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辽海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母亲节的礼物》说课稿2.doc,共(5)页,4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98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母亲节的礼物》说课稿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六课《母亲节的礼物》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六课《母亲节的礼物》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
设计。一、教材分析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母亲节的礼物》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通过想想、画画、剪剪、贴贴等方法制作贺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
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康乃馨代表的寓意,认识贺卡是人们用来传递爱的使者,了解贺卡的种类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制作出一张新颖美观的母亲节贺卡。2、通过制作贺卡,培养学
生的创作能力,养成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合作协作的几天精神。3、学会感恩,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关爱,教育学生不仅要感受爱,更要学会去爱别人。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制作纸艺康乃馨并且利用它创作贺卡教学难点:康乃馨的制作方法。二、教法学法在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
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三、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这一环节。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课件出示父母对孩子无比关爱的图片及文字,让学生懂得感念亲恩,感谢母亲,引出本课课题—母亲节的礼物。(二)、引导启发了解康乃馨花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
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康乃馨花”一环节。先出示花的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花的几个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
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三)、自主探究制作康乃馨花及贺卡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制作康乃馨花及贺卡”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
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大胆创作制作贺卡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贺卡”这一环节,鼓励学
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制作同时,并播放歌曲《感谢你》,营造感恩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深情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设计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
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五)、展示欣赏评价贺卡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贺卡”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
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说说自己作品的寓意,觉得自己的作品
什么地方制作得棒?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
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六)、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
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
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在六月份的父亲节那天,为父亲制作一份节日贺卡。四、板书设计: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两部分:课题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
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