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二年级下册8《色彩的搭配》教案3.doc,共(4)页,10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72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第四册第四单元(走近名作)课题名称:色彩的搭配教学类别:绘画课时建议:约1课时学情分析:班级总共31位学生,其中有一名小Y同学为视力并兼有智力等其他障碍的随班就读生。该生被诊断患有白化病,裸眼视力为0.05,矫正视力为右眼0.10,左眼0.06,伴有眼球震颤,视觉协调能力差,韦氏第二
版智力测试结果总智商低于40,语言智商47,操作智商40;日常课堂上有明显的多动行为,如间歇性摇头晃脑、挥动手臂等难以自控的动作,喜欢大声重复教师指令,语言表达以词语和简单句为主,未达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诊断标准。在教授她的两年时间里,美术课是她比较喜欢的学科,相比较其它科目,她在美术课上的专注时间比较长,在美术学业能力上,对物体造型概念较弱,但对色彩反应强烈。全班除小教材与内容:本次授课教材采用的是上教版小学美术学科第四册中第四单元走近名作之学习法国画家马蒂斯的绘画特点来进行对色彩搭配
的学习。马蒂斯是野兽派绘画的先驱,他的作品色彩对比强烈,画面上对物体造型的要求不是十分的精细和过于刻画,主要是表现在用色彩来加以对视觉的撞击,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适合小Y,因为忽略了她不擅长于的造型塑造,而侧重于对色彩的表现,对比强烈的色彩本身对她
也是引起关注的源点。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来说,适合全体学生的不一定适合其个体,那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应该在适合全体性的作业上根据其特殊性设计一定有针对性的内容,也就是同样的教材和内容用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全体学生随班就读学生知识与技能了解马蒂斯艺术作品色彩简洁夸张的特点,初步学会强烈色彩搭配的表现方法,有创意的临摹大师作品。能分辨不同的色彩并能选择喜欢的色彩进行涂绘。过程与方法在欣赏
与交流,临摹和创意添加的过程中,学习色彩搭配的表现方法。通过小组帮助学习,能够完成较为完整的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强烈的色彩的美,乐于大胆运用色彩表现生活。在绘画涂色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2/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全体学生随班就读学生重点强烈色
彩的搭配。初步对比色的认知。对自己喜爱色彩的有意识选择,初步感受色彩搭配强烈的要点。难点色彩大片的方法。表现野兽派的绘画特点。已有的轮廓线中涂色,尽量做到不涂到外面。我所得到的认知: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例如,无论是对于在感官方面有障碍的人(如盲人和聋哑人)
,或者有学习障碍的人(如读写障碍者),或者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又或者以及其它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他们都需要不同方式来接触和体验学习的内容。也有人可能更习惯从视觉或者音频的途径来快速获取信息,而非印刷材料。同时,通过使用多种形式的知识呈现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学习和学习迁移的产生。因为它让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概念内部和概念之间形成关联。总之,没有任何一种知识呈现方式是对所有人都最佳的;提供不同的呈现方式是必要的。教学准备:学具:勾线笔、油画棒、铅画纸等教具:同上,范画、课件等小Y个性化教学具:
略微加大的铅画纸和加粗轮廓的黑白画稿、炫彩棒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运用强烈色彩的搭配表现方法,有创意的临摹马蒂斯的静物画作品。拓展层面: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运用大师的色彩表现方法,大胆涂色创意添加景物。小Y个性化作业要求:在已有的黑白画
稿上加以涂色和搭配色彩,完成作品。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全体学生随班就读学生设计意图一、欣赏与感受1.欣赏马蒂斯的绘画作品。2.学生交流:从马蒂斯的作品中感受到哪些特点?3.教师介绍马蒂斯的生平及作品艺术
特点:造型简洁夸张,色彩强烈。1.欣赏马蒂斯的绘画作品。2.邀请并尝试说说自己的观感。让小Y和其他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观感,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二、分析与讨论1.出示马蒂斯作品,请学生讨论,分析大师的用色特1.在请其他同学认知构图要点时,也请小Y来选一选她1
.让小Y能认知物体外形并3/4点。2.交流、小结:鱼缸构图时的大小要适中。用大色块平涂,红蓝绿是主色,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3.讨论透明鱼缸的涂色方法。欣赏图片:透明物体涂色技法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4.教师示范。认为合适的“大中小”鱼缸位置。2.教师示范鱼缸外形绘画时邀请小Y到
实物投影下握着她的手一起操作进行感知教学。持续时间为1~2个色块块面,完成后奖励一个章。加以有效判断构图的初步知识,指认出即可,不用阐述理由。2.握其手进行示范绘画一是示范给普通学生,二是让小Y对笔触走向有所感受,三也是接下来她进行涂色可以用此范画。三、想象与创作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拓展思
维。2.讨论:可以添加什么,使自己的画面与大师的不同,有特色。3.学生临摹马蒂斯作品,或在作品上添画自己的创意。4.教师巡回指导。添绘在这里不作特殊要求,在颜色的搭配选择上适当的引导,但不替小Y做选择,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绘涂,若能添绘奖励一个章。对色彩的辨
析小Y停留在基础部分,对一些相近色的辨识能力不足,因此主要根据她已有的认知能力来完成一过程。四、展示与交流1.举行作品展,欣赏同学作品。2.介绍自己作品中的最得意之处。3.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同学的作品?讲出理由。4.教师小结学生的创意。评价内容:A.构图合理,能用大师的用
色方法进行色彩搭配。B.画面有创意,添画内容有趣。小Y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和其他同学一起来选选她认为的最漂亮的作品,可以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理由。参与到集体中去,和普通学生一起感知认知和评价,让她和其他学生都能意
识到彼此是班级的一份子,并没有特殊化。注:1.课内若小Y能集齐三颗章,课后可到老师处换取奖品;如若没有,则集齐章后换取。2.整体评价以作品展示的形式得以体现,而作为特殊个体的评价将及时对其课堂表现及最后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来予以适当的评价。总结:1.
教材内容设计提供的材料要能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自由调节,例如字体大小、音量都是可以调整的。这些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不仅能让有特殊感官障碍的人接触到学习内容,也能让所有的学习者都4/4更好地理解。采用灵活的呈现方式,
使得学习材料的以下属性可以自由调节:(1)文字、图片、表格以及其它视觉内容的大小可调整(2)文本、图片与背景的对比度(3)信息或强调内容的显示颜色2.思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信息可理解,而是教会学习者如何将可理解的信息转化为可应用知识。可应用知识,是
指可以有效应用于未来决策的知识。构建可应用知识,不仅取决于单纯地接收信息,还取决于主动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选择性注意、用已有知识整合新信息、策略性的知识分类和主动记忆。在信息处理能力和利用已有知识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方面,个体间
的差异是很大的。信息的适当设计和呈现方式,可以为确保所有学习者获取新知识提供必要的支架支持。这也是所有课程或教学方法论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