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冀美版】一年级下册《8.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2.doc,共(3)页,5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82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8.春天在哪里课题:春天在哪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2册第8课授课年级:一年级课的类型:综合·探索学生分析:学生主要来自个体商户家庭及农村家庭。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个体商户家
庭和农村家庭,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纪律性较差,不容易组织,而本课又需要带领学生到户外去寻找春天,所以组织学生需要动一番脑筋。针对此我设计了““欣赏春天”和“描绘春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学习。教材分析: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桃红柳绿,麦苗饱吸着春
天的阳光雨露,茁壮的成长。蜜蜂忙着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春天里,小朋友可以尽情欢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画出对春天的感受。本课教材由“欣赏春天”和“描绘春天”两个学习内容组成,它是结合了欣赏、
表现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探索课。目的是让学生爱春天,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3、情感目标: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重点、难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关注学生的
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学生在绘画时能采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精美图片、诗歌、歌曲。学生:画纸、色笔等。教学媒体设计: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本课又恰好设置在春季,因而我将本课设计为两个大的环节包括:寻找、观察、欣赏春天的美丽——用自
己的方式将春天带进教室描绘春天。教学过程设计:一、欣赏导入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二、讲授新课师:春天美吗?春天已轻轻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寻找呢!小朋友,你们想到哪儿去找春天?(引导儿童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的路线和计划,自由结合分组。)学生讨论后决定先到田野去
寻找。再在身边找。师:今天我和小朋友先到田野里寻找春天,小朋友要仔细观察,你们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耳朵听……(观看课件)(师生愉快地融进春天的大自然中,学生有许多表现,也有许多发现。教师留意学生的表现,并适
当给予引导。以下截取活动的片段情景。)生1:小草绿了,桃花红了,迎春花开了。生2: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小幼芽。生3:我听到了小河流水声音。听,还有小鸟的叫声,像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生4:小蜜蜂,小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看,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从南方飞回来
吗?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小动物,像青蛙、蛇、小刺猬,它们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呢?小朋友课后要仔细观察、研究。师:田野里的春天这么美丽,在我们身边也有春天你能找到吗?生1:我们换上了春装,像小鸟换上了新的羽毛。生2:天
气变暖了,暖气停了。生3:我们可以到郊外放风筝……师:(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春天这么好,谁愿意来夸夸春天呢?采用多种形式:儿歌、诗歌、图片等(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资料参与全班交流)。三、作品欣赏师:春天的感觉真好,那么美丽!有人是这样表现的……(出示作品学生欣赏,感
受别人在表现春天时采用的方法。)师:说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生1:我喜欢第一幅画,因为这位小朋友用彩纸剪调动我的学习兴趣。剪出了许多美丽的花。生2:我喜欢《春天来了》这幅画,小朋友在田野里玩的多高兴呀!我也想
和他们一起玩。师:让我们也试着表现春天的样子。四、学生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五、作业评价:每个小朋友找个同伴先自评再互评。(可采用写评语的方式)老师做好鼓励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六、小结:同学们表现的春天这么多姿多彩,看,把小燕子都吸引来了,(伴随着《
小燕子》音乐下课。)教学反思:《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是综合探索课,在课时设计上定的是3课时。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欣赏感受春天的美丽,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所以我在备课时就将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寻找春天、表现春天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是十分重要的。一年级的学生
往往会忽略身边的事物,我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平时被自己忽略的美。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们在“欣赏春天”上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美好,并且都能够用语言讲出春天的变化,春天的美丽以及自己对
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一点让我十分满意。我认为,在这一课里,我对学生的情感控制得很好。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能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种课堂气氛。至于缺点,我认为在“描绘春天”这一环节上,在作业布置上有一点疏
忽。由于我怕学生在动手撕花的时候会有困难,因此选择了一种较为简单易做的方法进行了示范。虽然学生很快掌握了方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作业中雷同作品较多,这不能不说是我在设计上的一种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如果多示范几种制作方法,或者让学生自己大胆创作,我多加鼓励,将学生的思路尽
量扩展,这样学生作品就会更加多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