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四年级上册9《学做画像砖》教案2.doc,共(6)页,7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7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内容】《学做画像砖》教学课时说明:这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于第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陶泥的特性。橡皮泥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陶泥是具有可塑性的泥土,也就是制作紫砂壶的陶泥。但其具有易干的的特点,因而让学生在课前多尝试陶泥制作其他的物品,掌握特性。收集“画像砖”及拓本相关知识。东汉的“
画像砖”作为一种建筑用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了能更好的仿制出作品,在课前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切割泥片形象特征仿制画像砖。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让学生收集一些形象并制作成剪影形式,为第二课时仿制画像砖做铺垫。【教材分析】四年级第一学期美术
课《学做画像砖》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从本课内容的形式和要求而言需要学生掌握泥板切割和泥板造型塑造生动的形象,从而仿制画像砖。从本课内涵的意义出发,学生通过仿制画像砖,了解画像砖是一种浮雕装
饰画也是传统艺术文化。最后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准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厚积学生的人文涵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本堂课是教学的第二课时。【学情分析】由于二、三年已经接触过泥塑课,因此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了更多的泥塑方面的技能技巧,例如,捏、团、压、贴、切、印等技法,能
制作出较完整、有主题的作品。但是对于四(5)班学生而言,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陶泥也是初次认识和接触,因此对于这个特殊材质的把握度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求他们设计概括人物造型用泥片再切割仿制画像砖更
是难上加难。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中,我拟运用暗示效应,通过提问暗示的方式,直观导入课题。在中间环节设计中我拟运用等门槛效应,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画像砖的拓本内容,从而模仿人物造型,了解人物造型特点,学会用纸片剪切造型最后通过泥工技法学会仿制画像砖。通过
每一个教学过程的互动,解决每个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目标,让学生在剪切刻压贴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达成教学总目标,也就是解决本课的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中运用视频欣赏,师生互动的策略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解决怎样用泥片切割的方法简洁地概括形象仿
制画像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画像砖的艺术特点,掌握画像砖简洁概括的造型设计方法,学会用剪、切、刻、贴、压等泥工技法仿制画像砖。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和仿制画像砖的过程中,发现画像砖造型的简洁概括体验仿制画像砖的乐趣,掌握仿制画像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画像砖
的魅力,体验仿制画像砖这一独特的艺术带来的乐趣,厚积人文底蕴,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洁概括泥片造型设计教学难点:切割泥片形象特征仿制画像砖【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竹刀淘泥等学具:淘泥竹刀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师:同
学们,浮雕你们见过吗?在哪里见到过?)(生:见过……)(师:你们知道吗在很久以前我们的艺术家就以刀代笔在石头上也能创作精美的画面,这种形式也是属于浮雕装饰画的一种,它是什么呢?)2、揭示课题——《画像砖》二、启发引导教授新课1、欣赏观
察1)短片欣赏(师:让我们通过欣赏短片来进一步认识画像砖)(师:看完之后,老师想考一考你们,我们在欣赏画像砖的时候,你们看到了哪些形象?)(生:打战的人那兵器的人还有一些动物…)(师:汉画像砖上一般绘有车骑仪仗人物,舞乐百
戏人物还有一些表示吉祥的异兽)2)全班模仿感受动作造型(师:现在请全体起立,王老师倒数321请大家一起模仿画像砖的人物动作)3)观察造型发现特点(师:看来我们个个都是模仿小达人,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造型,发现了特点?)(生:造型简单只有外轮廓细节很少)4)介绍
浮雕(师:我们刚刚提到过浮雕,浮雕的种类分为两种高浮雕和浅浮雕)(师:你觉得这块画像砖更像哪一个效果?)(师:今天王老师要仿制一块具有浅浮雕效果的画像砖,大家请看大屏幕)2、教师示范师生互动1)制作步骤:压形刻形粘贴3、作业要求:1)造型简洁概括2)适当添加细节具
有一定的观赏性3)具有浮雕装饰效果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生成资源及时评价四、作品展示,多元评价1、设置场景2、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自评,要抓住生成性资源)。(2)学生互评:(根据作业要求来评)3、评价内容:(1)造型:简
洁概括(2)内容:生动有趣(3)效果:具有浮雕效果4、教师小结(师:同学们,通过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你们在仿制画像砖的过程中掌握了哪些技法?)(生:…)五、拓展(师:画像砖是属于浮雕装饰壁画,更是我们中华艺术的瑰宝,那么在我们地
大物博的中国还有哪些艺术瑰宝,大家来看一看。今天上了这节课,王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能够走出课堂走向世界了解中国的艺术文化,厚积我们的人文涵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吗?)(生:…)六、结束七、板书设计第九课《学做画像砖》造型特点:简洁概括泥工技法:压形刻形贴形教
学反思通过教授上教版第(七)册第9课《学做画像砖》,对于整节课的课堂展示中有亮点也有不足,接下来我主要围绕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课堂教学呈现两大方面进行反思。一、专业课堂教学方面亮点包括两大方面如下:1.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从课前的导入环节引出课题
到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画像砖,通过让全体学生直观体验参与模仿画像砖中人物的动作得知人物的造型是简洁概况的解决本课的重点。在示范过程中,步骤清晰。拿出第一课时做好的纸片造型通过压形、刻形、贴形等泥工技法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仿制画像砖的步骤并清楚的明白制作画像砖需要运用到哪些泥工技法。2.
整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此起彼伏,出现高潮部分。如在感受画像砖人物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模仿游戏中直观体验游戏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更好地解决本课的重点做铺垫。不足之处总结两大方面如下:1.在教师示范环节中,我分层讲解了如何制作画像砖的步骤如先用竹到切开泥板
用左手压住纸片右手用竹到沿着纸片的外轮廓进行刻形。在刻形的过程中,改变竹刀刀头的位置才能使造型的边线光滑整齐。最后添加细节的过程中,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线条随意,整体效果不够理想,达不到有观赏
性的效果。这是整节课中的败笔,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现场示范必须是规范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观赏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直观看到作品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2.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中,没有很好得预设学生作品的完成度。由于本节课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课前只准备了一块整k的画板,并且制作了能
撑起画像砖的隔板。我一共制作了15块分开的隔板,预设有15幅作品能够呈现,应该是足够了!但是在学生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远远超过我预估值,导致画板不够用。我只能把超出15幅作品的其他学生作品展示在讲台上。这个失误会影响整个展示效果。二、专业素养方面不足之处总结二方
面如下:1.对于画像砖,在课前我也通过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画像砖。古代的画像砖在很多朝代出现过鼎盛时期是东汉时期,那个时期的画像砖主要特点是造型简洁概况,细节较少。基于这一点我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之一,在仿制画像砖最后添加细节的过程中,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线条随意,
整体效果不够理想,达不到有观赏性的效果。通过教师示范环节能直观体现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这些专业素养还是需要依仗平时的积累。对于如何适当添加细节让画像砖变得更具有观赏性,就这一点而言从艺术的角度出
发是需要深究的。而我没有专研,在示范中草草添加衣纹,导致整体效果不理想。2.课堂语言组织有序性缺乏。比如在拓展环节,我向学生介绍了中华传统的艺术文化,如书法、皮影戏、京剧等,在总结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语言组织错误如“同学们,
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出世界。”应更正为““同学们,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世界。”课堂语言的组织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她的课堂语言也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艺术课美的体现的一方面。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
,还是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厚积自己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