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

DOC
  • 阅读 6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24.000 KB
  • 2022-1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doc,共(10)页,124.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6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六王毕.①()四海一.②()蜀山兀.③()阿房出覆压..④()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⑤()而西折直走.⑥()咸阳二川溶溶..⑦()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

缦回..⑧()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⑨()斗角..⑩()盘盘..⑪()焉囷囷⑫()焉蜂房水涡矗.⑬()不知其几千万落.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⑮()道行空不霁.⑯()何虹高低冥迷..⑰()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⑱()舞殿冷

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⑲()不齐(第2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①()来于秦朝歌.②()夜弦.③()为秦宫人明星荧荧..④()开妆镜也绿云扰扰..⑤()梳晓鬟.⑥()也渭流涨腻..⑦()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⑧()远听杳.⑨()不知其所之.⑩()也一

肌一容尽态.⑪()极妍.⑫()缦立..⑬()远视而望幸.⑭()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⑮()韩魏之经营..⑯()齐楚之精英..⑰()几世几年剽.⑱()掠其人倚叠..⑲()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⑳()铛玉.○21()石金.○22()块珠.○23()砾弃掷逦迤..○24()秦人

视之亦不甚惜(第3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①()纷奢..②()人亦念其家奈何取.③()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⑤()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⑥()多于九土..⑦()之城郭管弦..⑧()呕哑..⑨()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⑩()戍卒叫函谷举.⑪()楚人一炬可怜..⑫()焦土..⑬()(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①()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②()

六国各爱.③()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④()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⑤()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1)断句略。(2)(第1段)①毕:完了,指为秦国所灭②一:统一③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

伐净尽④覆压:覆盖⑤构:架房建屋⑥走:趋向⑦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⑧缦回:萦绕曲折的样子⑨钩心: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⑩斗角: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⑪盘盘:盘旋的样子⑫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⑬矗:形容建筑高高耸立的样子⑭落:相当于“座”或者“所”⑮复:双层的,夹层的⑯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⑰冥迷:

分辨不清⑱融融:和乐⑲气候:天气(第2段)①辇:乘辇车②歌:名词作动词,吟唱③弦:名词作动词,弹奏④荧荧:明亮的样子⑤扰扰:纷乱的样子⑥鬟:环形的发髻⑦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⑧辘辘:车行的声

音⑨杳:远得看不到踪影⑩之:往,到⑪态:姿态的美好⑫妍:美丽⑬缦立:久立⑭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⑮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⑯经营: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⑰精英: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⑱剽:抢劫、掠夺⑲倚叠:积累⑳鼎: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21玉:名词

作动词,把美玉看作„„○22金:名词作动词,把黄金看作„„○23珠:名词作动词,把珍珠看作„„○24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第3段)①爱:喜爱,喜欢②纷奢:繁华奢侈③取:夺取④锱铢:极

言其细微⑤庾:露天的谷仓⑥槛:栏杆⑦九土:九州⑧管弦:音乐⑨呕哑:声音嘈杂⑩骄固:骄横顽固⑪举:拔、攻占⑫可怜:可惜⑬焦土: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第4段)①族:灭族,作动词用②使:假使③爱:爱护④复:又,再⑤鉴:以„„为鉴二、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①各抱地势,钩

心斗角....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②而气候..不齐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③齐楚之精英..比喻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④可怜..焦土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答案①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②天气③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④可惜2.

一词多义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毕①六王毕.,四海一②群贤毕.至(《兰亭集序》)(2)复①复.道行空②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⑤师道之不

复.,可知矣(《师说》)⑥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劝学》)③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⑤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⑥留取.丹心

照汗青(《过零丁洋》)(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③士大夫之族.(《师说》)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⑤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答案(1)①动词,完了,指为秦国所

灭②副词,全都,全部(2)①形容词,双层的、夹层的②副词,再、又③动词,回答、回复④动词,重复⑤动词,恢复⑥动词,回来(3)①动词,夺取②动词,提取③动词,攻下,夺取④动词,采取⑤动词,通“娶”,娶妻⑥助词,表动态,犹“着”(4)①动词

,灭族②名词,家族,指同姓的亲属③名词,类④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⑤形容词,众,一般3.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③朝歌.夜弦.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⑤谁得而族.灭也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骊山北.构而西.折⑧辇.来于秦⑨朝.歌夜.弦⑩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⑪六王毕,四海一.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②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③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④名词作动词,

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⑤名词作动词,灭族⑥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⑧名词作状语,乘辇车⑨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⑩动词作名词,“收藏”“经

营”都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⑪数词作动词,统一⑫意动用法,以„„为鉴4.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④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⑤戍卒叫,函谷举⑥使负栋之柱,多

于南亩之农夫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者„„也、非②判断句标志词:者„„也、非③判断句标志词:也④判断句标志词:也⑤被动句标示词:举(被攻占)⑥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5.互文修辞请在右边一栏写出对左栏句子的正确理解。例句意思①烟斜雾横②

直栏横槛③朝歌夜弦④辞楼下殿⑤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答案①烟雾缭绕②栏杆纵横③早晚吟唱弹奏④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⑤每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楼阁(楼阁很多,到处都是)⑥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玉珠

宝等物以上①~⑥句都采用了互文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

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理解这种句子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6.文化常识(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妃”指________,或

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是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古代的________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

用,极言其细微。(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人”即“民”,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为“人”。所谓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避讳分两类:________和___

