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二年级上册8《随形想象》教案4.docx,共(4)页,31.59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71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随形想象》教学设计【基本信息】教材:上教版二年级美术课时:1课时类型:绘画与表达【课标要求】1.课标年段要求本课属于“绘画与表达”主题的教学内容,这一主题学习内容在一、二年级的要求为:(1)了解色彩、线条、形状、肌理、空间等视觉元素;(2)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抽象或具象的事物;(3)根据联
想、想象命题进行创作;(4)用纸等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拼贴画创作;(5)用各种自然物或人造物进行拓印表现;(6)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绘画。2.学年要求内容:二年级的学生关于“绘画与表达”主题中“借形想象”的学习内容在以往学习
中共涉及到:第二册美术教材有《数字的联想》和《水迹像什么》;第三册教材有《手形的联想》、《树的联想》和《随形想象》。要求:二年级学生在“绘画与表达”主题学习上的要点:主要是知道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图形的重叠和遮挡等前后关系。初步学会根据
命题进行有主题的创作。用纸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拼贴画创作。在拼贴活动中,感受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变化,以及重叠、遮挡的关系,提高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在命题画创作中,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造型游戏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集体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1.内容出处:《随形想象》是上教版美术第三册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第3课的学习内容。2.单元要求:本主题单元共有三节课:《手形的联想》、《树的联想》和《随形想象》。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有主题的借形想象,发现和想象新奇有趣的形象,培养学生的
想象与表现能力。3.本课的核心知识技能:感受不规则形状,从中发现独特的形象,学会用剪纸拼贴的方式进行添加与装饰画面。【学情分析】1.学习经历:二年级学生曾在一年级的时候接触过“借形想象”的学习内容,如:《数字的联想》和《水迹像什么》,他们知
道为图形外部添加和内部添加的表现方法,也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数字的外形以及水迹的随意形状展开联想,并添加有趣的形象。2.已有基础:学生对旋转画纸从各种角度对图形联想,并为图形进行内外部添加装饰的方法已基本掌握。同时已初步掌握本节课将要用到的剪刀、固体胶的使用方法
和拼贴画的表现方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新知预判:本课是学生利用面包被啃咬后产生的随意形去进行联想,并且用剪纸的方式去呈现。此环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面包和纸张间的转换可能会用时过多,影响后面装饰的环节,因此教师需要紧凑教学环节。在剪纸拼贴的添加与装饰环节,学生对图案的大小和彩
色的使用影响着整张作品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提供学生彩纸的大小、颜色和数量上稍加注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被啃咬后面包的不规则形状,从中发现独特的形象,学会用剪纸拼贴的方式进行添加与装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想面包啃咬后的不规则
形状,学会用剪纸拼贴方式进行想象添加并完成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感受创意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教学重点】依据随意形联想【教学难点】剪纸拼贴的组合与装饰【教学策略】1.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导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
信;2.把可食用的材料作为辅助工具,获得新的形象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了物像的美妙;3.通过讨论并在大屏上对典型的随意形进行内部、外部的添画,使得学生掌握观察并联想的方法;4.用微视频的方式直观地演
示用剪贴的方式表现作品,为学生自己创作奠定基础。【学习资源】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范作、微视频和教具。【教学准备】学生:面包、黑白灰手工纸、固体胶、剪刀。教师:面包、课件、黑白灰手工纸、范作、学生优秀作品、固体胶、
剪刀、手机。【教学过程】(一)引导与发现1.欣赏《手形的联想》一课优秀作品,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的自信。2.出示面包,揭示课题——《随形想象》3.对基本形(方形和圆形)进行简单的联想。4.想一想:如何产生变化(不规则形)
?不同位置、大口咬5.学生咬面包,发现随意形。说明: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导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教师出示创作媒介:面包,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顺势引出课题《随形想象》。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口咬面包,把可食用的材料作为辅助工具,获得新的形象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
,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了物像的美妙。(二)讨论与观察1.观察随意形,说说像什么?2.帮助还未有好主意的同学。3.观看微视频:教师示范面包的随意形与彩纸之间的转换,并用剪贴的方式去完成形象。4.学生用黑纸/白纸快速剪出面包的随意形,初步剪贴完成作品。5.如何将图形变得更生动?6.大
屏出示范作:增加彩纸剪贴装饰。说明:通过讨论并在大屏上对典型的随意形进行内部、外部的添画,使得学生掌握观察并联想的方法;教师用微视频的方式直观地演示用剪贴的方式表现作品,为学生自己创作奠定基础。(三)体验与实践。1.欣赏优秀作品。2.提出作业内容与
要求:作业内容:根据随意形想象并剪贴完成一幅作品。作业要求:(1)形象独特有创意;(2)突出主体有装饰;(3)粘贴平整爱整洁3.学生自主想象和剪贴完成作品,体验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说明:在体验与实践的环节
中,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更大地启发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去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美。(四)欣赏与评议1.提出评价要求:(1)是否形象独特,有创意?(2)是否突出主体,有装饰?(3)是否粘贴平整,画面整洁?2.学生完成自评表评价内容。3.作品展示,根据评价要求进行生
生互评:选出你喜欢的作品。4.课后利用“轻学助手”平台,学生对相互的作品留言或点赞。说明:通过展示于评价环节,激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自评与互评,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在此过程中培育发现美的眼睛,提升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