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辽海版】二上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教案6.docx,共(2)页,15.66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09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特征等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石头,体会石头
的神奇和天然之美。难点: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再创造,使石头变为艺术品。教具准备:一些石头,水粉颜料、胶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出示关于石头的照片。(古埃及金字塔、智利复活
石像、海南南天一柱、文昌铜鼓岭风动石)交流感想。设计意图: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欣赏世界各地乃至身边的石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感受石头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理解“美源于发现,更源于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和想象表现作好铺垫
。二、尝试阶段了解石头,初选石头。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石头,请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比较喜欢?(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小组交流喜欢的理由。)师:谁愿意把你喜欢这些石头的理由告诉大家?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整理归纳板书:
外形结构色泽花纹……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欣赏阶段观察石头,展开想象。深入赏析:师出示海南的五指山、毛公山图片和许多单个石头的彩绘作品。师:大家都来说说自己
手中的石头像什么?巡行提示:学生互相议论评说,各抒己见,老师在学生自主赏析的过程中个别提示,指导学习。师:如果想让石头变得更形象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生:可以粘贴、画、拼摆、刻……设计意图:通过欣赏
,了解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四、创作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学生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改变我们手中的石头,让它们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美丽。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特征,创作自己的作品。教师交待作品评价标准:1、是否根据手中
石头的特点,展开想象创作。2、作品是否有趣,表现是否有创意。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创作中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石头的再审美创作,感受石头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创作中亲近石头,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五、评
析阶段作品展示,欣赏评析。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的创意说明。同时让同学互相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课堂小结让学生在欣赏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通过欣赏和评价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内化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