_____。________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________又叫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答案(1)皇帝的妾(2)重量(3)国讳家讳国讳家讳三、典句翻译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得分点:毕、一、兀,句意通顺。)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到秦国。早晚吟唱弹奏,成为秦国的宫人。(得分点:辇、歌、弦,句意通顺。)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

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得分点:鼎、玉、金、珠、逦迤,句意通顺。)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点点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得分点:奈何、锱铢,句意通顺。)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如果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却不以他们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

(得分点:不暇、自哀、鉴,句意通顺。)四、名句默写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质问秦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开篇运用了夸张手法,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4.《阿房宫赋》中用倒置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杜牧在《阿房宫赋》

中连用四个十分精炼的句子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6.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

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宫内的歌舞盛况,既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

之众多,又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

的民心和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人,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抨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阿房宫赋》用排比句渲染了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

”和“复道”壮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爱繁华奢侈,连梁柱上突

出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4.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0.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1.长桥卧波未云何

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五、高考中的课文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

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____”。(2020年全国卷Ⅲ)(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2019年全国卷Ⅱ)(3)

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2018年江苏卷)(4)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2017年天津卷)(5)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全国卷Ⅰ)(6)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

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2016年全国卷Ⅱ)(7)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2015年浙江卷)(8)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年重庆卷)答案(1)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高低冥迷(4)不霁何虹(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6)一肌一容尽态极

妍(7)未云何龙复道行空(8)二川溶溶流入宫墙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

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节选自《吕氏春秋》,2018年北京卷第11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你)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解析取:拿,索取。其:那。金:赎金。复:再。参考译文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有在其他诸侯中给人做奴仆婢妾的,有人能够赎回他们的话,可从国库中领取金钱。子

贡从诸侯中赎回了一个做奴仆的鲁国人,回到鲁国后却谦让,没有从国库中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在这件事上有过失。从今往后,鲁国人不去赎做奴仆的人了。”从国库中领取赎金,不会对人的品行有什么损失;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一头牛来酬谢他,子路

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的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远啊。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

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

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渍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

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

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

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

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B.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

兵单少/可乘虚袭取/C.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D.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答案A解析可以结合文段意思进行断句,这段话的意思:昭义军的粮草,全部仰仗崤山以东地区,节度使

平常率军留在邢州就食,崤山以西的兵力少,可以乘虚攻取。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

出身、同进士出身。B.仲夏,古历法习惯于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干支历十二月建的午月,一般也指农历五月。C.知制诰,官名,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

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官职,凡加此职者,即有撰作诏敕之贵。D.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等,都是死者生前撰写好的文字。答案D解析墓志可以是死者生前自撰,也可以是他人撰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A.杜牧专注于治乱,对藩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鹘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C.杜牧为人

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答案C解析“一生从未被重用”概括不当。4.把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河阳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多里

,用一万兵修筑堡垒,截断路口,修筑高墙不与他们交战。(注意“强、窒、深”等词的意思)(2)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注意“俄而、略、如”等词的意思)参考译文杜牧,字牧之,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又选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他担任江西团练

府巡官,后来杜牧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提拔为监察御史,上书称病在东都设立分衙门,因弟弟杜耾病重辞去官职。又担任宣州团练判官,被授官做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这时候刘从谏镇守泽潞,何进滔占据魏博,非常骄纵傲慢

,不遵守国家法律。杜牧追究责怪长庆年间以来朝廷的处置策略,又失去崤山以东地区,巨大重要的封镇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藩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嫌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

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杜牧)几次提拔为左补阙、史馆修撰,改任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他是奇才。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进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认为:“两汉进攻匈奴,常在秋冬两季,而秋冬时节匈奴兵

力强盛,母马没有怀胎哺乳,与匈奴交战,所以败多胜少。现在如果在盛夏征调幽州并州的精锐骑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举全歼!”李德裕认为这策略很好。遇到刘稹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皇帝命令各节度使率兵征讨他,杜牧又送信给李德裕,认为“河阳

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多里,用一万兵修筑堡垒,截断路口,修筑高墙不与他们交战。成德军与昭义军是仇敌,王元达想报仇雪恨自然会奋勇作战,但不能长驱直入攻打上党,他攻击的对象一定会在西面。现在如果率领忠武军、武宁军加上青州五千精兵及宣润二州

两千弓弩手,取道绛州进军,不出几个月,一定会毁灭叛贼刘稹的巢穴。昭义军的粮草,全部仰仗崤山以东地区,节度使平常率军留在邢州就食,崤山以西的兵力少,可以乘虚攻取,所以用兵听说是宁拙于机智而兵贵神速,没有看到巧谋秘计能长久(不被

识破的)”。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京担任司勋员外郎,常兼任史馆的职务。改任吏部员外郎,又请求担任湖州刺史。过了一年,以考功员外郎的身份担任知制诰一职,升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

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剖析利害关系特别切中要害。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杜牧因为正直坦率,当时没有谁帮助他。堂兄杜悰历任将相,但杜牧官场受挫不能振作自己,心里很郁郁

不平。逝世时年仅五十岁。当初杜牧梦中有人告诉他说:“你名字应该叫毕。”又梦中写道“皎皎白驹”四字,又写道“过隙也”。不久,蒸饭时饭甑破裂,杜牧说:“不吉祥。”因此自己写了墓志,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烧了。杜牧在诗歌方面的特点是情致豪迈,当时人们号称为“小杜”,来与杜甫区分开。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