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13《锻炼的人们》教案3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57.500 KB
  • 2023-03-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美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13《锻炼的人们》教案3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13《锻炼的人们》教案3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13《锻炼的人们》教案3.doc,共(4)页,5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80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家一起来做操《锻炼的人们》教材: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执教:上海同济黄渡小学钱华课时:一课时(35分钟)教学类别:泥塑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采用学生活动题材,结合学校泥塑校本设计的一堂泥塑课。学生通过学习泥塑,让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泥塑技能和方法,对

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家一起来做操》参照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中的《锻炼的人们》变化调整而来的。原有的教材要求运用支架造型方法,创意地表现不同姿态的运动人物,并用各种方法装饰,人物衣饰要与动态相结合。传统形

式的泥塑教学及人物塑造对于知识技能较高,对于五年级普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且内容较多。因此在立足教材泥塑表现运动人物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减改变,将课题改为《大家一起来做操》,着重在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开展泥塑教学,欣赏分析锻炼学生的动态特征,

尝试以陶土为材料,捏制泥人造型。学生用陶土塑造一个个锻炼学生形象的同时,去体验泥塑的艺术魅力,去感受健康体魄的美感。二、学情分析因为借班上课,对学生不很了解。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泥塑课,对学习泥塑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每个学期学习泥塑的时

间有限,相当部分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技巧技法存在较大程度的畏难情绪,五年级学生虽对人物比例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动态人物缺少细致的观察,塑造的形象往往不生动。由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上作了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的处理。一“加法”:抓住典型动态,强化观察要

点。先是感觉人体比例,学生尝试火柴人画法,学生尝试性弯折铁丝人,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观察。二“减法”:抓住人物动态,弱化人物细节。学生的创作不拘泥于人物细节的刻画,而强调人物的整体动态,简化的形象更突显艺术魅力。本节课主要通过尝试型示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尝试型示范是指基于每个学生所拥有的学力基础和其每个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师的引导支持下,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的尝试以当堂示范操作和板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或分享自己的经验,尝试指导其他同学学习掌握相关

的美术知识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同学们主动探求新知。在做中学、乐中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陶泥塑造运动人物的方法。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比例,行动能力,运用铁丝和陶泥制作运动着的人。过程与方法:以示范导入,引导学生尝试表现,并

以学生参与的尝试型示范方法为主,在交流中认识人体结构,学会用陶泥制作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陶人激发对陶泥制作的学习兴趣,感受其表现力,感受人体的魅力,崇尚锻炼,保护自我。教学重点:人体各部分的认识,比例的把握,动态的捕捉。教学难点:运动员动感

的表现。教学准备:学具:铁丝、陶泥。教具:同上。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教师示范画火柴人。2、学生上台做模特摆锻炼的动作,学生尝试画火柴人。(人体的简单结构:头、躯干、四肢、手脚)3、展示课件走路的铁丝人(用铁丝弯制的火柴人)1、简单概括人基本结构2、观察人体动态。

3、学生互评,修改。1、降低难度,简单概括人体。直观体验、认识人体基本结构。2、自主表现自我引领尝试示范1、学生挑战,自学弯制铁丝人。2、请学生代表上台尝试示范讲解铁丝人弯制方法。帮助解决教师、同学质疑的问题(主要运动关节

的注意)3、鼓励学生上台尝试示范陶泥的裹制,配合教师一起指导塑造锻炼的人。4、出示课题《大家一起来锻炼》5、播放学生锻炼的视频·人体的比例,适当夸张·运动的重心把握,动感的表现·手与脚的协调配合作业:每组选择一

节广播操,每位同学自己选择一个动作来表现。学生认识1、尝试用火柴人表现各种动作。2、学生讨论尝试动态的夸张,注意重心的把握。尝试弯制铁丝,注意比例。学生尝试示范,参与指导陶泥的裹制。1、换位操作先试后导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二维转变为三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与指导学生练习制作陶泥人物。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1、同学们一起尝试制作。通过实践巩固知识,体验陶泥的魅力。展示与评价1、展示作业。2、自评与互评。(1

、比例与夸张2、动感的表现。)3、发现学生的各种优点加以表扬。4、课堂小结(欣赏大师作品)。1、展示自己的作品。2、交流互评1、自信的表达。2、知识技能的巩固。3、发现他人的优点。4、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心。说课:1、立

足学情,活用教材本课执教的学生是四年级学生,由于是借班上课,所以我不仅要吃透教材,更需了解借班学生的兴趣和美术基础。通过了解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弱,陶泥制作的技艺水平低。因此我大胆的改变教材内容,采用孩子们喜欢能接受的教学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降低技能难度。用“火柴人”感受人体基本结构比例,“

铁丝人”感知人体基本构架,陶泥相裹,塑造基本形的教学方法,制作趣味足,贴近他们的生活,放开学生胆子,鼓励启发学生在意象表达的基础上完成陶泥作品。2、示范互动,表达自我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熟悉的生活,综合学生

学习感知规律,富知识与技能于兴趣活动之中,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开放性。课上一开始教师用简单的火柴人绘画人物的方法,化繁为简,紧扣主题,让学生一下从学习困惑中摆脱出来,学习兴趣马上高涨。用自我研究的学习方法研究铁丝人的制作,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立马调动起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力量。第三环节教师用最浅显易懂的方法示范人物裹泥制作,形象的语言、具体示范制作把难题一个个抛在学生脑后,用学生自己做模特的方法直观感知,抽象

的艺术感受让学生在美的长河中徜徉。作业的设计也是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肯定自我。群组的泥塑作品有感染力,在有力度的塑造中联系大师作品,感知艺术之美、艺术之魅。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