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7 《立体交通》教案5.doc,共(3)页,5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69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立体交通课时:1课时课型:绘画年级:一年级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立体交通》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立体的交通》单元中的第二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以彩笔描绘城市的交通场面,从中体会上海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想象交通的快速便捷,感受空间层次和前后上下的表达关系,
初步掌握构图、色彩的表达。能创造设计出欢快顺畅的交通线路,体现交通的立体网络。学情分析: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行人、车辆、道路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上海道路工程的建设……拥挤的道路得以改善。坐地铁、走高架、过大桥、乘磁悬浮、穿隧道等等已成为现实,上海的
交通方式日益变得丰富多样、四通八达。本课的立体交通,内容符合时代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也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习交流,让学生更了解、更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城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立体交通所呈现的上下层次关系,能够用“双勾法”表现重叠与穿插的、有层
次的立体交通的画面。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交通景观,交流出行方法的过程中,学习用穿插的线条画出有重叠关系的交通场景的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城市方便多样的交通,以及上下层次的立体美,激发对交通发展的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描绘道路的前后或上下关系来表达城市交通的“立体性”。难点:
对画面空间交叉、重叠关系的处理。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出示课题《立体交通》提出问题:何为立体交通?教师小结:由海洋里的轮船、陆地上的汽车、天空中的飞机隧道里的地铁和立交桥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2.教师出示图片学
生欣赏城市里的壮美景观——立交桥。3、教师出示图片观察不同角度的立交桥。学生交流:不同角度的立交桥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探讨交流,感受交通发展变化)二、启发与想象1.教师启发:数一数立交桥有几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互动在黑板上板书画出立交桥的桥
面图。学生初步了解“重叠”空间感。2、教师示范“双勾法”表现立交桥桥面。3、抛出问题:如何解决立交桥的“重叠”关系?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用“跳一跳”的方法表现重叠关系,并在黑板上示范。(设计意图:学习“双勾法”简介
快速构图)三、创作与表现1.学生根据图片尝试写生创作(第一次写生)。2.教师展示学生的草图(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反馈效果,小结要点,学生修改调整画面。3、对比立交桥作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找到添画的合适位置
。6.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添画完整作品。(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草图,教师示范,突破教学重难点,进而激发学生已有经验想象添画)四、欣赏与评价1.展示全班作品组合图《城市新貌》2.欣赏作品(构图安排从整体
布局思考、注意色彩搭配、交叉的空间层次感的处理、添画的合理安排等)。自评、互评:(1)道路前后、上下、交叉的层次关系表现正确。(2)画面添画丰富、构图完整。(3)体现多样交通方式,画面有创意。3.教师小结点评。拓展想象:
未来交通画面。(可以从科幻作品或视频中截取。)(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组合图《城市新貌》,增强展示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自评与互评更加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播放未来的交通画面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