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doc,共(8)页,7.63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0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的回顾复习平行四边形判定以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及应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目标:1.提倡阅读,了解阅读的必要性!2.让学生明
确阅读中应做到:动笔标记、知晓题目所用的定理、明确思路、化为己有。3.借助阅读资料,理清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教学重点:掌握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一般方法,能够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思考问题。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及
阅读能力培养。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回顾与思考;第二个环节——自主阅读(资料1、资料2);第三个环节——探究提高(资料3);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第一个环节:
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通过对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结构,包括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教师放映课件,学生通过图形辨认及回顾: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同学们请看大屏
幕。第二个环节:自主阅读、解决问题(阅读资料1、2)解决完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有哪些方法?菱形呢?矩形呢?正方形呢?(2)遇到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问题后
,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如当已知一组对边相等时,你会从哪个方面考虑?)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及时归纳的学习习惯。解决完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总结:遇到平行四边形
的判定问题从哪儿入手分析?(边、角、对角线。要结合已知条件中所给的条件看具体用哪个方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应用,力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下独立解决问题,初步明白遇到问题如何下手,从哪个
角度思考。通过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将判定定理进一步分化,明确它们边、角、对角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解决完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2、梳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知识体系及应用方法。设计意
图:1、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在反思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系统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第三个环节:探究提高(资料3)例1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中,AB≠AD,AC,BD
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的周长为()A.4cmB.6cmC.8cmD.10cm解析:本题要求△ABE的周长,就是求AB+BE+EA的值,而题目所给的条件是□ABCD的AC,BD相交于点O,可得AC、BD互相平分,即O是BD的中点,又OE⊥BD
交AD于E,可知OE是BD的垂直平分线,则有BE=DE,所以AB+BE+EA=AB+DE+EA=AB+DA=21×20=10(cm).故选D.点评:本例利用平行四边形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把所要求的三角形的周长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两
邻边的和,使问题得到解决.四边形的折叠例2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A.1B.2C.2D.3ABCDOEABCDFEOABCD解析:由对矩形的折叠过程可知,矩形ABCD是一个特殊的矩形,否则折
叠后难以得到菱形,据此,矩形的对角线等于边BC的2倍,于是,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由题意知AC=2BC,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即4BC2=AB2+BC2,而AB=3,所以BC=3.
故应选D.点评:有关特殊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历来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求解时只要依据折叠的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再结合特殊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阅读总结】数学的阅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自学能力,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来补缺补漏,通过阅读来认识更多题型
,掌握更多方法;借助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外读物的阅读理解1.数学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会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2.阅读一
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对数学和数学家会有新的体验。阅读一些数学小知识,体会数学的趣味性。3.阅读一些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和数学的名题、游戏等,通过阅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心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1.今天通过阅读的形式对《平行四边形》的复习,你取
得了哪些经验?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综合能力,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这节课内容体会的程度。2.阅读并完成《新课堂》P46-48设计目的:通过作业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更熟练应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对
图形进行转化;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借助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