黎明暖色的天空与晨雾围绕的山丘冷色形成对比。将主体房子放在黄金分割线上,大片起伏的庄稼和树林构成前景。体现了典型的农村面貌。水平线放在黄金分割线上,切勿放在画面中央。3、水平与垂直也许是相机水平好

使,也许是相机水平更容易观察想表现的信息,许多摄影师热衷于水平式构图,这叫“水平症候群”,而忽略了垂直式构图。是水平式构图好还是垂直式构图好,拿着相机先对比。水平式构图:可提供更多的空间,让你的视觉伸展或活动;如同水平线一样,可激发安稳宁静的祥和感。垂直

式构图:可得到一种主体直立的空间感,应也是舒畅的。可诱发出高大自傲及尊贵的感觉。水平与垂直:同一位置同一镜头拍摄:横幅照片诱发的心境如此平稳,竖幅照片高傲自大。同一景用垂直构图,表现的深度及透视都有变大的感觉。因为欣赏者的眼睛是从照片的下边往上面看。4、改变拍摄位置及角度:

将照相机倾斜某个角度,以对角线的方式表现主体,是赋予画面以速度、移动、动态的好途径。水平线隐喻平静/垂直线诱发自傲/对角线代表动态/乘坐飞机的感受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5、设计典型构图用悬挂的树枝做前景是常见的构图方法。用同一镜头在同一地点微仰拍摄,去掉篱笆,强调

小树的孤独,把目光引向到主体上。6、破除成规:不论你拍什么,都要把主体强调出来。墨守成规可以让你拍出令人愉快的好照片,但不能确保拍出好作品。构图法则无规定律,根据需要可把主体置于画面中央,或一条横线分截画面等。破除成规,勇于创新,也许能在摄影天地里获得更大

收获。用300mm头,主体放在画面中央,引发一种平稳的情感。即使主体很小,也牢牢扣住我们的注意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