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4《摇啊摇》教案5.doc,共(4)页,11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69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课题教时2课时日期第3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半圆弧能摇摆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可站立的半圆形纸质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尝试中,运用摇摆的原理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学习
制作站立摇摆玩具的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以及创意想象的快乐,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实践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纸对折、剪出圆弧形,使半圆形能摇摆起来。教学难点:将半圆形进行联想并添加。教学准备:学具:铅画纸、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勾线笔、彩色笔。教具:
欣赏作品、课件、玩具、铅画纸、范画、剪刀、固体胶。四、制定依据:内容分析:此课为一年级第一学期(上教版)第五单元《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三课,在这一单元中设计了以泥工、纸工等为主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折折、剪剪、画画、做做的过程中发现生
活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此课以可摇动的半圆形纸为基础,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类似物体的联想,并对半圆形进行简单的添加,从而完成一张富有童趣的作品。学生实际:本课以可摇动的半圆形纸为基础,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类似物体的联想,并对半圆形进行简单的添加,从而完成一张富有
童趣的作品。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弧形线的把握还不够,对剪刀的使用还比较少,剪出的弧形往往不够令人满意,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建立成功的信心。另外,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学生们在进行联想添加部分的粘贴时,常会出现重心不稳,粘贴部分过
大、过高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添加部分的比例,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在尝试和比较中进行修改,以帮助学生达到比较好的作业效果。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1课时课前热身
出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品能摇?(交流小结:图片中物品的底部都是圆的,所以会摇摆。)学生思考并观察(发现:会摇摆的物品底部是圆的。)让学生动脑筋,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为后面的课堂内容做铺垫。体验与发现1、出示一张纸提问:你能让一张纸站起来嘛?(对折、站立)(总结:要像“人”一样站立才能稳
稳地站住哦!)2、通过刚才图片的观察,怎么让我的纸既能站得稳稳的,又能摇摆起来呢?1、观察并小组讨论如何让纸摇一摇。2、回忆之前看过的图片并结合思考。通过思考与交流之后,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发现纸张摇摆的规律。运用生动的语境加深学生对纸站立的印象。尝试与制作1、请学生来
尝试着剪一剪。(总结交流:哪个半圆形摆得最好?为什么?)2、如何剪出一个又大,又能摇摆得持久的半圆呢?<可配合肢体动作>(教师示范:先对折作业纸,在开口边画出弧型线时两端距离要尽量拉开,弧形线要尽量剪得光滑。)3、这样一个半圆形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摇啊摇”。题目:《摇啊摇》剪一
剪并观察比较:哪个半圆形能摇摆得最好?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再次尝试练习:剪制半圆形。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展示与评讲1、小比赛:*小组比:比一比小组里谁的“摇啊摇”剪得光滑。选出一个摇摆的时间长,又好看的半圆。*全班比:时间长圆弧光滑(总结摇摆:圆弧剪得光滑才能
使得半圆形摇摆得时间更长。)小组进行交流与比赛,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也发现自己制作的问题所在,进一步更正半圆弧度的光滑度。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中加深对剪半圆弧度的光滑度与摇摆的关系之间的印象。第2课时体验与发
现1、它除了能够稳稳地站立摇摆之外还可以变成一个可爱的玩具呢!你们看!(出示:已经制作完成的教具。)2、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将圆形变成小鸡,将椭圆形变成美丽的鱼,今天我们的半圆其实就是把圆对折变成半圆。(图片欣赏)1、学生欣赏并初步了解本节
课的制作内容。2、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进一步进行联想与思考。学生通过巩固上学期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与联想。思考与制作1、问:你想把半圆形想象成什么?(图片参考:①生活中相似形状的物品。②把生活中的一些并非是半圆的事物变到我们的半圆中。)<直接在半圆上添加>2、
想要提高难度的小朋友可以添加半圆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辅件:为使摇摆稳定要考虑辅助物的大小和粘贴位置。(示范贴附件的位置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在半圆上添加的同时可以剪贴一些事物>3.分层作业:①直接在半圆上添加。②在
半圆上添加的同时可以剪贴一些事物。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1、学生讨论交流:想一想半圆是什么?需添加什么?变成什么?(结合生活与参考图片进行想象和思考)2、制作要点:粘贴的图形由于太大或左右轻重不一
样,都可能造成重心的不平衡。(添加辅件思考:一边倾斜→①另一边添加相似大小的事物保持平衡。②将辅件进行移动,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保持平衡)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触发思考,思考手中的半圆形可以联想成怎样的物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寻找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求进行绘制作品,从而提升自信心。展示与评讲看一
看:1、谁的作品不会向一边倾斜。2、谁的作品更有趣。(我想说:我喜欢……因为……)展示并交换作品进行游戏。说一说。作业交流,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伙伴的优点,主动向他人学习。反思重建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
出发,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进一步引入到课题上,由于学生对于木马,摇椅甚至不倒翁并不陌生,因此学生能够很快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底部是圆弧形的,从而初步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在初次尝试将纸底部剪成圆
弧状并摇摆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授课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发现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在多次尝试过程中总结经验并达到最终的制作效果。在学生讨论是否能够把一张纸变得摇摆起来时,学生运用了卷纸筒的特性很快找出了摇摆起来的纸,虽然是在课堂意料之外的,但是也可以适当点播:学生由于纸的材
质特性问题,不借助辅助工具会导致纸张一段时间后会变平。在课后拓展中适当加入这一个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归因:由于学生初次尝试运用剪刀剪一个底部光滑的半圆形弧度,很多学生很难掌控如何做到底部光滑,怎么去寻找所需要剪的轨迹,剪错了又怎么去调整改正,对于剪纸,本节课是一年
级学生初次尝试剪与贴的过程,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加深学生对圆弧度的印象重建:由于一节课时所要教授的内容过多,因此放慢脚步,将知识点拆成两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第一课时让学生对剪圆弧度这样一个问题深入探讨,带领学生制作出一个既能站得稳,
又能左右摇摆均匀的半圆形。在小组比赛中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课时着重教授图形的联想,结合第一学期学习的圆形、椭圆形联想,进一步激发学生半圆形的联想,可以是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演变,也可以将不相似形体的事物联想进半圆形作品
中,通过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完成作业要求,提高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