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辽海版】一上第13课《中秋佳节》教案2.doc,共(2)页,1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04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中秋时节课时1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包扎制作玩具水果、月饼,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设想的纸扎玩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共性特征,进而训练其“在限制中寻求自由”的适体造体能力。初步树立因材造型的辩证审美观。2.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欢乐。温馨
的节日气氛。3.培养学生形象形象思维能力、创作表现能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并利用材料的美。在选择被包扎的物体时,联想到它适合制作什么玩具;发现包扎好的圆形特征与水果、月饼的外形的共性。2.学习对原形稍加修饰的设计制作方法,要求色彩的准确性,追求神似。教学难点:包扎前的计划性:
选包裹材料和被包裹的物体,考虑包扎什么食品玩具。根据事物的形象特征对包扎食品玩具进行简要的、重点的修饰。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观察法教师教具:教师自制包扎的玩具水果、月饼若干,柔软的纸或废旧报纸,棉花,旧毛线,罐头盒盖,纸盒,小石块,小木块,小球,彩色纸,彩色笔,剪刀,双面胶等。学生学具:柔软的
纸或废旧报纸,棉花,旧毛线,罐头盒盖,纸盒,小石块,小木块,小球,彩色纸,彩色笔,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一、组织阶段:提示学生摆放好学习用具,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课准备二、引导阶段:1.情趣导入:教师播放电影《啊!摇
篮》和现在过中秋节的场面,引入新课。三、发展阶段:1.介绍传统节日---中秋节(八月十五)先讲一个故事,吃月饼的来历: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明亮、所以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据说此夜人们仰望
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民间取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2.教师示范(1)欣赏教师制作的纸扎水果、月饼小玩具。(2)通过拆解——还原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纸扎玩具的制作步骤
。(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表现形式。四、实践阶段:创新求异: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适体造体,充分构思。尊重食品的固有色。适当装饰,追求神似。五、个性拓展:(1)师生围坐在一起,欣赏学生作品。(2)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图片,谈感受
。(3)课后拓展:谈中秋打算。板书设计:中秋时节传统节日---中秋节(八月十五)民间取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